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過程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全方位做好解讀回應,全流程優化政務服務,全鏈條加強政務信息管理,全環節夯實工作基礎,以公開促落實、促規范、促服務。
一、深化決策信息和權責清單公開
(一)加強政府常務會議信息公開。繼續辦好政府常務會議信息公開專欄,第一時間公開解讀會議精神,準確公開會議決策事項,正確釋放政策信號,有效引導社會預期,并加強對政府常務會議信息公開的集成管理,確保信息公開的時效性、連續性,讓群眾明白政府在做什么、做了什么。[市政務公開辦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二)持續做好規章、規范性文件公開。嚴格落實“三統一”規定,建立健全政府門戶網站“文件庫”,統一發布本級政府地方性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規范公開管理,明確文件時效期和“有效”“失效”狀態等信息,根據立、改、廢情況動態調整更新;提升“文件庫”智能化水平,豐富檢索、下載功能,確保文件底數明、易查詢、好獲取。[市司法局、市政務公開辦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三)集中公開涉企政策信息。全面梳理、打包集成涉企政策文件,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辟專欄集中公開,或通過手機APP定向推送;各級政務大廳設立政策兌現窗口,主動送達涉企政策信息;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出臺涉企政策時,主動向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征求意見,使涉企政策更貼近實際、更具操作性。[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市政務公開辦等部門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四)動態調整并及時公布權責清單。堅持權責法定,調整、編制權責清單,明確權力邊界,強化權力制約。市、縣兩級政府和部門要根據法律法規立、改、廢和簡政放權情況,動態調整并及時公布本級本部門權責清單;區縣(市)政府要全面開展權責清單編制工作,公布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等信息。[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委編辦、市司法局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二、深化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公開
(五)主動公開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在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專欄,集成公開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財產登記、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納稅、獲得信貸、執行合同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服務舉措和辦理流程,同時加強解讀回應;對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實行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并向社會公開;深化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等部門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六)深入公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舉措。認真落實“一次告知”制度,及時公布“一件事一次辦”目錄清單、辦事指南、工作規程、操作流程等辦事服務信息;以企業群眾“一件事一次辦”為標準,集成、優化、簡化辦事服務信息,匯總編制“辦事一本通”并向社會公布,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完善信息主動推送方式,讓辦事群眾對事前準備清晰明了、事中進展實時掌握、事后結果及時獲知。(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各級各部門落實)
(七)及時公開市場監管信息。依法公開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讓市場主體知曉;推動“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特別是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點工業產品等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社會關注度高的領域,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準確向社會公開;深化企業信用信息公開,落實企業“紅黑名單”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三、深化重點領域信息公開
(八)加大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力度。采取上級財政部門的公開模板,編制地方政府債務綜合報告,提升債務信息透明度。進一步做好財政預決算公開。[市財政局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九)加大脫貧攻堅信息公開力度。全面公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文件;繼續做好扶貧資金項目公開,及時公布不屬于涉密信息的年度財政扶貧資金、扶貧發展計劃以及分配結果,接受群眾監督。[市扶貧辦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十)加大污染防治信息公開力度。主動公開中央、省委、省政府交辦、督辦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等信息;全面公開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及時公開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和環境監管等信息。(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十一)加大重點民生領域信息公開力度。突出做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征地、公共文化等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強化12件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的公開。(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醫保局、市婦聯、市殘聯、國網益陽供電公司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加大公共突發事件信息公開力度。依法依規、及時準確公布公共衛生、自然災害、重大事故災難、重大環境污染等突發事件的監測預警、防控措施、事態進展、處置結果等信息;突發事件發生時,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履行好信息收集、內容把關、權威發布等職責,及時回應關切,主動引導預期。[市應急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四、深化基層政務公開
(十三)全面推行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54號),對照國務院部門制定的26個試點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指引,全面梳理細化相關領域政務公開事項,2020年底前,編制公布本級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把政府門戶網站作為政務公開第一平臺,集中公開本級政府及部門、鄉鎮(街道)信息,開設統一互動交流入口和在線辦事入口;在政務服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等場所設立標識清楚、方便實用的政務公開專區,提供政府信息查詢、信息公開申請、辦事咨詢答復等服務;進一步規范政務公開工作流程,完善基層行政決策公眾參與機制,推進辦事服務公開標準化,健全解讀回應工作機制,組織指導村、社區做好政務公開。舉辦全市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知識講座,組織區縣(市)國家級試點單位進行考察學習。[市政務公開辦牽頭,區縣(市)人民政府落實]
五、加強基礎工作
(十四)強化組織領導。根據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市、縣形成統一工作機制。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區縣(市)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工作機構和人員,配齊配強工作隊伍,確保政務公開工作有機構承擔、有專人負責;市、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要履行好政務公開主管部門的法定職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政務公開工作;各級各部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要切實擔好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定期組織政務公開業務培訓,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十五)建設統一規范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按照“專欄姓專”的要求,打造統一規范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相互鏈接、形成集群,增強公開的權威性、影響力;依托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分類集中公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主動公開內容。(市政務公開辦牽頭,各級各部門落實)
(十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推廣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答復規范,建立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制度;統一格式、及時準確編制發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制定政策解讀規則,指導提升基層政策解讀水平。(市政務公開辦牽頭,各級各部門落實)
(十七)積極探索創新。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19〕54號文件精神,選擇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基礎好的區縣(市),探索設立創新示范區,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創新實踐,及時總結創新做法、典型案例,并加大宣傳推介力度。
(十八)加強監督評估。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19〕54號文件要求,把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情況作為評價政務公開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列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開展政務公開工作第三方評估和社會評議,將評估評議結果作為政務公開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并作為《益陽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重要內容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