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愛衛辦〔2020〕8號
各鎮(場、街道)、市愛衛委各成員單位:
在新冠肺炎防控常態化防控期間,我市今年6月以來遭受強降雨襲擊,部分鎮(場、街道)內澇災情嚴重,災后的污水、浸泡過的垃圾、糞便和淤泥對群眾的居住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做好當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加強愛國衛生工作,開展洪澇災后環境衛生整治,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確保災后無大疫,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災后以預防疾病為中心的愛國衛生工作
各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清醒認識當前洪澇災后防病工作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要立即行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工作方案,深入開展以災后防病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廣泛動員群眾,搞好災后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各部門單位要結合《關于開展第32個愛國衛生月活動為全面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營造良好環境的通知》要求,發動群眾,形成人人動手,參與環境衛生大整治的良好局面。做好大街小巷、村(居)民區、公共場所、集貿市場等的保潔工作。徹底清除退水后淤積垃圾、污水,消除衛生死角和四害孳生地,切斷疾病傳播途徑。各成員單位要發揮部門優勢,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落實好汛期愛國衛生運動各項具體工作。農村要在搞好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要修補禽畜圈舍,搞好家畜(禽)管理;要清埋死家畜、整修廁所、清除井水污泥,作好保護飲用水源工作。要加強農村自備水、農村自來水廠水質消毒工作,保證災后飲用水的安全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流行。
三、全面開展除“四害”活動
各部門單位要廣泛開展以滅鼠為重點的滅鼠、滅蚊、滅蠅、滅蟑螂的除四害活動,積極組織人員開展環境消毒、消殺工作,以降低四害密度。要加強食品衛生的監管力度,嚴禁出售水浸變質、腐爛、死禽和不合格食品。同時加強餐飲具消毒工作,防止災后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四、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
要利用多種載體,開展各種形式的病媒防制、飲用水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等衛生科普知識宣傳,盡量減少大眾聚餐,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活動,增強社會大衛生觀念,不斷提高群眾的衛生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附件:
1.沅江市洪澇災害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2.沅江市洪澇災區病媒生物應急控制技術指南
沅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
2020年7月22日
附件1:
沅江市洪澇災害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為做好洪澇災害預防性消毒,防止傳染病特別是腸道傳染病的爆發,確!按鬄闹鬅o大疫”,特制定洪澇災區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
一、工作原則
(一)根據傳染病預防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及時開展清潔衛生與預防性消毒工作。
(二)消毒工作應在消毒專業人員指導下由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根據災情及當地傳染病發生風險制定防疫消毒工作方案,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盡可能選擇消毒效果可靠,簡便易行,對人畜安全、對環境沒有嚴重污染的消毒方法。
(三)從事現場清污、消毒人員注意個人防護,進行現場消毒時應阻止無關人員進入消毒區。
(四)外環境以清污為主,重點區域清污后再行消毒處理。清污所產生的大量垃圾應及時清運,嚴禁傾倒河中。
(五)加強重點區域消毒工作, 災民安置點、醫院、學校、幼兒園、集貿市場等與人們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場所是衛生處理重點區域。
