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截止至2024年11月27日,我市在冊社區矯正對象為335人,其中緩刑322人,假釋7人,暫予監外執行6人,管制0人。共完成調查評估257件。
現在冊安置幫教對象2777人。其中刑滿釋放1389人,解除社區矯正1388人。現在冊“雙列管”18人。
二、重點工作
(一)監督管理方面
1、嚴格入矯程序,對新入矯的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入矯談話,了解其本人、家庭基本情況,明確矯正紀律與要求,告誡其應該遵紀守法,不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并告知其應該如何服從監管,如:按時打卡,嚴禁未假外出等,以及違反以上規定的嚴重后果;本年度組織新入矯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入矯宣告7次,并開展了隊列訓練、公益勞動、專題教育等活動。
2、加強日常監管,尤其是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國慶期間,落實重點時段管控措施,從嚴審批社區矯正對象特別是重點監管對象外出請假,通過查詢定位信息,掌握社區矯正對象的動態位置和活動情況。司法所與派出所每月一次清查比對制度,有效防范社區矯正對象脫漏管。
3、強化考核獎懲機制,對巡察反饋、案卷交叉評查、自查發現的違規違紀社區矯正對象摸清情況并及時給予訓誡或者警告處理,并要求司法所對其進行個別談話。
4、開展季度點訓工作,本年度沅江市社矯中心、市檢察院對轄區內12個司法所進行季度點訓共計3次,并對社區矯正、安全隱患排查、安置幫教等工作進行督查,對各司法所就檢查發現的問題發出反饋意見函。對社區矯正對象作出重點要求,強調再犯罪的嚴重后果。
5、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工作,2024年年初,為貫徹落實司法部、省司法廳、益陽市司法局對社區矯正安全隱患排查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全市社區矯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并下發至各司法所,要求各司法所對社區矯正對象就對以下13類問題進行全面排查:1、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真心認罪服判;2、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認同司法機關對其適用社區矯正,是否認識到社區矯正是對其犯罪行為的寬大處理;3、排查社區矯正對象心中積怨是否化解,是否主動賠償受害方,是否主動修復社會關系;4、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與受害人達成諒解,是否存在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的趨向;5、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存在家庭負擔重、生活困難問題,是否存在因為賠償造成經濟困難而遷怒受害方的情況;6、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發生家庭重大變故,其本人是否有言行異常等情況;7、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存在感情有矛盾、經濟有糾紛、生活無來源、就業無門路、身體有重病、精神有異常、性格有偏激等情形;8、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對參加教育學習、公益活動有抵觸情形,是否存在弄虛作假;9、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存在不假外出、不按規定報告、不遵守禁止令等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情形;10、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存在“應收監未收監”、“應執行未執行”、脫管漏控等情形;11、排查涉黑、涉惡、涉恐、涉邪教、涉毒社區矯正對象是否仍然存在上述違法犯罪行為;12、排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存在群眾和基層組織反映的其他安全隱患問題;13、排查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是否存在失職瀆職、執法不嚴不公、工作不實不細等安全隱患問題。對排查出的隱患問題連同司法所開展整治工作研判分析會,做到了一人一方案,整治措施切實對應其隱患問題,做到了“掛圖作戰,銷號處理”。自2月底我局將20個隱患問題全部落實整改措施,銷號處理后,社區矯正中心聯合司法所對在冊的社區矯正對象持續開展隱患排查工作,尤其是新入矯的社區矯正對象,對其一一進行談話、走訪其家屬、鄰居、村干部等熟悉情況的人,多方了解其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社區矯正對象,重點關注,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力求本地區安全穩定。
(二)教育矯正方面
1、開展主題教育,2024年度,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了刑法(節選)、民法(節選)、兩會精神、國家安全知識、禁毒知識、未成年人保護防性侵法治教育、艾滋病預防小知識、弘揚傳統美德家庭教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國慶75周年愛國主義教育、反邪教知識等多種類別的主題教育,并制定相關測試題,加強社區矯正對象的學習效果。
2、開展集中教育,2024年6月、7月組織社區矯正對象開展了集中教育活動,進行了禁毒、禁捕退捕、電信詐騙等專題法治教育,以此來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法律意識。
3、開展公益活動,2024年組織新入矯的社區矯正對象和城區司法所的社區矯正對象開展了公益活動11次,如:開展了“雷鋒家鄉學雷鋒,社區矯正在行動”為主題的公益活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并去到小河咀和老城區等地撿拾垃圾、清除雜草,為城市美麗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感。
(三)社會適應性幫扶方面
1、開展就業幫扶工作,2024年度,我局組織有就業需求的社區矯正對象參與了沅江市人社局舉辦的現場招聘會五次,協同多方力量,拓寬社區矯正對象的就業渠道,穩定其思想、生活。
2、開展心理幫扶工作,2024年6月7日,我局首次啟用新灣鎮綜合教育基地心理幫扶模塊,組織心理測評為中、高風險的14名社區矯正對象和司法所提供有心理壓力的社區矯正對象參加,邀請了15名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社工通過個體輔導、切身交談、心理疏導等形式,深入了解社區矯正對象的心理狀況和需求,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引導其樹立信心、積極生活,減少重新犯罪的幾率。
