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統計公報
      沅江市統計局關于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沅江市統計局關于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10-03-26 09:36 信息來源:統計局 作者:統計局 瀏覽量:

      沅江市統計局

      關于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計公報

      20103月)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重大考驗,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齊心協力、克難攻堅,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遏制了經濟下滑勢頭,整體經濟企穩回升,社會事業持續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取得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

      一、綜合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9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37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32.37億元,增長22.2%;第三產業增加值36.66億元,增長9.4%。人均生產總值14923元,增長10.8%

      經濟結構持續完善。三次產業結構為30.632.636.8,一三產業比重比上年分別下降0.70.5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有新進展。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0.89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3.6%。農業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全市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 個,省級龍頭企業9個,市級龍頭企業52個。城鎮化進程步伐進一步加快。城鎮化率為44.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18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種植業產值2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畜牧業產值12.4億元,比上年增長4%,漁業產值10.62億元,比上年增長6.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48億元,比上年增長1.5%

      農業結構繼續優化。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56.21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糧食種植面積77.66千公頃,增長12.5%;棉花種植面積10千公頃,與去年持平;油料種植面積26.66千公頃,增長5.3%;苧麻種植面積10千公頃,下降31.8 %;蔬菜種植面積16.31千公頃,增長63.1%

      2009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 量(萬噸)

      增減(%

       

      45.16

      10.6

       

      4.60

      36.9

        

      1.65

      7.8

        

      2.49

      -30.6

        

      28.11

      61.9

        

      13.66

      -13.4

        

      5.77

      3.5

        

      2.29

      15.0

      水產品

      10.40

      6.1

       

      28.02

      6.1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億元,移動土石方1000萬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6000處。其中市級投入資金260萬元,重點補助渠道疏洗16處,山塘18處。

      林業建設穩步發展。全年共造林9.6萬畝。林業總產值為14.52億元,本年育苗面積0.29萬畝,育苗480萬株,森林覆蓋率為27.8%,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全年新農村建設共投入各類資金6900多萬元,硬化村級公路300公里,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處,新建戶用沼氣池3678口,開展太陽能利用試點30戶,建成垃圾圍5369個,全面完成了示范村的電網改造,示范村人均純收入達7800元,同比增長9.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9.84億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53億元,增長28.6%。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配混合飼料產量比上年增長19.1%,發電量增長2.8%,交流電動機增長55.7%

      2009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分類情況

        

      絕對數(億元)

      比上年增長%

      按輕重工業分:  輕工業

      15.19

      10.8

      重工業

      10.34

      72.1

      按經濟類型分: 國有企業

      0.05

      -80.6

      集體企業

      0.35

      9.7

      股份制企業

      1.40

      318.2

      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

      0.53

      11.6

      其他經濟類型工業企業

      0.02

      持 平

      建筑行業平穩發展。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53億元,與上年增長5%。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企業12家,完成產值5.5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777萬元。全年施工面積89.79萬平方米,竣工68.98萬平方米,年末從業人員7132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行業高位運行。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97億元,比上年增長38.3%。其中:城鎮投資45.05億元,增長40.7%;農村投資8.92億元,增長27.2%。在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中,城鎮投資30.59億元,增長52.5%,房地產開發企業16個,投資14.46億元,增長21%,施工面積92.7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6.04萬平方米。在農村固定資產投資中,農戶投資5.28億元,增長23.2%,非農戶投資3.64億元,增長33.6%


      重點項目扎實推進。全年億元及以上投資項目18個,完成投資7.1億元,比上年增長39.7%。明星麻業麻布麻紗生產線、飛濤汽車組裝機械生產線、污水處理一期工程、中聯重科外協園二期工程及辣妹子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泰格林紙沅江紙業12萬噸輕型紙、太陽鳥游艇配套工業園、東方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建設、瓊泰制衣有限公司年產成衣三千萬件等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并取得積極進展。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持續活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0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其中城鎮零售額2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9.0%;農村零售額1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分行業零售額中,批發業零售額5.52億元,增長17%;零售業零售額26.29億元,增長19.4%;住宿業零售額1.26億元,增長19.1%;餐飲業零售額2.94億元,增長19.1%


      招商引資穩定增長。全年實際引用市域外資金21.11億元,直接利用外資988萬美元。全年引進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1個,上報有到位資金的招商項目91個,其中資金到位的工業項目82個。

