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雷大爺,家住益陽沅江市胭脂湖街道辦事處先鋒村,5月18日,他在老伴和兒子的陪同下,坐在輪椅上在家門口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省人大代表、中鐵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海濱和沅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主要負責同志一行冒雨前往慰問。這是羅海濱代表一行“五級代表為鄉村振興‘真調研、獻良策、辦實事’”主題調研的第一站。調研組相繼走訪了先鋒村、南竹山村、三眼塘村和胭脂湖村等4個村,根據各村實際情況認真座談研討,從產業、人才、組織振興等方面出實招、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

(慰問困難群眾)
“感謝黨的政策!我們越來越好!”去年剛脫貧的雷大爺接過慰問紅包、大米和油開心地笑了。老人因病癱瘓在床,且患高血壓、糖尿病,老伴患長期慢性病,兒子有智力殘疾,一家3口均喪失勞動能力,屬于政府兜底的特困供養戶,經濟來源全部是政策性補貼。

(調研先鋒村苗木種植)
近百畝的丘陵上,桂花樹、海棠樹、紫藤樹等列隊整齊,造型各異、郁郁蔥蔥,這是先鋒村苗木種植大戶郭達綸的產業,該產業剛改制為村集體經濟,投產后年產值預達數百萬元,占了村集體經濟收益的70%。

(調研南竹山村現代農業產業)
煙雨蒙蒙,荷葉田田、流水潺潺,蔬果飄香,南竹山村的200畝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是沅江市水稻、水果、水產、水蔬菜“四水農業”的具體實踐。“水上有荷花,水中有魚蝦,水底有蓮藕”南竹山村支書黃建國饒有興趣地介紹,“5名村干部帶頭,發動全體村民以土地、勞務、技術、資金入股的形式發展現代農業,搞活村集體經濟,讓更多的農民留在村里興業、記住鄉愁,這才是我們鄉村振興該有的樣子!
“人間百善孝為先,父母老來切莫嫌……”精選的54首農民詩人們自己創作的治家詩訓張貼在三眼塘村家家戶戶的墻上,農民詩社讓“中華詩詞之鄉”美譽的胭脂湖街道實至名歸。該村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以食宿游玩、農業科普、農業體驗為主題的農家樂就達4家,成為村集體經濟的主力軍。
 
(督導工程進度)
“全體參建職工一定要把這個項目打造成人民滿意、政府放心的精品工程!”羅海濱來到火熱的施工現場,督導工程進度。沅江市被評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區。沅江市委市政府在完成2020年十件大事的基礎上,2021年計劃繼續辦好10件實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建成工程機械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中鐵城建集團承建的智能產業園及其配套設施項目就是這項辦實事的工程。
“鄉村要振興,應該把鄉村文化產業作為突破點,結合當地資源做好文化旅游產業這篇大文章。”座談會上,羅海濱代表對胭脂湖鄉村振興戰略提了3條建議,一是充分研究地域優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挖掘好域內紅色資源、文化資源、交通資源、水域資源和旅游資源,“一村一策”,協調配置、全面統籌。二是繼續深挖產業優勢,集中打造產業品牌。大力推動“一村一品”建設。深挖農特產品、中藥材和文旅項目的附加值。文化搭臺、旅游搭臺,運用好“互聯網+高效物流”“物流+電商”等新模式,抱團推廣推薦本地產品,讓好的產品傳播出去、銷售出去。三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興旺,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一頭是百姓宜居,一頭是產業布局。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以示范帶動整體,形成群體效應、規模效應。讓當地百姓和旅游客人,到了這里就能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座談會現場)
最后,羅海濱代表認真分析當地情況,結合企業實際,從3個方面為當地辦實事。一是產業振興。以在建工程項目為依托,在符合質量標準和價格合理前提下,優先采購當地建材,帶動激活鄉村相關建材市場。二是人才振興。搭建就業平臺,把有一定技術水平或者青壯勞動力的村民分類分項,集中培訓,選送到工程項目進行勞務輸出,解決就業問題;搭建培養平臺,對鄉村在校本科畢業生,符合企業相關專業要求的,畢業后簽訂就業合同,成為企業職工。三是組織振興。企業駐地黨組織與地方黨組織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思互踐。
“腳下沾了多少泥土,心底就有多少深情!闭{研結束,羅海濱代表在記錄本上這樣寫著。把履職之根植入鄉村振興主陣地、把為黨為民之心融入鄉村振興主戰場。這是一名人大代表最樸實的情懷……
沅江市委書記黃育文、市長楊智勇、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雷越毅,胭脂湖街道相關部門負責人,中鐵城建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邱衛,中鐵城建總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南昌公司主管領導陪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