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大美沅江 > 視頻沅江
      洞庭風物志 · 濕地生物
      發布時間:2025-02-19 11:13 信息來源:沅江發布 作者: 瀏覽量:


      洞庭風物志·濕地生物

      每年2月末至5月,候鳥破譯季風密碼,踏上北歸的征途。

      南洞庭濕地,這座水陸交織的基因寶庫,守候與候鳥的約定,讓每一次振翅,都成為永恒的春天。

      作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濕地,1878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不僅是候鳥遷徙的黃金驛站,更是一座鮮活的生物基因寶庫。

      這種葉片如綢緞般絲滑的植物,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生莼菜,江湖人稱“水中碧玉”。

      洞庭湖濕地還滋養著眾多珍稀植物,粗梗水蕨、水蕨、細果野菱、蓮、三裂狐尾藻、野大豆、金蕎麥、中華結縷草、樟樹、花櫚木等10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共同編織著濕地生態網。

      洞庭湖的動物王國堪稱自然奇跡。這里有中華鱘、長江江豚、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白鱀豚、穿山甲、小靈貓、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白尾海雕、斑嘴鵜鶘、大鴇、東方白鸛、黑鸛、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勺嘴鷸、小青腳鷸、烏雕白鱀豚、穿山甲、小靈貓、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白尾海雕、斑嘴鵜鶘、大鴇、黑鸛、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勺嘴鷸、小青腳鷸、烏雕等20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4種二級保護動物。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四不像”——麋鹿。

      在沅江市胭脂湖畔,洞庭湖生物多樣性科普館珍藏著600余件生物標本。這對全國唯一的麋鹿母子標本,見證著生態保護的動人故事。

      洞庭湖濕地的水下世界豐富多彩,有魚類179種、螺蚌類64種、蝦蟹類34種,是水生生物的“風水寶地”。

      春水初生,候鳥北歸。讓我們在“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呼吸,探尋奇妙的濕地之旅!


      撰稿 | 楊光輝  王青  任曉輝

      攝制 | 鄧明治  石賽夫  湯偉毅 

      編輯 | 劉敏

      一審 | 劉敏  二審 | 孫帆  三審 | 肖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