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筑,見證一段歷史,彰顯一方人物。
原國民黨中將周維寅將軍故居,坐落胭脂湖街道機關大院內。近百年風雨洗禮,蒼老的容顏依然不失當年的莊重與典雅。
這是一座仿日式別墅,建于1932年秋。故居坐北朝南,四周砌有高墻,為磚木結構閣樓,占地5760平方米,建筑面積907.9平方米。主建筑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長27米,寬24米。正屋10間,建筑面積907.9平方米。房間內均為木質地板和天棚,房間四周圍廊相通。走廊外用砌筑80厘米高的柵欄把四周檐口的32個四方磚連接。式樣獨特,制作精細,其質量堪稱精良。別墅建造歷時六年,共耗資8萬銀元。
周維寅故居屬于中國近代建筑史第四階段早期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既有國外特點同時又具備中國傳統風格。整個建筑很有民國時期官邸建筑的特點,是特定歷史時期中外建筑藝術的縮影。
故居內設客廳、臥室、餐廳、衛生間、書房等,設備考究,裝飾豪華。建筑形式和技術設備大多采取西方做法,而平面布置、裝修、庭園綠化等方面則保存著中國傳統特色。
正層前方寬大的前出廊設計,明顯保留著中國古建筑風雨廊橋的理念,既可避風遮雨,也有供人休憩、交流、聚會等作用,同時還能大大提升房屋的品質感。
故居主人周維寅(1895-1949),沅江三眼塘人,沅江縣立高等小學畢業,后就讀于湖南陸軍小學、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歷任國民革命軍團長、師長、軍長等職,后任國民政府軍亊參議院軍亊廳中將廳長,抗戰期間在江浙一帶率部抗日,抗戰勝利后因不滿國民黨發動內戰而呈請退役還鄉。
回到家鄉后,他捐資修建過多所學校,還經常到學校勉勵師生奮發向上。1949年8月與唐生智等人一道響應程潛、陳眀仁的和平起義通電。湖南和平解放后,他多次籌措糧食支援解放軍進軍大西南。
周維寅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他反對分裂,反對內戰,支持解放事業;對于故鄉,他是位開明紳士,善長仁翁。可惜于1949年冬,由于當時的地方政治氣候而受到不公正對待,夫婦雙雙自盡,令人嘆惋!
功過千秋史為證,人間滄桑顯正道。
1990年,周維寅故居由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別墅正前方約40米處,矗立著一棵枝繁葉茂的古樟樹,樹齡已逾400年,樹冠遮蔭達一畝多,一如將軍的英氣,覆蔭湖鄉一片熱土……
(執筆:黎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