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統計局
關于2007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計公報
(二OO八年三月)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加快了我市跨越趕超的前進步伐。
一、綜 合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7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5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22.79億元,增長22.6%;第三產業增加值32.61億元,增長12.2%。人均生產總值12085元,增長22.1%。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30.6:28.5 :40.9,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分別上升0.6個和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2.3個百分點。
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有新的進展。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總產值79.85億元,增長23.1%。農業產業化進程穩步推進,全市形成了糧食、苧麻、柑桔、楊樹、水產等幾大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城鎮化水平為38.86%,比上年高0.5個百分點。
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全年發生生產事故202次,比上年增長8.6%;造成死亡22人,下降8.3%;重傷142人,下降10.7%;直接經濟損失195萬元,比上年增長18%。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完成地方財政支出8.38億元,增長36%。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不夠合理;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產業優勢還沒有真正形成財源優勢;工業化水平低,缺乏重大工業項目的支撐;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社會保障能力不強,維穩壓力仍然較大;環保問題比較突出,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二、農 業
農業生產保持平穩發展。2007年,我市進一步加大各項惠農政策力度,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調整結構增收,農民生產積極性進一步高漲,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11億元,比上年增長7%。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多減少。全年糧食總產量40.63萬噸, 增加1.53萬噸;棉花總產量0.98萬噸,增加 0.08萬噸,油菜籽總產量3.63萬噸,增加0.2萬噸,;蔬菜總產量13.94萬噸,減少4.76萬噸;出欄肉豬65.5萬頭,增加3.1萬頭;禽蛋總產1.98萬噸,增加0.3萬噸;水產品總產量10.11萬噸,增加0.99萬噸;麻類總產量5.73萬噸,減少 0.15萬噸;出籠家禽448萬羽, 增加44萬羽;全年完成人工造林4.8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6.9%。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隨著農業內部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名特優水產品產量均比上年有較大增加,主要農產品優質品率不斷提高,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擴大。2007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6.93萬畝,比上年增加2.07萬畝。優質稻優質率9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經營扎實推進。2007年我市擁有益陽市級龍頭企業23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對農村經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日益增強。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25億元;上勞動力8萬人次;完成勞動工日1190萬個;移動土石方1086萬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1210處;新增農田灌溉面積0.06萬畝,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5.48萬千瓦。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2007年,示范村建設投入資金2281萬元,硬化公路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20.25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7億元,增長39.7 %,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1.75億元, 增長23.2%;集體工業增加值0.25億元, 增加92.3%;股份制工業增加值7.63億元,增長33.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增加值0.78億元,下降85.7%,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增加值1.76億元,下降11.1%。
骨干企業效益明顯增強。沅江紙業、洞庭士達、德天染織、大漢汽車、太陽鳥游艇等企業生產形勢較好。沅江紙業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7.3億元,同比增長1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3.6%,龍頭企業優勢突出。
規模企業產銷銜接較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9. 6%。全市主要工業品產量中,精制大米194338噸,增長69%;化學農藥19442噸,增長64.7%。自來水、混合飼料、機制紙及紙板等產品有所下降。
建筑業快速發展。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加速了建筑業的發展。2007年全市資質等級的建筑業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6.77億元,完成竣工產值5.9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974萬元。建筑業產值和竣工產值均有大幅度的增長。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高位增長。2007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2億元,比上年增長32.7%。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2.11億元,增長27.9%。農村固定資產投資5.6億元,增長30.7%。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投資完成16.5,增長16.3%;房地產開發投資5.61億元,增長81.4%。
重大投資項目進展順利。去年,S204線沅茅公路全線通車,赤山大橋全面竣工,沅紙10.2萬噸葦漿技改工程全面完成,洞庭珍珠養殖基地順利完工。新投資項目中聯重科年產3000臺混凝土攪拌機項目工程進展順利。農村水利建設,造林綠化穩步推進園區的基礎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五、國內貿易
