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關于家庭教育的8個理念,值得父母深思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3-1802967 發布機構:沅江市教育局 發文日期:2023-08-01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朱永新:關于家庭教育的8個理念,值得父母深思


        
      男孩派
      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臺。
      779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家有男孩,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掌握好的教育理念,給予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虎媽

      ﹏﹏﹏

        ﹏

      來源 | 網絡◐

        朱永新曾說,“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的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朱永新關于家庭教育的8個觀點,一起來品讀吧!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沒做成的事都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教育職責。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沒有父母的成長

        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是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品德重于學問

      狀態大于方法1. 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展的因素中,分數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而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2. 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有了狀態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把童年還給孩子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會變得很辛苦。決定人一生的從來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和美好的童年記憶。讓童年只是童年,允許孩子去感受、去體驗,他們才能擁有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智。讓童年只是童年,鼓勵孩子去玩耍、去跌倒,他們才能擁有豐富的認知和自愈的力量。要知道,孩子快樂成長的樣貌,才是教育最好的模樣。為什么不讓孩子在游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為什么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童年是屬于游戲,屬于快樂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童年還給我們的孩子。我們現在已經把孩子的時間、空間都填得很滿了,冷冰冰的試卷,冷冰冰的作業,這不符合我們教育的方向。童年就應該讓孩子快樂地去玩耍,快樂地去行走,讓他們走進大自然,讓他們能夠閱讀、分享,讓他們能夠和小伙伴兒在一起玩耍、游戲,甚至于打鬧。無限地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1.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2. 孩子的潛力恒大于已經實現的一切現代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讓我們無限相信孩子發展的潛力吧!讓孩子擁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父母在培養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也會有健康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道路,讓他找到興趣所在,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質量。一個人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于孩子成長而言,主要任務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沒有關系,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寧靜才能致遠。讀書人的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寫日記是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綜和深化思考;可以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煉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凈化他的心靈。因為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