(六)保護水源,注意飲水安全;做好餐飲具、瓜果、蔬菜消毒與清洗保潔工作。
(七)做好動物尸體的處理。
(八)及時清除和處理日常生活垃圾、糞便。必要時采用藥物殺蟲,控制蚊蠅孳生。
(九)加強災區腹瀉和發熱癥狀監測,如發現疫情應及時做好疫點消毒工作。
二、消毒對象與方法
(一)環境。
1.對室內外進行徹底的環境清污,在改善環境衛生基礎上進行一次徹底消毒處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遷。
2.居家、街道、社區、安置點等場所物體表面、墻壁、地面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200mg/L二氧化氯,或200mg/L過氧乙酸進行噴灑、擦拭消毒,作用30min;如選用其它消毒劑可參照GB27952《普通物體表面消毒劑的衛生要求》進行。臨時安置點啟用期間每天定期消毒1~2次;在無疫情情況下,不用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劑噴霧消毒,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自然通風為主,通風不良的場所可采用機械通風。
(二)飲用水。
1.集中式供水,未被破壞的自來水廠,按照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執行,并加強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監測。
2.集中供水點有條件的首選凈水消毒設備進行生活飲用水消毒,對臨時集中供水設施、設備,應添加飲用水消毒劑。使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時,作用30min后,出水口余氯量不應低于0.3mg/L,使用二氧化氯處理時出水口余氯不應低于0.1mg/L。
3.分散式供水,如直接從江、河、渠、溪、塘、井、涌泉等水源取用水者,可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
(三)餐、飲具。
餐、飲具清洗后首選煮沸消毒,煮沸時間應在15min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如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劑浸泡后應以清潔水沖洗干凈。臨時避難所、臨時安置點公共使用的餐飲具每次使用前均應消毒并保潔。
(四)生活用品。
家具、衛生潔具、辦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濃度為500mg/L的有效氯溶液采用沖洗、擦拭、浸泡方式,作用30min,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200mg/L過氧乙酸、1000mg/L季銨鹽類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時間15min~30min。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凈。
(五)瓜果、蔬菜。
受淹新鮮的瓜果、蔬菜清洗后可用含氯消毒劑100mg/L~200mg/L作用30min,50mg/L~100mg/L過氧乙酸或酸性氧化電位水作用10min,5mg/L~10mg/L臭氧水作用10min,消毒后均應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六)手和皮膚。
1.參與災后環境清污、動物尸體處理等工作后均應進行手衛生消毒,可選用碘伏1000mg/L或含醇復合消毒劑原液滴于手掌3mL,兩手搓擦1min~3min。
2.因長時間洪水浸泡造成皮膚紅腫、損傷者應及時就醫,也可用碘伏1000mg/L或其它皮膚消毒劑進行涂抹消毒。
(七)尸體。
1.對環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鮮動物尸體應盡快深埋或火化,對已經發臭的動物尸體,可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或2000mg/L二氧化氯噴灑尸體及周圍環境,去除臭味并消毒,然后再深埋處理。
2.尸體埋葬的場所應由市政府指定,不得隨意亂埋。地點應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遠離水源及居民點的地方,選擇人口密集區的下風向。挖土坑深2m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動物尸體投入坑內,再用干漂白粉按20~40g/m2灑蓋于尸體上,然后覆土掩埋壓實。
3.遇難者的尸體一般不會引起傳染病的流行,或對公共衛生構成威脅,但對于已腐爛發臭的尸體,在裹尸袋內要適當噴灑漂白粉或其他消毒除臭劑,尸體的包裹要盡量嚴緊結實,在移運和處理過程中應遵循既要防止傳播傳染病、又要防止污染環境的衛生原則。要求對尸體用塑料尸袋包裹嚴密,不漏異味,不滲出腐敗液體,及時送往火化場處理。
4.尸體清理后需要對其場所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作用30min~60min。
