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之稱的赤山島,南嘴鎮百家溝村就在島中部。
百家溝村由原百家溝村、余家村、鯉魚塘村、羊婆村合并而來,全村有4200余人口,8.4平方公里面積,是一個典型的丘崗農業村。今年53歲的羅紅安支書,2002年加入黨組織,擔任過18年村主任、支書。百家溝的群眾都說,羅支書是安民、幫民、富民的帶頭人。
百家溝村地處山丘地帶,山多路窄,雖然國道234線穿村而過,但對散居于山坡、土坳、田園、湖岔之畔的村民來說,生產、生活的安全仍是難題。
為了幫助村民解決急事、難事,在羅支書等一班人的大力支持下,百家溝村成立了自己的義務聯防隊。聯防隊現有成員23人,主要由年輕黨員、組長、愛心志愿人士組成。2014年成立以來,堅持防災救災為主,在關鍵時刻,這支隊伍拿得出、速度快,戰斗力相當強。
百家溝村的聯防隊添置了統一的裝備,請來特警進行了專門培訓,并規定在防汛期間、學校開學關鍵時刻和大年三十時段,專門統一安排執勤、守護等工作,而且作為村里的規定一直堅持下來。
村里老黨員回憶,2019年正月初一,村里山頭發生祭祀火災,羅支書一聲招呼,20多名聯防隊員迅速到位,撲滅了山火;村學校食堂火災,農戶劉鐵毛家晚上失火,都是聯防隊快速出動,快速處置,化險為夷。
2021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88歲的五保老人胡葵保去南嘴鎮區,不慎左手骨折。羅支書得知消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安排干部送醫就醫,另一名村干部主動前往胡葵保家,幫助清洗被子、衣服。胡葵保怕麻煩了村里,不肯就醫,羅支書做了許多思想工作,才將他安頓好。村婦女主任胡婷主動為胡葵保送飯遞水。胡葵保老人感激地說,自己雖然無兒無女,但村干部都是比親人還親的人。
說起羅支書和村干部們的暖心事,53歲的楊師傅充滿了感激。楊師傅因意外事故致貧,18歲的兒子騎摩托車意外摔死,他自己又患中風,妻子體弱多病,楊師傅為此陷入了絕望。為幫助楊師傅一家,羅支書隔兩三天就前往楊家了解情況,疏導情緒,多方聯絡,并將病好轉的楊師傅妻子安排到精干麻廠上班,從事衛生打掃等勞動強度小的工作,每月有3000元的工資收入;楊師傅有上門安裝油煙機的技術,羅支書主動聯系周邊村鎮,為他提供業務信息,楊師傅每月也有3000多元的勞動收入;村里還為他們解決低保,籌措醫藥費,讓楊師傅一家擺脫了貧困。羅支書說,困難群眾的事,就是村里的事,也是自己份內的事,不讓一戶困難群眾的掉隊,就是自己的責任!
羅支書作為村里一班之長,具有很強的組織力、發動力。村域內的南嘴中學因擴校征地的界址與毗鄰農戶產生糾紛,雙方請來羅支書,羅支書曉以大義,動以真情,很機智地找到了折中劃線的辦法,讓雙方都折服了。組織村干部和聯防隊伍查風災、察雨情,即使自己因公在外,羅支書也能通過微信群,通過圖像、視頻指揮若定。
羅支書一班人認識到,村級要發展,村民要致富,關鍵是發展產業。目前,全村已流轉近1000畝土地用于柑橘品種改良,其中獅古璃處有近400畝,村里前期投入了30多萬。
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羅支書描繪了一幅百家溝村的美好藍圖:大力發展紅薯深加工;發展山塘冷水養殖項目;開展家畜圈養項目;發展其他特色農產品種殖項目,采取自售、集體統一收購銷售等方式,引導農戶擴大種殖規模,達到增收的目的……
羅支書為百家溝村鄉村振興繪制的路線圖里,涵蓋了鄉風文明等內容:打造劉武烈士、曾金蓮故居;恢復農民詩社,正常開展相關文化交流活動;建設集黨建+屋場會+四史教育+鄉賢宣講+留守兒童關愛+志愿者互動+農家書屋為一體的小組村民活動中心;村規民約的規范化管理,治安聯防隊的聯防機制確立,志愿者愛心隊伍的協同助力;紅白理事會與殯葬改革、移風易俗的結合……
保民安、幫民困、帶富民,羅紅安支書對黨組織和村民的承諾,像他胸前熠熠閃亮的黨徽,莊嚴,亮麗!
采編:劉喜良
責編:黃升亮
審核:劉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