消費市場購銷兩旺。2007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居民消費需求不斷增強,商品市場交投活躍,商業貿易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全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城市零售額17.18億元,增長16.9%;農村零售額7.68億元,增長15.2%,城市增幅比農村快1.7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1.55億元,增長15.7%;住宿和餐飲業2.93億元,增長22.9%;其他行業0.38億元,增長6.5%。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2007年,我市對外貿易穩步發展,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40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24.52億元。
旅游業加快發展。2007年旅游業以完善景點景區建設為重點,對我市旅游資源和項目建設進行了全方位宣傳、推介,著力搞好了“濕地生態游”和“湖鄉休閑游”兩大特色產品的包裝、加工與完善。全年接待旅游觀光者96.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9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1%和4.2%。
七、交通和郵電業
交通運輸運行良好。2007年,全市交通運輸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擁有機動車3.87萬輛,比上年增長13.2%,其中民用汽車8030輛,比上年減少5%,擁有摩托車25146輛,比上年增長19.5%。
郵電通信業逐步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20157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年末全市有移動電話15.2萬戶,比上年新增2.4萬戶,城鄉電話9.5萬戶,比上年減少0.3萬戶。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運行平穩。金融業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協調發展,對經濟的支持作用不斷增強。2007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40.3億元,比年初增長 8.7%。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1.4億元,增長5.3%。年末各項貸款余額33.8億元,增長8.2%。信貸資金重點傾向農業、商業及工業生產領域,特別是新增貸款主要流向農村,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保險市場快速發展。全年各項保險收入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5%。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長足發展。全年共爭取科技經費617萬元,獲得各項科技進步獎23項,其中3項獲地市級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中有1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項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2個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廣各類先進實用科技成果18項,這些項目創造的經濟效益達2.6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非常明顯。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提高,在今年高考中我市有1人考入北京大學,高考升學率91.8%。現在全市擁有普通中學55所,在校學生3.7萬人,職業中學4所,在校學生1.1萬人,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向國家輸送飛行學員1名;擁有普通小學103所,在校學生3.6萬人,小學畢業升學率100%。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6.6%,辦學質量大大提高。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群眾文化豐富多彩、農村文化日趨活躍、公益文化迅速發展。2007年全市舉行大型文藝活動10多次,發表(展出)各類文藝作品300多件,在全國各類文藝創作評獎活動中,有26件作品獲獎。《混在城市》、《軍人使命》等10余部專著公開發行。
衛生事業全面發展。醫療質量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不斷加強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落到實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實施。2007年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47.06萬人,參合率78.4%,全年共有26426人得到合作醫療補償,補償額達1284.8萬元。年末全市擁有病床1433張,衛生技術人員1944人。2007年全市計劃免疫五苗全程覆蓋率達95.69%,婦幼保健工作方面,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8%,去年首次實現孕產婦“0”死亡。
體育事業良好發展。2007年,我市組織了羽毛球隊和乒乓球隊隊參加了益陽市大眾運動會, 組織棋隊參加第四屆省農民運動會,均取得了較好成績。同時向2008北京奧組委成功地推薦了鄧立民和盧青年2名奧運火炬手候選人。
十一、人口和環境保護
據測算,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74.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79萬人,鄉村人口45.32萬人。計劃生育P作成績突出,2007年獲得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 國家級榮譽稱號和 “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省級榮譽稱號。據計生局調查統計,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8.42‰,死亡率4.27‰,自然增長率4.15‰。
全市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07年城區環境質量有了顯著提高。據環保部門統計,全市年內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8個,污染治理投入資金12595萬元。工業廢水達標率95.58%,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32.91%,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大力加強。年末全市在崗職工人均工資為17235元,增長16.1%。社會保障改革有序推進,2007年,全市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為4. 64萬人,比上年增長10.2%,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2.04萬人,增長20.7%,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3.1萬人,“兩個確保”工作落到實處,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發放率達100%。低保覆蓋面加大,全市城鎮享受低保補助的17758人,補助金額1830萬元,農村新增低保人數4659人,農村低保人數已達到13466人。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據抽樣調查,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2元,比上年增長18.9%,人均消費支出8674元,比上年增長29.1%,城鎮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35.
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909元,比上年增加701元,增長16.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58元,增加601元,增長16.9%,農村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2007年末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5.2平方米。
注: 1、本公報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產值和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