為了貫徹落實益陽市委瞿海書記關于加強大通湖周邊稻蝦田等尾水治理的重要批示,指導各鄉鎮開展稻蝦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推進我市稻蝦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現特就沅江市稻蝦養殖尾水治理提出幾點技術指導意見如下:
1、控制小龍蝦放養密度,飼料、肥料等投入品數量。
密度過大,小龍蝦生長緩慢,產品規格小,效益低,同時必能會增大投入品的投入量,易造成餌料殘留,污染水質。推廣育養分離養殖模式。商品蝦養殖一般每畝投放小龍蝦苗種控制在50-60公斤,尾數5000-8000尾;飼料投入每畝40公斤以下;發酵有機肥、肥水膏等肥料控制在每畝25公斤以下,盡量使用含磷量低的發酵有機肥,嚴禁使用未經發酵的有機肥和化肥。
2、套養一定比例濾食性魚類,以凈化水質。
稻蝦田內放養適量的鰱鳙魚,規格400-600g,每畝套養15-10尾,鳙魚每畝放養3尾,以吞食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凈化水質。
3、栽種水生植物,吸收部分氮磷等無機鹽類。
①放苗前,稻蝦田溝渠內栽種適量水生植物,種類可選擇狐尾藻、眼子菜、金魚藻、輪葉黑藻和伊樂藻等,栽種面積可占養蝦溝渠的20%-30%。
②放苗前,在稻蝦田溝渠堤坡邊栽種部分挺水植物,種類可選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栽種地點可選擇田間溝渠外堤的內坡,面積可占堤坡的50%-80%。
③稻蝦田溝渠內可制作生物浮床,種植一些水生蔬菜等,面積控制在溝渠面積的30%以內。
4、增加水體溶氧量,改善水環境。
稻蝦田溝底建設增氧設施,適時開展底部增氧,增加水體溶氧量,加快有機物和氮磷的轉化分解,改善水體環境。
5、嚴禁使用違禁藥物,保證產品質量。
在稻蝦養殖過程中嚴禁使用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水生食品動物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化合物。
6、稻蝦集中連片養殖區,可建立尾水治理設施。
①建設生態溝渠。利用養殖區域內原有的排水渠道尾端一部分溝渠進行生態化改造而成,通過加寬或挖深等方式(前提是溝渠面積控制在總面積10%內),提高排水渠道的排放功能。在渠道內種植水生植物,設置生物浮床,養殖尾水進入生態渠道后可通過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對養殖尾水進行凈化處理。
②建設生物凈化池。在稻蝦田的低處選擇一定面積的水面,配套建設生物凈化池,面積占總面積的5%左右。凈化池采取:種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多種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鹽類;放養少量的鰱鳙魚和貝類,以濾食水體中的浮游生物,降低水體富營養;定期添加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加速分解水體中有機物;堤埂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種植草皮或低矮樹木;在生物凈化池中設立一定數量的生物浮床,將原本栽種在泥土中的蔬菜、花卉和水果等植物栽種在水面的生物浮床上,將稻蝦養殖、蔬菜種植和景觀工程有機的結合在同一水體中,形成一種即生態環保又風景秀麗的綜合種養模式。
7、倡導育養分離的養殖模式
育養分離的養殖模式,即蝦苗田與成蝦田分開,按1畝蝦苗田對應6畝成蝦田的比例配套,這種模式,一是能有效控制小龍蝦的養殖密度,適合養大蝦、高價值的蝦,實現養殖利益最大化;二是能有效減少養殖尾水的排放量。六月中旬,當商品蝦上市后,成蝦田里的蝦全部清理干凈,不需投餌、溝渠長草、養魚養水,可減少86%的養蝦田下半年養殖尾水的排放,還可以凈化部分水稻田產生的有機物,更能解放大量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