5.運送尸體的交通工具可采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劑溶液噴灑,作用30min~60min。如遇較大量體液等污染的情況,應先采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消毒劑去污染后再用前法處理。車輛、工具每次使用后應消毒。
(八)垃圾點、公廁。
1.對于一般生活垃圾無需進行消毒處理,要求做好衛生管理工作,日產日清。含有腐敗物品的垃圾噴灑含有效氯5000mg/L~10000mg/L消毒劑溶液,作用60min后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2.對于選擇合適地點挖建的簡易廁所,廁所應建有圍欄和頂蓋,避免雨水漫溢糞便污染環境,廁所內可定時潑灑20%漂白粉乳液以除臭并消毒。當糞便達便池容積2/3時,應及時使用漂白粉覆蓋,表面厚度達2cm,再加土覆蓋,另建廁所。遇有較為分散、野外隨地排便情況,可按糞便量的1:10加入漂白粉,作用24h后再清除。
三、質量控制
(一)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符合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相關法規要求,并在產品有效期內。
(二)消毒劑應有專人管理,做好消毒劑的集中儲存、供應、分發和記錄工作,必要時要對庫存消毒劑進行有效含量測定。
(三)消毒劑的配制、使用均應按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并做好消毒劑的配制、消毒工作及消毒效果檢測相關記錄。
附件2:
沅江市洪澇災區病媒生物應急控制技術指南
洪澇災害期間,居民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亂,人畜糞便、垃圾可能得不到及時清運與處理,大面積的積水不能及時消退,蚊、蠅、鼠密度會大幅度上升。為防止病媒傳染病及腸道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蚊、蠅、鼠密度。
一、控制工作的原則
洪澇災害發生后,各地應根據災害發生情況,及時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和控制,未發生媒介生物相關疾病時,以環境治理為主,輔以藥物殺滅,加強個人防護;發生媒介生物性疾病流行時,應以化學防治為主,輔以個人防護和環境治理措施。
二、控制工作的組織
(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有具體分工,做好蚊、蠅、鼠等病媒生物監測與防制的組織工作。
(二)應該安排專人負責,做好殺蟲滅鼠藥物的集中管理、合理配置、及時分發和回收工作,做好病媒生物監測控制工作宣傳、動員和科學防制。
三、應急控制措施
(一)蚊蠅控制措施
1.孳生地控制。
(1)要定期清除有蚊幼蟲孳生的小型和中型水體。其中小型容器積水可以將積水容器清除或反扣來清除積水;積水坑洼可以用泥土填平。
(2)要定期清除暴露的人畜糞便,公共廁所或簡易廁所的糞便需及時清除。
(3)各種生活垃圾和廚余垃圾需要日產日清,轉運到專門的垃圾處理場所。
2.成蟲的化學控制。
(1)在臨時居住帳篷或住所內與周圍5 m~10m范圍外環境,噴灑殺蟲劑,防止蚊、蠅、蚤等病媒生物的侵害。
(2)集中供餐點、廚房及其周圍環境,使用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進行滯留噴灑,每2周一次,若蚊蠅密度仍較高,可采用含氯菊酯和S-生物烯丙菊酯的殺蟲水乳劑超低容量空間噴霧快速殺滅蚊蠅,每1~2天一次。
3.幼蟲的控制措施。
(1)對垃圾點、簡易廁所糞坑等蠅類孳生地,可使用0.5%吡丙醚顆粒劑進行孳生地處理,廁所內墻壁及其周圍可用0.025%溴氰菊酯或0.05%順式氯氰菊酯滯留噴灑。
(2)對蚊幼蟲的孳生場所,要及時清除生活區周圍的小型積水,減少蚊蟲孳生地,對有大量蚊蟲孳生的容器、水坑或池塘,應噴灑可控制蚊幼蟲的化學殺蟲劑。
4.個人防護。
(1)在居所內裝置紗門、紗窗等防蚊、蠅設施,可使用蚊香防蚊,盡量使用蚊帳、藥物浸泡蚊帳或長效藥物蚊帳防蚊。
(2)在蚊密度高的地方,可對現場工作人員和群眾要進行必要的個人防護,穿長褂長褲或使用驅避劑防蚊驅蚊。
(二)鼠類防制措施
1.要管理好糧食,防止鼠類取食;生活垃圾和廚余垃圾日產日清;臨時搭建帳篷內的地面盡量做到硬化,減少鼠類孳生的可能。
2.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殺鼠劑,在潮濕環境中應使用蠟塊毒餌。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急性鼠藥。
3.滅鼠前做好宣傳、告知。
4.投餌工作由受過培訓的滅鼠員承擔,誘餌放置在兒童不易接觸到的位置,投餌點應有醒目標記和警示標示,以防誤食。
5.投放毒餌后及時搜尋死鼠,鼠尸焚燒深埋均可,但以焚燒為好。如深埋,應當在填埋時,適當噴灑消毒劑對其進行處理。
6.投餌結束應收集剩余毒餌,醫療部門要做好抗凝血劑中毒急救的準備,抗凝血類殺鼠劑解毒用維生素K1治療。
7.滅鼠時,應在居民安置點噴灑殺蟲劑,消滅離開鼠體的游離蚤,居住周圍的環境加強殺蟲,同時管好貓、狗及牲畜,以防間接傳播寄生蟲和媒介疾病給臨時居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