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沅江市認真落實中央、省、益陽市決策部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喜迎百年大慶,統籌發展與安全,前三季度經濟發展穩中有進、質效雙升。
一、經濟運行情況
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7.79億元,同比增長8.5%,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低于益陽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71億元,增長9.4%;第二產業增加值81.80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78.28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3.0%、39.3%和37.7%。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1.1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比重分別下降1.0、0.1個百分點。
(一)農業經濟持續向好。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5.26億元,同比增長11.6%,比上半年加快1.6個百分點,高于益陽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5%。其中農業產值增長7.1%,牧業產值增長45.8%,漁業產值增長4.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增長6.7%。
(二)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當月同比增長14.1%,累計增長10.4%。規模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10.9%,累計增長8.1%,但增加值累計增速比上半年提升4.1個百分點,與益陽平均水平差距從11.7個百分點逐步縮小為2.1個百分點。
(三)投資快速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高于益陽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2.8%。產業投資增速16.8%,高于益陽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增速30.3%,高于益陽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四)消費市場活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31億元,同比增長20.7%,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3%。按行業分,批發業8.85億元,增長24.8%;零售業58.05億元,增長21.4%;住宿業2.52億元,同增長13.5%;餐飲業8.89億元,增長15.0%。
(五)財政穩健運行。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65億元,同比增長46.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3億元,增長58.5%,其中稅收收入4.41億元,增長25.4%,非稅收入3.81億元,增長128.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89億元,增長5.4%。
(六)居民收入增長快速。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74元,同比增長9.9%,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60元,增長8.6%,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5元,增長11.4%,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
(七)金融市場運行良好。9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14.71億元,比年初增加28.09億元,增長9.8%;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89.64億元,比年初增加16.03億元,增長9.2%,存貸比為60.3,比上半年下降1.7個百分點。
二、經濟增長亮點
(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1-9月三次產業比為23:39.3:37.7,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二、三產業比重達到77%,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升2.5個百分點。
(二)規模工業企穩回升,與益陽差距縮小。從4月開始,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與益陽差距逐步縮小,與益陽平均水平差距從11.7個百分點逐步縮小為2.1個百分點。受中聯重科良好生產形勢的頂托,機械配置制造企業生產形勢好,如大漢至誠、恒一機械產值同比增長59%以上。船舶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生產經營出現良好發展勢頭。
(三)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持續高速增長,排位靠前。1-2月至1-9月增速分別為74.7%、27.1%、59.7%、55.8%、32.3%、27.5%、42.9%、58.5%,均保持20%以上增速。
三、存在的問題
(一)新增“四上”企業少。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四上”企業僅4家,其中房地產業企業2家,工業企業1家,商貿企業1家,與各專業入庫目標數相差甚遠。
(二)工業增長動力不足。一是入規勢頭不足。1-9月新入規的工業企業僅1家,加上23家停產停報,嚴重拉低了全市工業增長速度。二是市場變化的影響。因招工難、外貿訂單減少等因素影響,導致重點行業服裝業增速下降。
(三)投資增長后續乏力。一是同期基數過大,增幅難以提高。二是入庫項目不夠,庫存項目減少。一方面是庫存有效投資項目個數減少。目前庫內剩余有效投資項目只有56個,相比年初庫存有效投資項目少了36個。另一方面是庫存有效投資減少。目前庫內剩余投資僅83.18億元,相比年初庫存投資減少40.54億元。
四、對策建議
(一)加快企業的入規速度,抓好“四上單位”培育。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各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四上”企業入庫工作的宣傳動員,提高企業對入庫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提高企業積極性,確保達標的“四上”企業都能及時主動申報入庫。二是通過企業核查和與鄉鎮園區、部門單位的聯系對接,對于已達規的工業企業積極引導協助企業入規。三是加強對企業和各鄉鎮統計業務培訓,進一步了解把握入規流程和關鍵點,提升企業入規效率。
(二)互聯網+經濟與產業鏈發展齊頭并進。當下,互聯網+經濟如火如荼,直播帶貨成為了新時尚,能成為引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市特色產品比比皆是,蘆筍、腐乳、面條、龍蝦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提高網絡直播的重視程度,注重宣傳-銷售-生產-運輸-售后等產業鏈流程,做大做強我市農副產品加工業等行業,打造沅江新名片。
(三)緊盯項目包裝,力爭項目入庫。一方面各責任單位要進一步加強轄區項目的梳理和摸排,積極主動深入基層了解摸清投資項目信息,把握項目入庫的新方法、新要求,圍繞項目入庫申報要件需求,主動協調解決項目入庫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推進更多項目及時、快捷入庫,做到所有投資項目應統盡統。另一方面對于涉及全市的農業、水利、衛生、教育、基礎設施、通信等這類投資項目,項目主管部門應對這些項目匯總包裝,組織材料進行申報,防止項目漏統,確保項目入庫持續增長,為來年項目建設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