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二年三月十日)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也是實施“十五”計劃的開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平穩推進各項改革,經濟運勢和質量逐步上升,各項社會事業保持繁榮景象。據初步測算,全市新口徑國內生產總值33.06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6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8.76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11.74億元,增長8.3%。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名優產品不多,居民金融資產難以轉化為生產性資金。
一、農業、農村經濟和水利建設
全市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積極調整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實現了農業生產發展較快,農民收入同步增長的目標。
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9.32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10.12億元,林業產值0.30億元;牧業產值4.82億元,漁業產值4.08億元。產業結構調整中,糧食種植適度調減,全年糧食總產量32.84萬噸,比上年減產3.2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均有增長。全年油料總產量3.32萬噸,比盯增產0.3重萬噸;棉花總產量重.09萬噸,比上年增產0,02萬噸;麻類總產量3.重萬噸,比上午增產0.8重萬噸;甘蔗產量2.43萬噸,比上年增產0.78萬噸;蔬菜產量7.5重萬噸,比上年增產0.83萬噸;柑桔產量5.gy萬噸,比上午增產0.74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6千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6.53%。
畜牧水產規模擴大,養殖業發展迅速。全年出欄肉豬58.3萬頭,比上年增長4.1%,出籠家禽305萬羽,增長重7.3%,名特優新水產品不斷發展,全年水產品總量達6.4萬噸,比上年增長4.7%。
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38億元,投工1538萬個,完成土石方1922萬立方米。年末農田水利灌溉面積41.1千公頃。
據鄉鎮企業局、農機局統計,全年鄉鎮企業總產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鄉鎮工業產值27.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業機械總動力45.22萬千瓦。
二、工 業
全市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強化企業管理,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突出扶優扶強、努力開拓市場,使一批工業企業逐步擺脫困境,全年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9.97億元,比上年增長13.29%,其中,
輕工業總產值7.73億元,增長18.73%,重工業總產值2.24億元,減少0.91%,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國有工業總值4.67億元,比上年增長22.09%,集體工業總產值2.97億元,比上年減少13.21%,股份制工業總產值1.28億元,比上年增長176.9%。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機制紙59163噸,增長32.21%;罐頭5606噸,增長241.41%;化學農藥4400噸,增長46.08%。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9.97億元,比上年增長11.59%,產銷率達100.01%,全市51家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比上年提高了0.65個百分點。
三、交通運輸和郵電
2001年,全市年末擁有民用汽車2396輛,比上年增長2.04%。全市交通系統內完成貨運周轉量10595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7413萬人公里。
全市郵電業務總量達7500萬元,擁有電話90987部,其中農村電話46805部,市話44182部,年末移動電話47730戶。年內入信息網絡用戶8563戶。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2001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7.08%,其中國有經濟及其他經濟類型完成投資2.51億元,增長27.33%;城鄉個人完成投資2.48億元,增長5.38%,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如白沙大橋,岳紙集團擴建工程、泰升天然果汁有限公司等,同時,洞庭湖二期治理,城區西擴及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
全市資質等級四級以上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13218萬元。
五、國內商業與對外經濟
2001年,在國家擴大內需的宏觀政策影響下,我市消費品市場穩I中趨升,全市完成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682萬元,比上年增長11.58%。其中,城鎮零售額49389萬元,增長9.95%,農村零售額46293萬元,增長13.38%。從經濟成份看,公有經濟實現零售額16629萬'元,比上年增長8.0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完成11858萬元,同比增長7.48%,非公有經濟完成79053萬元,增長12.36%。
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年內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20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9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1%。
旅游業方興未艾。據市旅游局統計,全年旅游投入260多萬元,新增“農家樂”36戶,全年累計旅游收入600萬元,接待游客14萬人次。,
六、財政、金融、保險
全年完成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11944萬元,比上年下降0.5%,完成地方財政支出19389萬元,比上年增長27.9%。
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質量逐步改善,運行平穩。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金額19.11億元,比年初增加2.22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72億元,比年初增加1.3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3.08億元,比年初增加1.84億元。 ’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520萬元,保險業務支出18.50萬元。
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
全市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和廣大科技人員,以推動科技創新為重點,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年內申報國家級科技項目重項,省級科技項目3項,益陽市級科技項目6項。安排科技三項經費40萬元,申請專利18項,授權重4項,實施8項,創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普九”成果得到鞏固和提高。全市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年鞏固率99.86%;初中年鞏固率%.4%。年末全市普通中學59所,在樣邇生5.55萬人,比上年增長18.重%,普通小學3重2所,在校學生6.68萬人,比上年減少12.3%,職業教育穩中有升,社會力量辦學正在興起。全市高考錄取新生1898人,錄取率62.08%。
文化、廣播、電視、報刊為全市的“兩個文明”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文學創作進一步繁榮,散文《不老的花鼓》,報告文學《南洞庭之路》,先后在《求是》和《湖南作家》上發表,歌曲《開山的斧、致富的梯》獲全省建黨/\十周年征歌二等獎。小品《支書拜年》獲省“三湘群星獎”比賽銀獎。《洞庭文學》全年發表各類文藝作品400余件,其中27
件被全國各報刊雜志轉載。全市電視人口覆蓋率98%,廣播人口覆蓋率98%。
衛生保健網絡建設、醫藥市場整頓、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強。年末全市有醫院病床1690張,衛生專業人員2547人(剔除了千山紅農場》,每萬人擁有衛生專業人員34人。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年內我市運動員參加省級比賽獲金牌6枚,銀牌2枚、銅牌4枚。
八、人口與人民生活
據市公安局人口年報統計,年末全市總人口74.46萬人,其中市管人口71.78萬人,全年出生人數5990人,人口出生率8.0%,死亡人數3989人,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2.6%,年內計劃生育率98.97%。
2001年,我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元,增加125元,比上年增長5.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71元,恩格爾系數50.1%,農民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
社會福利和勞動保險事業發展迅速,社會救濟、扶貧解困工作力度加大,其他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進步。
(注:公報中各項數據均系年度預計和初步統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