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統計公報
      沅江市統計局關于2005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沅江市統計局關于2005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06-02-05 00:00 信息來源:統計局 作者:統計局 瀏覽量:

      (二OO六年三月)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突出升溫加壓、提速增效、再創沅江經濟社會發展大跨越的發展觀,開拓進取,積極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同心協力抓經濟建設,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健康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穩步提高。

      一、綜   

      國民經濟加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產總值5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8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增加值20.35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19.21億元,增長11.1%。人均生產總值7922元,增長15.7%。三次產業構成為31.835.133.1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下降2.3個和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2.9個百分點。

      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取得新的進展。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9.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7%,推動經濟增長5.6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扎實推進,全市形成了糧食、紡織、造紙、林木、果蔬、肉類等幾大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水平為36.5%,比上年高0.6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2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完成地方財政支出4.43億元,增長17.5%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經濟增長后勁不足,經濟總量仍然偏小;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和維護穩定的壓力較大;民營經濟規模不大,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二、農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隨著中央各項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生產積極性繼續提高,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4億元,比上年增長6.6%。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多減少。全年糧食總產量36.14萬噸, 增加3.17萬噸;麻類總產量6.11萬噸,增加0.67萬噸;蔬菜總產量14.11萬噸,增加0.41萬噸;出欄肉豬62.11萬頭,增加0.02萬頭;禽蛋總產1.23萬噸,增加0.1萬噸;水產品總產量8.69萬噸,增加0.48萬噸;棉花總產量0.35萬噸,減.0.55萬噸;油菜籽總產量3.05萬噸,減少0.06萬噸;出籠家禽415萬羽, 減少8.5萬羽;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1.97萬畝,比上年增加0.37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7.8%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結構調整的新突破,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名特優水產品產量均比上年有較大增加,主要農產品優質品率不斷提高。由于糧食實行補貼,糧食播種面積擴大。2005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0.03萬畝,比上年增加7.85萬畝。優質稻優質率94.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經濟作物中,苧麻增長較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2005年我市擁有益陽市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2家,對農村經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日益增強。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86億元;上勞動力18.5萬人次;完成勞動工日1245萬個;移動土石方1327.7萬立方米;完成水利工程1537處;新增農田灌溉面積0.06萬畝,新增蓄引提水量0.45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萬畝。收獲機械和農用運輸機械平穩發展,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0.21萬千瓦。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6.72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6億元,增長43.6%,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1.25億元, 增長38.4%;集體工業增加值0.21億元,增長4.9%;股份制工業增加值4.73億元,增長4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增加值0.31億元,下降8.2%,其他經濟類型工業增加值0.3億元,增長211.3%

      2005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61.6億元,增長19.8%。一些重點、優勢企業的效益明顯,岳紙集團沅江紙業公司、湖南洞庭食品公司、赤山紙廠等企業生產形勢較好。岳紙集團沅江紙業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4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6%,龍頭優勢突出。規模企業產銷銜接較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99.8%,比上年略有上升。全市主要工業品產量中,精制大米52650噸,增長280%;布匹1872萬米,增長127.4% 8750萬塊,增長118.7%;化學農藥9328噸,增長102.8%。交流電動機、改裝車、混合飼料等產品有所下降。

      建筑業持續增長。桔城新區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為建筑業創造了條件,帶動了建筑業的發展。2005年全市資質等級的建筑業施工企業完成總產值3.79億元,完成竣工產值3.0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878.2萬元。建筑業產值和利潤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高位增長。隨著城鎮建設的力度的加大和白沙港口、益沅一級公路的相繼竣工,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新高。2005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2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增長39.7%。農村固定資產投資5.52億元,增長26.8%。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投資6.63億元,增長41.5%;更新改造投資5.53億元,增長13.5%;房地產開發投資0.69億元,增長13.7%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沅益一級公路、白沙港口千噸級港口碼頭相繼竣工;縣鄉公路改造、赤山大橋、沅南公路的建設進展順利;慶云山東區的道路改造全面完工;新源大道白沙大道一期工程即將完工;桔城大道、美世界商業廣場等工程進展較快;農科園和工業園區的基礎建設步伐加快。

