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多項指標均處在益陽市前列,實現了“開門紅”“開門穩”。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一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2.13億元,同比增長6.7%,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6億元,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24.60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27.57億元,增長5.4%。
一、經濟運行特點
(一)產業發展平穩運行。一是農業經濟穩定發展。一季度,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87億元,同比增長9.1%,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生產穩定向好。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1%,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重點行業增長較快,食品加工業產值增長8%,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17%,船舶制造業產值增長24.6%。三是服務業平穩增長。1-3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950.50萬元,增長10.8%。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發展勢頭較好,分別增長28.1%、19.7%和16.5%。
(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一是投資實現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比1-2月加快3個百分點。產業項目進展順利,產業投資增長61.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5%。商品房銷售面積12.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6%,比1-2月加快6.5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民間投資占比、產業投資占比和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分別比上年同期提升13.6個、22.2個和17.4個百分點。二是消費市場總體穩定。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47億元,增長5.0%,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法人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5.3%,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7.8%。
(三)運行質量穩中有升。一是財政收支較快增長。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億元,同比增長61.2%,高于益陽平均水平59.1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1.62億元,增長12.3%;非稅收入1.71億元,增長174.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13.8%。二是金融運行支撐有力。3月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42.92億元,比年初增加22.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各項貸款余額211.96億元,比年初增加18.2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4%。
(四)社會民生穩固改善。一是重點民生投入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市交通運輸、衛生健康和教育等領域財政支出同比分別增長579.3%、 60.4%和40.4%。衛生和社會工作領域投資增長123.8%。二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4元,增長7.2%,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0元,增長6.8%,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0元,增長7.8%,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業增長壓力猶存。一是停產停報企業影響大。截止到今年3月,關停的企業25家,持續影響全市工業的增長。二是新增企業拉動作用有限。2021年新入規的26家工業企業,1-3月僅實現產值2.27億元。
(二)投資增長后勁不足。一是庫存項目支撐不足。目前在庫的69個項目中有65個項目是2021年結轉續建項目,截至3月底,有14個庫存項目竣工。項目庫存嚴重減少,后續支撐不足。二是項目入庫難度加大。根據國家新的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制度的改革要求,當月投資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需上級部門查驗解鎖通過才能報數。項目入庫要求更規范,入庫難度加大。三是部分項目進展緩慢。受政策、土地、資金等因素影響,部分項目斷斷續續,進展緩慢,無法及時入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增長。
(三)消費增長活力不夠。一是電商平臺增長乏力。電商平臺共6家,4家當月增速均低于5%。二是疫情頻發影響消費。受疫情影響,居民外出就餐減少,餐飲類當月增速同比下降6.2%。三是成本上升市場遇冷。受原材料供應不足、生產成本增加、油價連續上調等因素影響,消費者購車意愿不強,全市汽車行業當月增速僅1.1%。
三、下段工作建議
(一)搞好指標預警分析。一是加強主要指標監測。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工業用電量、批零增值稅等指標都是GDP重要核算評估指標。相關責任部門要加強經濟運行調研,精準分析,及時預警。二是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強化發改、科工、商務、住建等部門與鄉鎮、企業的聯系和對接,提升企業的配合度,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三是查找短板精準施策。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指標運行情況,著力找差距、補短板,精準施策,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二)增強工業發展后勁。一是抓好運行監測調度。加強對規上企業的監測調度,爭取在資金、用工、市場開拓和轉型升級等方面助力企業,確保全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二是加大中小微企業的培育力度。部門聯動,多措并舉,大力推進中小企業擴大生產,培育中小企業升規,增加規上企業數量,實現新的增量。三是加大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積極出臺多種靈活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融資融貸、進步獎勵政策,減輕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幫扶措施,特別是運行困難企業的針對性幫扶,幫助企業紓困增效,實現扭虧為贏。
(三)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加大項目入庫力度。投資不僅需要投資額度的支持,更需要項目個數的支持。相關部門要緊盯項目進度,確保每月都有一定數量的項目入庫。二是加強項目跟蹤落實。集中力量做好項目建設現場核查、資料審核、問題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及時收集項目入庫進展和結果反饋,加強與上級部門銜接協調,強化結果運用,實現更多項目依法統計入庫。三是重點關注高質量發展指標。注重制造業投資、產業投資、民間投資和高技術產業項目引進,加快現有項目投資進度,確保上述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穩中有升。
(四)穩定擴大消費市場。一是加大“入規入統”力度。壯大現有規模,特別是在當前疫情影響下,現有在庫企業增長乏力,亟需注入新鮮血液,帶動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二是培育新興消費熱點。引導消費新業態發展,大力扶持電子商務業發展。積極推動制造企業與電商企業、傳統商貿企業的融合發展,引導商貿企業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聯合運營模式,不斷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鼓勵企業、商戶等積極開展電商直播促銷活動。三是加強實體經濟幫扶。通過減稅降費、暢通融資渠道、互聯網支持等方面,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