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益陽市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推動“五個沅江”建設取得新成績,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一、綜 合
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00.0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04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19.94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增加值105.07億元,增長4.0%。按年均常住人口測算,全市人均GDP為53643元,增長3.2%。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25.0:40.0:35.0,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5%、1.8%和60.7%。全市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7%,占GDP的比重為34.6%。
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提升。2022年新發展家庭農場40家,專業合作社40家,全市家庭農場483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736家。2022年全市共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益陽市級龍頭企業37家。全市“二品一標”有效期獲證企業8家,獲證產品23個產量15.3萬噸。
全年10件19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部按時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生態環境局沅江分局牽頭負責的農村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整治工作獲評省生態環境廳表現突出單位,教育局牽頭的楚怡職業教育和增加義務教育學位、殘聯牽頭的康復救助殘疾兒童、水利局牽頭負責的農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等多項民生實事項目被益陽日報、湖南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點贊。
二、農 業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4.48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農業產值63.46億元,增長2.6%;林業產值1.34億元,增長24.6%;牧業產值29.49億元,增長3.3%;漁業產值32.99億元,增長3.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21億元,增長9.5%。全年出欄生豬60.72萬頭,增長0.1%;出籠家禽498.46萬羽,增長5.8%;水產品產量16.73萬噸,增長2.5%。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226.78萬畝,增長1.0%。糧食播種面積108萬畝,增長0.8%,其中稻谷種植面積102.29萬畝,增長0.6%;油料種植面積49.79萬畝,增長5.2%;蔬菜種植面積39.53萬畝,下降1.5%。
全年主要農產品產量:糧食產量45.20萬噸,下降1.5%;油料產量5.91萬噸,增長8.0%;蔬菜產量85.92萬噸,增長1.9%;水果產量28.85萬噸,增長3.7%;肉類產量5.18萬噸,增長0.6%,禽蛋產量2.54萬噸,下降30.6%;水產品產量16.73萬噸,增長2.5%。
全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5.41億元,建設工程20處,投入工日78.56萬個,出動機械臺班28.52萬個,移動土石方124.68萬立方米,澆筑砼28.33萬立方米。
現代林業穩步推進。全市人工造林2.44萬畝,折合義務植樹104.4萬株。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8家,規模工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6.7%,規模工業增加值下降5.6%。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模工業產值(省級認可有園區代碼企業,含船舶產業園)增長5.1%。
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年產值過億元的有101家;年產值過5億元的有25家,比上年減少2家。辣妹子、鑫海股份、赤蜂農化等骨干企業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服裝4417.4萬件,增長14.0%;飲料11.64萬噸,增長25.2%;紗3.2萬噸,下降13.9%;起重機14.0萬噸,下降1.0%;民用鋼質船舶17.9萬載重噸,增長11.6%;大米44.9萬噸,下降3.2%;罐頭8.0萬噸,增長1.1%;商品混凝土44.7萬立方米,增長37.6%;非織造布4786.8噸,增長48.3%;機制紙及紙板1.25萬噸,增長182.9%;電子元件8.99億只,增長18.4%;化學農業原藥1.85萬噸,增長4.6%。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6.5%;應交增值稅下降7.5%;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0.29億元,下降46.3%。全年實現利潤總額22.35億元,下降6.1%。
全市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6.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7家,完成產值47.95億元,增長11.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47.31萬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積93.72萬平方米。從事建筑業活動的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6531人,下降4.4%。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7.5%。施工項目共196個,本年投產項目93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額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86.1%。
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下降17.4%,非國有投資增長132.3%,民間投資增長128.6%。從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增長46.4%,民生投資增長68.5%,生態環境投資增長45.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1.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0.4%,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1.1%。
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7.36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住宅投資15.01億元,增長9.8%。商品房銷售面積42.81萬平方米,下降38.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2.81萬平方米,下降38.3%。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49億元,比上年增長2.6%。分行業看,批發業13.27億元,增長7.6%;零售業80.86億元,增長2.1%;住宿業3.69億元,增長1.2%;餐飲業12.67億元,增長1.2%。分類別看,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增長19.4%,煙酒類增長38.8%,日用品類增長24.6%,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7.1%,金銀珠寶類增長12.1%,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6.3%。
六、對外經濟和旅游
全年引進境內省外資金112.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引進域外省內資金6.64億元,同比增長9.0%;完成新簽約項目41個,簽約投資額62.78億元;新開工項目29個,投資額36.64億元;新投產項目23個,投資額20.73億。
全市游客接待人數447.16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6.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6.04億元,比上年增長2.2%。成功舉辦了2022年沅江市文旅融合發展大會暨湖南•益陽第四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游節、舉辦“清廉沅江•‘荷’你有約”荷花節;組織我市南洞庭竹木雕刻、億昌食品、辣妹子、蘆菇、蔡娭毑腐乳等非遺和湖鄉特色產品,及亞光科技、鑫海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參賽和參展湖南省旅游博覽會、2022年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湖南省民宿博覽會、2022“周游三湘‘益’路暢游”旅游產品推介會,向外展示沅江旅游商品。
七、交通和通信
沅江客運總站配套附屬設施已建成投入使用;S317竹蓮互通連接線二期工程建成通車;S507沅江市茶盤洲鎮至黃茅洲大橋南公路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并試運營通車;S220沅江市四季紅鎮至黃茅洲大橋北公路項目已完成工可和施工圖批復,正在開展施工招投標、征拆踏勘等施工前期工作;78.1公里資源旅游產業路完成建設任務;農村公路新建及窄路加寬工程全部完成建設,危橋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等項目均已完成;沅水常德至鲇魚口2000噸級航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順利。
全市通信業營業收入3.52億元,業務總量4.01億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戶58.05萬戶,固定電話用戶4.54萬戶,寬帶互聯網用戶18.35萬戶,手機互聯網用戶45.79萬戶。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 18億元,比上年增長0. 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1 億元,增長12.2%;上劃省級收入0.52億元,下降60.3%;上劃中央收入3. 95億元,下降13.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1.06 億元,下降5.6%,稅收所占比重為60. 9%。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5. 05億元,增長10. 1%。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52.33億元,比年初增長10.0%。住戶存款余額288.71億元,比年初增長16.4%。非金融企業存款余額26.49億元,比年初增長5.9%。機關團體存款余額28.23億元,比年初下降26.9%。財政性存款余額8.79億元,比年初增長1.4%。各項貸款余額為245.30億元,比年初增長26.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62.80億元,比年初增長19.8%;中長期貸款余額160.33億元,比年初增長22.1%。