      五、國內貿易

      2005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居民消費需求不斷增強,商品市場交投活躍,商業貿易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全市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0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城市零售額9.68億元,增長14.1%;農村零售額6.37億元,增長11.8%,城市增幅比農村快2.3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3.91億元,增長12.4%;餐飲業2.02億元,增長19.3%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游業

      2005年,我市對外貿易發展平穩,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735.5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15.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0.6%92%

      旅游業穩步發展。2005年旅游業仍以完善景點景區建設為重點,四個景區,十多個景點進一步開發,南洞庭濕地生態旅游三條旅游金線進一步擴展,年內舉行的“漁火節”和“蘆葦蕩定向越野賽”等活動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據旅游部門統計,全年接待旅游觀光者69.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1億元,增長36%

      七、交通和郵電業

      2005年,全市交通運輸條件進一步改善,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年末全市擁有機動車3.48萬輛,與上年比增長50%,其中民用汽車4246輛,基本持平,擁有摩托車21400輛, 增長42.3%。郵電通信業逐步提高。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6560萬元,比上年增長30%,年末全市有移動電話10.8萬戶,城鄉電話9.25萬戶,比上年新增1.9萬戶和0.4萬戶。

      八、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業不斷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積極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恰當搭配,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不斷增強,存貸款持續增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32.8億元,比年初增長9.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6.6億元,增長14.8%。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9.5億元,增長13.3%。信貸資金主要投向 三農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效益較好的重點企業

      保險業進一步發展。全年各項保險收入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有新的突破。全年共爭取科技經費260萬元,獲得各種科技進步獎28項,其中1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有7項獲地市級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中有1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個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推廣各類科技成果12項,這些項目創造的經濟效益達1.1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非常明顯。

      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質量提高,在今年高考中我市有2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高考升學率91%,在全國創新大賽中,高中組“蛙式濕地考察船”和“微波滅螺小車”分獲全國二、三等獎。現在全市擁有普通中學62所,在校學生4.9萬人,職業中學5所,在校學生0.79萬人,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向國家輸送飛行學員1名;擁有普通小學143所,在校學生3.7萬人,小學畢業升學率100%。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5.3%,辦學質量大大提高。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藝術事業進一步繁榮。隨著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日趨活躍。2005年全市舉行大型文藝活動20多次,發表各類作品300多件,文學、詩歌、曲藝等作品不斷涌現,《洞庭百鳥圖》、《瀟湘詩韻》、《田園往事》、《萬籟無聲獨月明》等作品已在全國各地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進一步發展,電視節目播出套數達到42套。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醫療質量不斷提高,衛生執法監管力度加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落到實處,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得到了有力防控,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和血防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年末全市擁有病床1486張,衛生技術人員2165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9人。

      體育事業成績可佳。2005年,我市體育健兒在第九屆省傳統校運會上奪得7枚金牌,在全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上奪得4塊金牌,在全省青年摔跤比賽中共取得3金、2銀、2銅的優異成績,沅江一中被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十一、人口和環境保護

      據測算,2005年末全市總人口為73.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8萬人,鄉村人口46.61萬人。計劃生育工作成績突出,我市計劃生育工作連續六年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市”。據計生局調查統計,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55,死亡率4.53,自然增長率3.02

      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2005年城區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據環保部門統計,全市年內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5個,污染治理投入資金5646萬元。工業廢水達標率90.8%,工業廢水處理率8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8.7%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職工工資快速增長。年末全市在崗職工人均工資為13138元,增長14.7%。社會保障改革有序推進,2005年,全市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為4.31萬人,增長7.1%,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62萬人,增長1.9%,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2.6萬人,增長8.8%,兩個確保工作落到實處,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發放率達100%,低保覆蓋面加大,全市享受低保補助的達1.77萬人,就業與再就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持續增長。據抽樣調查,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3元比上年7302元增長13.7%

      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501元,比上年增加420元,增長13.7%。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98元,增加671元,增長26.6%。因物價上漲,食品價格攀升,生活消費支出明顯快于收入的增長,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有所提高。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2005年末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均增加6平方米,分別為3640.1平方米

      注:1、本公報各項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據。

        2、公報中生產總值、各產業產值和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