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
201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工業強市、城鄉統籌、綠色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和社會民生建設,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狀況繼續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一、綜 合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77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80.33億元,增長10.8%,其中工業增加值75.1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70.03億元,增長13.9%。按年均常住人口測算,沅江市人均GDP為28826元,比上年增長8.9%。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4.1:41.7:34.2調整為22.9:41.2:35.9,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7個、4.3個、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2%、43.3%、49.4%。
2009-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取得新進展。工業持續增長。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9%,占GDP的比重達到38.5%。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新發展專業合作社134個,工商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27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0家(其中省級9家,益陽市級61家),2013年新發展益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建立了80多個特色產業生產基地,種養業規模經營戶(公司、協會) 12115戶,帶動農戶16萬戶。城鎮建設不斷推進!笆髽酥拘猿墙椖俊狈步推進,天成國際大酒店等標志性建筑投入使用;益沅一級公路沅江段、沅田路、鑫海路等17條道路“白改黑”工程全面竣工;大橋、金田、慶云山等8個社區背街小巷維修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我市榮獲“湖南省衛生城市”稱號。2013年城鎮化率為46.24%,比上年提高0.77個百分點。
和諧社會建設快速推進。省下達的18件為民辦實事任務全面完成,部分項目超額完成任務。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不優;土地、資金、拆遷等制約因素依然存在;財政收入結構不盡合理、支出壓力日益增大;安全生產、維穩壓力較大等。
二、農 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13年度我市被評為“全省糧食生產標兵縣(市)”。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0.27億元,比上年增長3%。其中農業產值34.51億元,比上年增長1.6%;林業產值1.56億元,同上年持平;牧業產值16.59億元,比上年增長2.1%;漁業產值16.96億元,比上年增長7.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全年出欄肉豬72.44萬頭,增長0.4%;出籠家禽543.6萬羽,下降0.8%;水產品產量13.63萬噸,增長8%。
農業結構持續優化。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68.9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7%。其中:糧食播種面積81.17千公頃,增長0.6%,其中稻谷76.68千公頃,增長2%;棉花種植面積13千公頃,增長5.4%;油料種植面積32千公頃,增長4.6%;苧麻種植面積0.67千公頃,下降66.5%;蔬菜種植面積23千公頃,增長7%。
201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 品 | 產 量(萬噸) | 增減(%) |
糧 食 | 46.26 | -1.6 |
油 料 | 5.77 | 6.5 |
棉 花 | 2.08 | -8.6 |
苧 麻 | 0.17 | -67.1 |
蔬 菜 | 55.42 | 15.1 |
水 果 | 18.78 | 12 |
肉 類 | 6.61 | 0.8 |
禽 蛋 | 3.07 | 7.2 |
水產品 | 13.63 | 8 |
蘆 葦 | 32.34 | -11.4 |
農業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共投入資金37210萬元,其中水利專項投入12530萬元,涉水項目23000萬元,自籌1680萬元,移動土石方1250萬方,鋪開大小水利工程7800處。其中塞陽運河整治完成投資1820萬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資2600萬元,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完成投資1800萬元,沅江市沈家灣泵站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000萬元,石磯湖河段護坡整治1840萬元,三峽后續工程項目2400萬元,小流域治理完成投資70萬元,市級秋冬修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500萬元,機電涵閘維修180萬元。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示范村人均純收入14820元,同比增長7.1%。草尾鎮樂園村被定為2013年省級新農村示范村。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50279人,建成農村公路200公里,改造中低產田1.9萬畝,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720口,新增太陽能熱水器1400臺、新增高效生物質爐1100臺,完成18處服務網點建設,2處大型沼氣工程主體建設。爭取國家、省扶貧資金173萬元。
林業建設穩步發展。2013年完成植樹造林7.4萬畝。本年育苗面積0.13萬畝,零星植樹142萬株,森林覆蓋率33.58%。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低位運行。2013年,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75.1億元,同比增長10.7%。全市10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31.15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65.32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市新產品產值40.21億元,同比增長469%。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8.29億元(省級認可有代碼企業,含太陽鳥),增長2.5%。船舶產業園規模工業企業個數增至9家,船舶產業園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21.14億元,同比增22.7%。
骨干企業明顯增加。全市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中聯重科、沅江紙業、太陽鳥游艇、辣妹子、鑫海繩網、盧青年米業等77家,比上年增加15家,全年產值過5億元的有7家,比上年增加2家。這些重點骨干企業成為推動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013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分類情況
指標名稱 | 絕對數 (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
總計 | 65.32 | 11.3 |
分輕重工業:輕工業 | 34.97 | 22.1 |
重工業 | 30.35 | 8.9 |
總計中:國有企業 | 10.96 | -21.7 |
集體企業 | 0.58 | 38.5 |
股份制企業 | 43.83 | 25.1 |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 2.88 | 120.4 |
其他經濟類型企業 | 7.07 | 22.9 |
總計中:國有控股企業 | 11.35 | -20.8 |
總計中:大中型工業企業 | 27.02 | 0 |
其中:國有控股企業 | 11.35 | -20.8 |
總計中: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企業 | 28.29 | 2.5 |
非公有制企業 | 53.39 | 27.8 |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苧麻紗1.41萬噸,同比增長9%;罐頭4.45萬噸,同比下降45.2%;罐頭生產企業今年起逐步轉向利潤空間較大的軟飲料生產,軟飲料5.59萬噸,同比增282.4%;大米36.73萬噸,同比增長5.3%;民用鋼質船舶19.1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7.7%;混凝土機械0.95萬臺,同比下降28.1%。2013年新增了電子元件和無紡布等新產品。