3、開展生活幫扶工作,對于家庭經濟困難或者有重大疾病的社區矯正對象,我局積極與民政部門對接,落實臨時補助、重大疾病補助、低保等政策,緩解其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11月,我局通過與民政局積極溝通,爭取到一定的臨時救助指標,并摸排出因重病、重殘、困難支出劇增、意外事故等原因致困的社區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人員51人,現名單已上報民政部門,等待核查。
三、存在問題
一是現實情況與工作目標有差距。志愿者與社會工作者數量難達標,村(社區)協助社區矯正工作精力有限,部分年紀較大的社區矯正對象對在矯通APP使用存在困難,影響湖南省智慧矯正一體化平臺分數。
二是工作任務與法律法規有出入。相關部門線上線下重復委托導致無意義工作量增加,部分法院未按照法律要求,對社區矯正對象核實居住地,確認合適的執行地,部分法院要求社區矯正對象自行攜帶文書,易造成漏管情況。
三是社區矯正對象部分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如部分社區矯正對象犯罪前工作、生活地均在外地,可社區矯正執行地在沅江,需要辦理請假、跨市縣等手續,導致監管難度增加;部分社矯對象年齡大、身體狀況不好,沒有生活來源,雖然組織其參加當地的招聘會,但就業仍有困難。
部分長期居住在外地的社區矯正對象在戶籍地無住所無合適的監管人,經法院判決在戶籍地執行社區矯正,需要轉去經常居住地執行社區矯正,被拒絕。這不利于該類社區矯正對象的工作與生活,增加了監管難度和再犯罪的風險。
四是與公安部門銜接不通暢。涉嫌再犯罪的社區矯正對象,公安部門不會主動聯系社區矯正機構進行通報,通常是該社矯對象出現了不打卡的情形,司法所多番詢問才知曉該對象涉嫌再犯罪被公安機關調查中。
四是安置幫教對象管理有難度。工作開展缺乏人員、資金等要素保障。一方面,工作人員數量有限,但片區安置幫教人員基數較大,人力有欠缺;另一方面,安置幫教對象聯系方式不全,居所地不固定,工作配合度有限造成走訪工作落實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摸排涉穩風險隱患對象
在社區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對象中持續開展全面摸排行動,聚焦婚戀家庭、鄰里關系、欠資欠薪、征地拆遷、山林土地等重點領域涉法涉訴類矛盾。充分運用個別談話、實地查訪、查詢檔案資料、心理狀態測評等多種方式,深入排查發現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對象本人及其與受害人、家庭成員、鄰里群眾以及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矛盾糾紛和風險隱患,并形成相應的臺賬資料。對存在安全隱患社區矯正對象和安置幫教人員,重點關注,逐一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多溝通、勤交流、安撫其情緒、幫助其生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深化監督管理舉措
1. 完善信息化監管體系。充分利用湖南省智慧矯正一體化平臺、矯務通等設備手段,實現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精準定位和動態跟蹤。每日定時檢查定位情況,對異常情況及時核實處理,確保監管無死角。
2. 嚴格執行定期報告制度。要求社區矯正對象按規定向司法所報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通過面對面交流及時掌握其心理動態和行為變化,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3. 強化風險評估與分類管理。定期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將其分為不同管理等級,實施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優化教育矯正模式
1. 構建多元化教育課程。結合社區矯正對象的實際需求和特點,設置包括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授課,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2. 創新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集中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與實地參觀相結合、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補充的方式,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參觀法治教育基地等,讓他們在實地感受中接受教育。
3. 注重心理矯正。定期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服務,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壓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拓展社會參與渠道
1.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為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就業指導、生活幫扶、心理疏導等服務。建立社區矯正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 推動社區矯正對象融入社區。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參加社區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等活動,讓他們在為社區做貢獻的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自我價值感,促進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五)加強隊伍建設
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定期組織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學習最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掌握先進的工作方法和技術手段,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六)強化部門協作
1. 加強與公檢法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強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確保社區矯正工作順利開展。
2. 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與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門加強聯系,為社區矯正對象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會救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就業、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不再走上重新違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