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大美沅江 > 視頻沅江
      洞庭風物志 · 水城古寺廟
      發布時間:2025-07-23 10:58 信息來源:沅江發布 作者: 瀏覽量:


      洞庭風物志 · 水城古寺廟

      洞庭湖畔的沅江,四水環抱之間,歷代佛寺、道觀、文廟、關帝廟等古建筑群星羅棋布,以其獨特的建筑美學與文化內涵,生動詮釋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歷史傳承。

      瓊湖之濱,慶云山下,景星古剎卓然而立。清嘉慶《沅江縣志》稱其:“創于漢,修于唐”。一千八百年的香火,熏染了它的前世今生。 晚唐詩人李群玉、王融,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清代湖湘名臣陶澍等都曾留下墨跡、題詠。晚清高僧海印禪師,于此弘法四十四載,鑄就了名動天下的佛教勝境。如今,景星寺與瓊湖公園水寺交融,成為了洞庭湖區地標式水鄉景致。

      赤山島上,龍虎林間,云風寺述說千年傳奇。此地前身,是祭祀越國大夫范蠡的蠡山古廟。唐代陳庶《蠡山廟狀》記載:“廟在六國后置”。此后,宋之問泊舟賦詩,惠寔、楊宣、吳珍、戴安禮、彭復興等登臨懷古,詩文如洞庭煙波,浩渺不絕。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廟宇易名“云風”——“云從龍,風從虎”,古意新傳,氣象萬千。

      古城塘畔,曾有一方墨池,相傳臥龍先生諸葛亮曾在此留宿洗筆。依池而建的臥龍寺(烏龍寺),晚清民國間仍是文人墨客登臨感懷之地。1928年,詩人黃黃山(黃。┑倾浣暗谝粯恰,猶嘆:“臥龍洗墨池,距此僅三里”。抗戰烽火中,古寺損毀。至九十年代,梵音再起,觀音寺于此重生,續寫佛緣。

      水城古寺廟,何止于此!泗湖山的長壽寺,茶盤洲的玉竹寺,與景星寺同承大唐尉遲敬德監修之榮光;漉湖深處的石城山寺,筑于南宋,曾是紀念農民起義領袖楊幺的圣地。這一座座千年古剎,如同散落水鄉的洞庭明珠。

      沅江古寺廟,是水做的信仰、湖生的智慧。晨鐘暮鼓中,它們猶如凝固的建筑史詩,訴說著“水映禪心”的東方哲思,見證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


      撰稿 | 楊光輝  王青  任曉輝

      攝制 | 黃山鐘宇  劉子郡

      編輯 | 劉敏

      一審 | 劉敏  二審 | 肖琴  三審 | 胡增榮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