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100.4%,比上年提高1.5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57億元,同比增長13.3%。實現利潤10.92億元,同比增長3%。
建筑業快速增長。全市完成建筑業增加值5.23億元,同比增長13.4%。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4家,同比去年增加3家。完成產值15.77億元,同比增長32.4%,全年施工面積154.99萬平方米,竣工125.42萬平方米,年末從業人員5453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延續了近幾年來的高增長,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1.56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城鎮投資83.49億元,比上年增長54.5%;非農戶投資24.47億元,比上年增長6.1%。
投資結構逐步優化。全年完成工業投資76.79億元,同比增長 40.4%。技改投資58.2億元,同比增長25.3%。
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全年億元及以上投資項目12個,完成投資19.52億元。全面鋪開101個重點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城市建設‘三年大變樣’”戰略和全面落實“2013年重點項目建設‘三項行動’活動”方案。11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漉湖風力發電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華世威電子擴能項目、揚戈科技產能項目、南洞庭大道經開區段建設工程(二期)已經竣工并投入使用;公租房建設、沅紙12萬噸輕型紙綜合技改項目、年產50萬噸日用玻璃制品工程項目(一期)等項目已進入掃尾階段;自來水三廠新建,一、二廠改擴建及管網工程、汲水港渠河道疏浚及汲水港閘工程、中聯重科二期擴產建設等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并取得重大進展。
房地產投資繼續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33.6億元,同比增長21.1%。房地產投資企業23家,施工面積22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1%。商品房銷售面積8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2.7%。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城鎮零售額47.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農村零售額10.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分行業零售額中,批發業零售額6.58億元,比上年增長16.5%;零售業零售額43.19億元,比上年增長14.1%;住宿業零售額1.64億元,比上年增長29.5%;餐飲業零售額6.96億元,比上年增長7.5%。商業網點布局更趨合理,新百貨購物中心建設、湘北市場提質改造加快推進,連鎖超市、直銷店、便利店迅速發展,住宅、汽車、通信等消費熱點已經形成,金銀珠寶、家電等商品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我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商務信息服務試點縣(市)”。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分類情況 | |||
指標名稱 | 絕對數 (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58.37 | 13.9 | |
一、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 |
|
| |
1.城鎮 | 47.56 | 13.3 | |
其中:城區 | 30.04 | 16.9 | |
2.鄉村 | 10.81 | 16.7 | |
二、按行業分 |
|
| |
1.批發業 | 6.58 | 16.5 | |
2.零售業 | 43.19 | 14.1 | |
3.住宿業 | 1.64 | 29.5 | |
4.餐飲業 | 6.96 | 7.5 |
消費品結構升級加快。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9.2%。分類別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同比增長22.1%;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477.3%;體育、娛樂用品類同比增長10.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41.8%;石油及制品類同比增長49.8%;汽車類同比增長66.1%。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全年完成內聯引資總量45.86億元,形成固定資產投資43.78億元;境內省外資金形成固定資產34.15億元;完成加工貿易進出口1370萬美元;引進外資3010萬美元。新引進項目2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2個。重大項目中楊帆服飾、中合機械、揚戈科技、金燕食品、20萬噸楊木化機漿、泰和機械、從眾機械等12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66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達84203輛,比去年增加5537輛;擁有摩托車43830輛。機動車駕駛員84111人,增加2940人,其中汽車駕駛員46210人,增加2950人。
郵電通信業穩步發展。全年郵電業務收入3.59億元。全市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萬戶,比上年凈增1.0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40.32萬戶,減少3.24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6.13萬戶,凈增1.4萬戶。
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游客340萬人次,同比增長22.2%,實現旅游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24%。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穩步發展。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0.02億元,同比增長12.1%,地方財政收入6.21億元,同比增長21.8%。財政支出27.33億元,同比增長14.8%。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3.63億元,比年初增長23%,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43億元,增長20%;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4.06億元,增長24%。各項貸款余額80.51億元,增長24%。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6.6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45%;中長期貸款余額43.48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54%。益陽惠通擔保公司、匯通小額貸款公司成功入駐我市。
保險業穩步發展。全市實現保費收入36383萬元,增長3.6%。其中產險保費收入9538萬元,增長18.8%;壽險保費收入26845萬元,下降0.9%。
