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數據分析
      沅江市2022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
      發布時間:2022-08-12 11:41 信息來源:統計局 作者:琚紅蓮 瀏覽量:

      今年以來,全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落實落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深入開展萬名干部聯萬企行動,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46.18億元,同比增長5.1%,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54億元,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55.15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53.49億元,增長3.6%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特點

      (一)產業運行保持平穩。一是農業穩步發展。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17億元,同比增長7.1%,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2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勢頭節節高,油菜種植面積49.52萬畝,增長5.2%二是工業穩定增長。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0%,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六大產業鏈產值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新建材、船舶、設備制造業、新能源等產業分別同比增長21.4%20.6%12.9%11.3%三是服務業平穩增長。1-5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967.6萬元,增長9.1%。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發展勢頭較好,分別增長20.0%17.8%9.2%

      (二)市場需求穩步回升。一是投資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2%1-5月加快1.9個百分點,高于益陽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間投資增長82.8%。產業項目進展順利,產業投資增長45.6%。工業投資止跌回升,增長4.7%,比1-5月加快6個百分點。二是消費市場逐步回暖。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00億元,增長1.8%,比1-5月回升0.4個百分點,與益陽平均水平持平。限額以上法人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和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7.6%9.6%

      (三)運行質量穩定向好。一是財政收支增長較快。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8億元,同比增長34.5%,高于益陽平均水平24.3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3.29億元,增長6.2%;非稅收入3.19億元,增長85.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22億元,增長9.3%二是金融市場運行穩健。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58.16億元,比年初增加37.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1%。本外幣貸款余額231.05億元,比年初增加37.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9%

      (四)社會民生穩步改善。一是重點民生投入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交通運輸、衛生健康和教育等領域財政支出同比分別增長334.4%32.3%17.4%。衛生和社會工作領域投資增長91.8%二是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3元,增長6.4%,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9元,增長6.2%,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增長6.7%,高于益陽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發展質量不佳。一是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農業科技的開發應用不夠,主要包括投入不足、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技成功轉化率低等。二是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不快。當前,雖然沅江稻蝦生態種養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地方財力不足,技術支撐力度不強、配套技術服務不優,對稻蝦養殖戶投入品的使用和生產記錄等質量索源監管還不夠嚴格有效等問題。

      (二)工業增長壓力猶存。一是停產企業持續影響。截止到今年6月,關停的企業25家,持續影響全市工業的增長。二是新增企業拉動作用有限。2021年新入規的26家工業企業,1-6月僅實現產值4.77億元。

      (三)投資發展支撐乏力。一是投資增長后勁不足。1-6月新入庫項目67個,入不敷出現象日趨嚴重。二是工業項目入庫不夠。1-6月入庫項目中,工業項目僅占入庫項目的14.5%,工業投資額僅占入庫總額的20.1%三是新基建項目不多。新基建投資占基礎設施投資比重是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之一。截至目前,我市僅有智慧停車場一個項目納入投資統計庫。

      (四)消費增長活力不夠。一是消費增長支撐乏力。在庫88家限額以上法人企業中,累計銷售額負增長的企業16家,比重達18.2%二是住宿餐飲業增長緩慢。雖然6月行情向好,但是住宿餐飲業回暖較緩,居民外出消費、就餐等活動還未恢復之前態勢。

      (五)企業入規進度滯后。截至目前,從各專業看,通過國家審批的新入規企業除建筑業2家企業外,規模以上工業、限上商貿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新入規數為0,與年初目標差距大(規模以上工業19家,限上商貿法人企業16家,大個體7家,規模以上服務業3家)。

      三、下段工作建議

      (一)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抓好農業創新發展。通過優化生產結構、發揮農戶主觀能動性,積極落實《現代農業發展二十條》等政策補貼,促進農業發展。二是發展農業品牌經濟。突出沅江本地資源優勢,推廣高檔優質稻米生產,發展特色蔬菜、水果、油料、食用菌等高效經濟作物,培育知名品牌。三是大力發展綠色水產。堅持推廣綠色生態種養模式,探索++”“++等模式,鼓勵種養示范戶、小龍蝦協會、龍頭企業帶頭開展試驗示范田建設,帶動全市養殖戶開展稻蝦生態種養。

      (二)持續夯實工業基礎。一是抓好重點行業運行監測。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運行監測調度,跟蹤了解運行態勢、市場環境、要素保障等。加強部門聯動,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做好企業紓困工作。二是夯實工業基礎數據。通過不定期召開統計培訓會和開展現場業務指導,努力提升基層統計員的專業知識和聯網直報操作水平,確保統計數據質量。同時積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培育,積極引導企業入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一是壓實責任促進度。在審批、服務、扶持上精準施策,積極擴大工業有效投資,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行項目進度月度跟蹤服務制度,及時掌握重大項目進度,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二是優化結構擴內需。 適當提高第一產業投資在全社會總投資中的比重,優化第二產業投資的內部結構,讓第三產業投資成為新的增長點,確保三次產業協調穩步發展。大力實施產業振興工程,著力推進一批有利于壯大延伸產業鏈的重點項目,促進全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三是做強優勢產業鏈。以水產品加工、服裝加工、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為龍頭帶動,突出品牌戰略,整合各方面資金,完善產業鏈條,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四是實行創新驅動戰略。重點支持產學研對接、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大力引資引技引智,強力推進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促進現代化產業集群健康發展。

      (四)穩步釋放消費活力。一是做好入規入統工作。聯合商務局、稅務局共同努力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限上統計,實現應統盡統,為全市商貿業注入新鮮血液。二是落實落細政策。落實穩住經濟促進消費措施,鼓勵文旅消費,開展沅江人游沅江活動,鼓勵汽車、家電、百貨消費,推動電商經濟發展,充分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市場持續恢復。

      (五)加快企業的入規速度。一是加強政策宣傳。各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四上”企業入庫工作的宣傳動員,提高企業對入庫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提高企業積極性,確保達標的“四上”企業都能及時主動申報入庫。二是建立規模企業培育庫。將企業產值和營業收入臨近規模企業標準的列入重點培育對象,通過排查篩選,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做好跟蹤監測,實施動態管理。三是加強業務培訓。對企業和各鄉鎮統計業務培訓,進一步了解把握入規流程和關鍵點,提升企業入規效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