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灣鎮人大始終以“全國第一”為目標,在繼承中創新、在規范中提升,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關心的重點、廣大群眾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按照中央、省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做實做活鄉鎮人大工作。
一、時刻擦亮“全國第一”這張“大名片”
1986年9月9日,全國第一個鄉鎮人大常設主席團在湖南沅江的新灣鎮誕生,鄉鎮人大主席團由此走向全國,這是我省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的一次成功嘗試,開啟了鄉鎮人大一次實質性變革進程。此后,“新灣試驗”走向全國,為推進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提供了樣本,也成為沅江市鄉鎮人大工作的名片。新灣鎮人大時刻注意擦亮“全國第一”這張名片。開展工作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工作設想是否與名片相符;開展工作之后,取得的成效是否與名片相適合。在這張名片的鞭策,鎮人大主席團在開展人大工作中始終想高一層、干高一處。同時,在名片的使用與推薦上,出新意、放大招,先后在中央、省級刊物上做了大量的宣傳報道,讓這張名片走出湖南,走向全國,并時刻注重與時俱進,規范陣地建設、制度建設,強化代表工作,努力使新時代人大工作出新出彩。
二、牢固筑好聯系群眾這座“連心橋”
始終牢記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聯系群眾”的殷切囑托,切實加強代表與群眾的聯系。一是加強代表聯絡站(點)建設。積極探索、創新性建立具有新灣特色的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力促站點在群眾身邊“開花結果”。去年以來,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共建立了1個人大代表聯絡站、2個人大代表片區聯絡點,進一步規范了站(點)建設,實現了“七有”: 有制度、有公示、有桌椅、有書柜、有書籍、有資料、有登記。同時,利用人大代表活動室等平臺,在每月10日的代表活動日,廣泛聯系人民群眾,拓寬民主渠道,有效發揮監督作用,為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二是扎實開展聯系群眾活動。每月定期開展“三聯三問”活動,切實發揮好人大代表“民意窗”“連心橋”作用,通過組織市鎮兩級人大代表在代表聯絡站(點)坐班接訪與下基層走訪等形式,收集群眾關注度較高的重點難點問題,梳理匯總后交辦至鎮相關部門分類處理。同時,推進民生實事票決制工作,兩年來共收集處理各方意見建議27條,推動蓮花村柑桔品改園基礎設施建設等6件民生實事的辦理。三是強化意見建議督辦。組織代表認真參與議案和建議、批評、意見的撰寫工作,近年來提出了《加強赤山島水庫山塘建設的建議》《部門合力改善農田排灌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等接地氣的建議。同時組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參與各級人大會議議案和建議、批評、意見的督辦。通過代表議案建議辦結率、滿意率的提升,進一步提升了人大代表的積極性和人民群眾的關切度。
三、主動鋪設經濟發展這個“快車道”
始終堅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認真依法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各項職權,發揚民主,強化監督,注重實效,為加速全鎮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積極作用。一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凡屬全鎮改革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事項,都依法正確行使決定權,保障和促進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近年來,共組織代表到村、企業調研,提出柑橘品改、鄉村旅游發展、鎮中學教學樓擴建、職業中專污水處理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道路交通整治等合理化建議20余條。二是認真行使監督權。適時召開主席團會議,聽取和審議政府有關工作情況匯報,每年度召開兩次人民代表大會,對政府工作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實行重點工作季度報告制,使政府工作始終處于人大的監督之下,促進了政府有序、高效運轉。三是以活動促整改。定期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并取得了積極成效。代表們在視察、調研之后提出了很多合理可行的建議,交由鎮政府落實。2022年,圍繞農業抗旱和山塘清淤增蓄開展了專題調研,并制定了工作實施預案和方案,兩個項目均已實施到位,對于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繼續壯大人大代表這個“生力軍”
始終堅持積極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在推動鎮域全面發展中貢獻“生力軍”的力量。一是積極配合開展工作。人大代表始終與黨委政府同心同步同調,主動為政府分憂,為基層解難。近年來,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參與防汛抗災、疫情防控、防溺水巡查、交通安全勸導等工作,并多次組織捐錢捐物獻愛心活動,有力地服務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二是發揮代表示范作用。各級人大代表紛紛采取多種形式,回應群眾關切、解決群眾難題,暢通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提出了建成橘柚產業園,助力鄉村振興等一批意見建議。新灣村鎮人大代表梁建平,以自身種糧技術優勢,帶領周邊群眾共同發展,帶動了全鎮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三是提升基層決策水平。著力匯民意、集民智,嚴把項目選取、票決、監督“三道關口”,做實做好“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真正讓民生實事項目從“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不斷提升了鎮村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