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38家,其中壽險25家,產險13家。全市保費收入8.3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壽險5.69億元,增長2.4%;產險2.64億元,增長11.8%。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投入科技經費459萬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5家,申報省級以上科技計劃18項,爭取項目資金961.21萬元,獲得益陽市科技投入產出真抓實干激勵措施獎。全年專利授權606件,同比增長19.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8件,實用新型授權303件,外觀設計授權275件。目前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41件。2022年我市商標累計有效注冊量7165件,增長20.3%。全年完成專利質押融資2600萬元。
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29所,其中:普高2所、完全中學3所、十二年制學校1所、中職3所(含民辦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初級中學9所、九年制學校9所、小學53所、小學教學點1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137所(含民辦87所)。全市共有中小學生62394人,其中:小學生35217人、初中生15487萬人、高中學生8190人、中職學生3500人。高中階段升學率98.5%、初中入學率100%、小學入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大力推動現代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設,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日常免費開放工作。在5.18“國際博物館日”、4.23“世界讀書日”、以及“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創作并演出整臺大型情景劇《南洞庭賦》參加了2022年沅江市文旅融合發展大會暨湖南•益陽第四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游節和“喜迎二十大•放歌新時代”2022年“歡樂瀟湘•幸福沅江”巡演活動,精心創作并表演花鼓情景劇《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歌曲《洞庭福地是沅江》、快板《誠信》、快板《爭做禁毒真衛士》等精彩的節目,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組織參加益陽市“詩與遠方 法治同心”演講賽并榮獲一等獎。落實文化惠民項目實施,全年開展大小文化活動750次,其中舉辦大型文化活動34次。在14個街道(鎮、中心)開展送冬書、送演出、送展覽、送培訓等活動100余場,為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學校特殊人群送文化、送圖書服務近20場次。全市注冊文旅志愿者3234人。
改善全民健身環境,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營造全民健身氛圍,促進我市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行2022年“春季開門紅”機關運動會。在2022年9月的第十四屆省運會上,沅江籍運動員代表益陽隊參賽摔跤項目和田徑項目,共獲得了5.5枚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的好成績,名列益陽各縣市區第一。組織了第二屆“健康湖南”全民運動會廣場舞、木蘭拳沅江賽區海選賽,黃茅洲鎮金華垸村開展了“喜迎黨的二十大,助力鄉村振興”群眾趣味運動會。
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92個,其中:市直公立醫院5家,民營醫院11家,鎮(中心)衛生院1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血吸蟲病防治站3個,控制站7個,其他醫療衛生機構551家。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3548張,衛生工作人員432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481人(其中執業及執業助理醫師1385人、注冊護士1523人),鄉村醫生330人,其他技術人員515人。全市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62.7萬份,建檔率100%。12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穩步推進,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350個,簽約服務50.4萬余人,其中脫貧人口簽約服務率100%,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85%。無償獻血4361人次,總采血量174.4萬毫升,臨床采血100%來自無償獻血。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5%以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70.01萬人。年末常住人口55.7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39 %,比上年提高0.62個百分點。根據衛健局統計數據,全年出生率為5.2‰,死亡率為9.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4‰。
據抽樣調查顯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30元,比上年增長6.0%。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5275元,增長5.8%。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4442元,占消費支出比重為1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94元,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8044元,增長5.1%。其中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分別增長9.5%、0.4%、1.6%、3.7%、1.1%、1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4元,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713元,增長6.7%。其中食品煙酒、衣著、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分別增長8.5%、7.6%、4.7%、4.1%、4.0%。
新增城鎮就業53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888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81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為95%。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12.71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4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36.64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5.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87萬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事業編制工作人員60人,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還有2個招聘考試正在進行中,計劃招聘專業人才42人。
全年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72.22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30萬人次;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990.31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1.53萬人次。社會福利中心、城鄉老年人服務設施、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示范點等現有床位5441張。
十二、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總人數9人。其中:工礦商貿從業人員2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人,10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人;道路經營性安全生產事故死亡6人;建筑施工領域死亡1人;其他領域死亡2人。
環境空氣質量連續3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8天,優良率為92.6%;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24,較上年上升8.7%,全省90個考核縣(市)排名第73位,益陽市排名第4位。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較上年下降20%、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與去年同期持平;南洞庭湖水質持續改善,國控斷面南嘴、小河嘴、萬子湖水質均值首次突破性達到Ⅲ類水質。省控斷面浩江湖、胭脂湖斷面達到Ⅲ類水質;城區內湖水質穩中有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所有數據均來源于相關市直部門。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三次產業分類依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修訂的《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4、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