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時。早春二月,市、鎮人大代表,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深入各村,前往一線了解春耕“三備”工作。
在草尾鎮勝天村“雙擁雙帶”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人大代表們參觀了“稻+稻+蔬”種植模式。據了解,基地每年3月下旬至10月下旬種植“雙季稻”,11月至次年3月種植莖葉蔬菜。這種模式充分利用了冬季溫光、冬閑勞力、冬閑農田等資源,不僅改良了土壤,更帶動了附近年老體弱人群就業。基地負責人陳建新指著身后正在采摘蔬菜的田間自信的說:“這是我們在采摘完蔬菜后,經機械旋耕平整,轉變為高標準集中育秧的秧田。在去年300多畝育秧大田的基礎上,今年我們準備完成600多畝的大田育秧任務。”

(調研勝天村“雙擁雙帶”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
走進娘子軍蔬菜基地,大片井然有序的田地躍然眼前,各種蔬菜“茁壯成長”,生機盎然。基地負責人、益陽市人大代表蔣羅青高興的告訴大家:“這片200多畝的旱土在去年種植棉花的基礎上,實行蔬果間作,成功實現了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的目標。”

(與娘子軍蔬菜基地負責人交談)
人大代表們邊走邊看,與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就春耕物資的準備及種養技術的操作進行了現場交流,了解到草尾春耕備耕工作實況及可推行的新模式,為建言獻策收集了一手資料。
鎮人大負責人表示:“我們要將草尾鎮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推廣出去,就要在產品提質上下功夫,在技術服務上再努力,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