八、科學技術、教育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投入科技經費213萬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申報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4項,爭取項目資金408萬元,建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順利通過2011-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縣(市)考核驗收。全年申請專利414件,授權173件,獲得省知識產權示范縣(市)稱號。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9所,其中普高5所、職高3所(含民辦職高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初級中學21所、九年制學校17所、小學61 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中小學生5.25萬人,其中小學生2.64萬人、初中生1.43萬人、普高學生0.95人,職高學生0.22人。全市共有幼兒園108所,其中公立幼兒園5所,民辦幼兒園103所。高中升學率96%,初中入學率100%,小學入學率1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全市共有農家書屋202家,農村電影放映3400多場。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網絡逐步健全,開展了“文化共享助春耕”和“像雷鋒那樣”電腦小報設計比賽等活動,舉辦和協辦了“歡樂瀟湘幸福沅江”文藝匯演和廣場舞比賽、迎七一文藝匯演等文化活動近100多場次,送文化下鄉花鼓戲演出70場次。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全市文藝團隊增至119個。在各級報刊和賽事中發表、展出各類文藝作品300多件。獲獎作品50多件。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全年共接待服務群眾7萬多人次。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市有綜合性醫院3家,擁有床位840張;衛生院13家,擁有床位939張;?萍膊》乐卧海ㄋ⒄荆11家,擁有床位468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家,擁有床位42張;沅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沅江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1家;診所、醫務室、村衛生室685家。2013年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
體育事業全面推進。我市乒乓球隊代表益陽市參加在婁底市舉行的湖南省青少年乒乓球錦標賽,獲得二銀一銅。我市跆拳道隊代表益陽市參加在永州市東安縣舉行的湖南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獲得二銀一銅。我市參加第十三屆益陽市大眾運動會榮獲集體跳繩第二名,自行車女子組第二名,太極拳團體第一名,太極劍團體第一名,廣播體操團體一等獎,氣排球團體第二名。成功舉辦了第四屆大眾運動會。體彩工作獲省體育表彰貢獻獎、完成任務獎。被評為全國群眾工作先進單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協調發展。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總戶數29.21萬戶,戶籍總人口75.65萬人。常住人口總戶數26.41萬戶,常住總人口68.13萬人。常住人口中男性35.04萬人,女性33.09萬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31.5萬人,農村人口36.63萬人。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3年沅江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2元,其中工資性收入6524元,經營凈收入7105元,財產凈收入890元,轉移凈收入1753元。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1060元,其中食品煙酒支出3954元,衣著支出909元,居住支出2205元,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762元,交通通信支出1206元,教育文化娛樂支出1233元,醫療保健支出541元,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249元。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比重為11.2%,城鄉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43.2平方米。
2013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50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工資性收入11212元,經營凈收入6258元,財產性凈收入1997元,轉移性凈收入2584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5160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食品煙酒、居住、交通通信支出分別增長8.8%、142%和31.5%。
2013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1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 2872元,經營凈收入7765元,財產凈收入28元,轉移凈收入1106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866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分別增長35.9%、127%、2.4%、51.3%、68.6%、98.6%。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鎮新增就業554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119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80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52人,全年累計外出務工人員達到20.1萬人,增長2%;五項保險參?側藬颠_231650人次,比去年增長3%,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7921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3462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9824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2604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6412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1436人。截至2013年底,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111152人,參保率達到92%以上。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40.5萬人,參保率達到100%,全年錄用公務員55名,事業單位招聘專業技術人員85名。2013年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427.21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6.85萬人次,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031.31萬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6.26萬人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381.22萬元,救助6.02萬人次。
十一、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2013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總人數1人,億元GDP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0.045,比上年減少0.095;工礦商貿從業人員25.9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人,10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04人,與上年持平;全市民用車輛5.9萬輛,道路經營性安全生產事故0死亡。道路非經營性交通事故死亡11人,萬車非經營性事故死亡率1.86,比上年減少0.04;消防火災0死亡,與上年持平;水上交通0死亡,比上年減少12人。
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2013年全市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個(沅紙煙氣脫硫系統改造、沅紙年產30萬噸楊木漿項目廢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染治理投入資金2200萬元。工業廢水排放量1840萬噸,工業廢水達標率99.6%,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82%,工業廢氣排放量378173萬標立方米,工業廢氣處理率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年減排化學需氧量232噸、氨氮119噸,中心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環境空氣質量Ⅰ級、Ⅱ級、Ⅲ級、Ⅲ級的天數占獲得有效數據天數的比例分別為11%、83.5%、5%、0.5%。我市區域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8.8dB(A),噪聲值較去年有所上升,但未超過國家60dB(A)的限值。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責任編輯:張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