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現依法予以公告,主要內容如下:
一、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其中市域范圍為沅江市行政轄區范圍;中心城區范圍包括瓊湖街道辦事處、胭脂湖街道辦事處與部分洞庭湖區域,總面積51.62平方千米。
二、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
三、城市性質
圍繞著力打造國家重要的糧油基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產業升級創新示范區、文旅融合生態宜居的現代濱湖特色城市的戰略定位,將沅江建設成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湖南省重要的水運港口城市和船舶制造基地、南洞庭濕地文旅城市。
四、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
至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6.83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78.4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799.67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41.38平方千米以內。
五、落實主體功能分區
按照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的主體功能區要求,落實傳導縣級行政區主體功能定位,沅江市市域主體功能為農產品主產區和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
在此基礎上細分中心城區2個街道為城市化地區;南洞庭和漉湖2個蘆葦場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剩下10個鄉鎮均為農產品主產區;瓊湖街道、胭脂湖街道、南嘴鎮和新灣鎮疊加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區。
六、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構建“一城一湖一島、兩河兩垸兩區”的沅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城”:指瓊湖街道和胭脂湖街道所在的中心城區;
“一湖”:主要是指南洞庭湖;
“一島”:指主打旅游的赤山島;
“兩河”:為草尾河和蒿竹河;
“兩垸”:指大通湖垸和共雙茶垸;
“兩區”:指南洞庭蘆葦場和漉湖蘆葦場兩個濕地保護區。
七、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
市域規劃分區包括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和礦產能源發展區六個一級分區,實行差異化管控。
八、市域綜合交通體系
(一)完善航空網絡。沅江南洞庭通用機場規劃選址于胭脂湖街道。
(二)融入國家鐵路網絡體系。規劃在中心城區西側,荊益鐵路旁預留沅江鐵路站。
(三)構建“兩橫兩縱”的高速路網。“兩橫”為常汨高速、長沙繞城至沅江高速;“兩縱”為華常高速、杭瑞高速公路至汨常高速聯絡線。
(四)建設“三縱三橫”的國省干道路網。“三縱”為G234、S217、S220(四季紅鎮至黃茅洲鎮);“三橫”為S313、S220(黃茅洲鎮至八形汊村段)—S507、S317。
(五)內河航道網絡。推進常鲇航道(沅江段)、澧資航道(沅江段)、南洞庭湖至岳陽城陵磯航道等的建設。
九、中心城區空間布局
中心城區規劃形成“一核一軸多片多廊”的布局結構,打造“富饒、美麗、幸福、創新、智慧”的湖上之城。
“一核”:依托城區下瓊湖、上瓊湖、蓼葉湖、浩江湖和石磯湖五湖,并將其連通形成中心城區的生態核心;
“一軸”:指沿沅益一級公路形成的益沅發展軸;
“多片”:包括船舶工業園北片區、蓼葉湖片區、下瓊湖片區、中心片區、浩江湖東片區、老城片區、上瓊湖片區、高新區片區、船舶工業園南片區、智能制造產業園片區;
“多廊”:多條“水+綠”貫穿中心城區的生態廊道。
十、實施保障
規劃是沅江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法定依據,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定期評估和及時維護制度,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各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堅持“開門編規劃”,創新公眾參與方式和渠道,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