      六、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55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41553輛,比去年增加1759輛。擁有摩托車30371輛,增加3588輛,機動駕駛員59638人,增加6380人,其中汽車駕駛員23605人,增加4485人。    

      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全年郵政業務收入1950萬元,增長16.9%,電信業務收入3718萬元,增長7.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8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3.81萬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44萬戶。

      旅游行業快速發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54.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9%。旅游總收入4.13億元,增長16.7%。全市現共有A級旅游景區2處,星級酒店3家,組團、國內旅行社4家。

      七、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平穩提升。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 4.03億元,增長15.1%。其中國稅完成1.82億元,同比增長13.5 %;地稅完成1.29億元,同比增長29%。地方財政支出13.09億元,增長25%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6.5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6%,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5.44億元,增長12.2%。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9.02億元,增長27.9%。各項貸款余額41.02億元,增長22.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6.07億元,占全部貸款的64%;中長期貸款余額13.16億元,占全部貸款的32%

        八、科技、教育

      科技事業進一步發展。全年投入科技經費164萬元,獲得科技進步獎23項,國際領先1項,國內先進6項,國內領先11項,省內領先3項,省內先進2項,各類先進使用科技成果3項(省1項、益陽2項)。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績。全市共有小學74所,在校學生3.43萬人;初中41所,在校學生2.06萬人;高中7所,在校學生1.1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0.68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99%,高中升學率89%。全年有2人考入清華、北大,有320人考入其它重點大學,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向國家輸送飛行員1人。

      九、文化、體育和衛生

      文化事業繁榮活躍。年共新建3個鄉鎮文化站、29家農家書屋、194個村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點,農村電影放映4824場。舉辦或協辦“炫舞南洞庭”舞林大賽、“頌祖國、倡勤廉”群眾歌詠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文藝晚會”等大型文化活動十多次。在各級報刊和賽事中發表、展出各類作品315件,獲獎作品50多件。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益事業單位全年接待群眾4萬多人次。

      體育事業有新成效。在益陽市組織的大眾運動會,獲益陽市“銀色現代城杯”第十一屆大眾運動會“優秀組織獎”;在湖南省“中國體彩杯”第二屆競技釣魚錦標賽上,沅江隊獲得團體總分第八名的好成;在省跆拳道錦標賽中獲男子50公斤級第三名在省青少年運動會上獲男子100金牌;在省傳統校運動會上沅江市一中獲團體總分第一;在益陽市中學生運動會田徑比賽中市教育局組隊獲高中組團體總分第一,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一,高中男子籃球第二。

           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市有醫院2個,擁有床位570張,衛生院13個,擁有床位1032張,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檢驗所1個,診所和衛生室592個。全市衛生技術人員2308人,其中執業醫師706人,注冊護士519人。2009年全市計劃免疫五苗全程覆蓋率達 99%,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6%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總人口74.9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78萬人,鄉村人口41.19萬人。出生人口6544人,出生率8.8‰;死亡人口2953人,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4.9‰。

      農民收入繼續增長。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02元,比上年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110元,增長8.1%。人均住房價值169.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41平方米


      城鎮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26元,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517元,增長8.9%,人均居住面積38.89平方米

      勞動社保工作全面推進。年末城鎮在崗職工人數28230人,在崗職工人均年工資23303元,增長16.9%;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851人,比上年增加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2480人,增長26%;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7482人,與上年持平;工傷保險人數13681人,增長2%;生育保險人數29033人,增長45%。居民醫療保險人數117835人,增長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462335,參合率90.6%,增長9.6個百分點;全年共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37億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78萬人。發放農村低保金0.13億元,農村低保對象2.18萬人。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0.06億元,救助0.51萬人次。

        十一、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

         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總人數14人,億元GDP安全生產事故死亡0.14人,比上年減少0.09人;工礦商貿從業人員24.3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人,10萬從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人,與上年持平;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4人,萬車死亡3.5人,比上年減少0.75人。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市年內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7個,污染治理投入資金4848萬元。工業廢水達標率98%,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42.8%,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年減排化學需氧量3171.1噸,比上年削減10.8%

        

      注: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人均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

        3.生產總值根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及2009年各項數據初步核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