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公開 > 政務公告
      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生態環境管理2024年度自評估報告
      發布時間:2025-02-17 15:16 信息來源: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作者: 瀏覽量:

      一、園區概況

      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于 益陽市  沅江市 區(縣),園區代碼 ZH43098120002 ,園區級別為  級工業園區,主導產業 機械制造、食品加工、服裝加工、電子信息、高端設備制造 ,核準范圍面積 6.99 km2,園區規劃環評批復(含調擴區、跟蹤評價)情況

      調擴區環評:2012年12月,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沅江經開區調擴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2013年1月9日,湖南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長沙市召開了技術評審會,根據專家意見修改,編制完成《沅江經開區調擴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2013年10月11日,原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對報告書做出批復,批復文號:湘環函〔2013〕249號。

      跟蹤環評:2021年1月,湖南省國際工程咨詢中心有限公司編制完成《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報告書》,于2021年7月23日取得批復,批復文號:湘環評函〔2021〕13號。

      園區經濟發展概況2012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并躋身湖南省同類園區綜合實力20強;2013年度被評為湘商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經濟園區。2021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80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320億元,園區工業企業實繳稅金3.75億元。2024年,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24.58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為296.44億元,工業稅收5.84億元。

      截止到2024年底,園區已入園企業數量156個(148家正常生產,8家停產),其中:上一年度末已入園企業數量153個,本年度內新入園企業數量3個,本年度清退企業數量0個。園區內已完成環評批復手續企業數量86個,本年度新增項目環評批復8個,無需辦理環評的企業65家。園區內已完成環保竣工驗收手續企業數量83個,本年度新增環保竣工驗收企業數量5個,未完成環保竣工驗收企業4個。園區內已完成應急預案備案手續企業數量97個,本年度新增應急預案備案手續企業數量4個,新增應急預案修編企業數量2個。園區內已取得排污許可證企業數量140個,其中重點管理的企業數量4個,簡化管理企業數量18個,登記管理企業數量118個。

      園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化學需氧量450t/a,氨氮60t/a,二氧化硫700t/a,氮氧化物140t/a,VOCs  /  t/a,其他  /  t/a。

      二、環境管理情況

      (一)規劃環評批復要求落實情況

      園區規劃環評批復要求落實情況。

      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環評批復落實情況

      序號

      規劃環評批復要求

      批復落實情況

      1

      進一步優化規劃布局,嚴格按照環評調整后的功能區劃進行有序開發建設,處理好經開區內部各功能組團、經開區與周邊農業、居住生活服務等各功能組團及與周邊自然保護區、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濕地公園等生態敏感區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綠化隔離帶、生態緩沖帶使各功能區隔離,確保功能區劃明確、產業相對集中、生態環境優良。居民安置區與工業用地區之間設置一定寬度的環境防護距離,在靠近交通干線兩側不得新建對噪聲敏感的建筑物,防止功能干擾。

      部分落實。除服裝類集中布置于園區建設的標準廠房,中心區域布置了部分相對集中的機械制造類項目外,其它部分較分散;利用自然地形和綠化隔離帶將各功能區進行了一定的隔離,已建實竹安置區部分區域及雙鳳安置區建于規劃的工業用地范圍內,存在一定的居住與工業混雜現象,在交通干線兩側未新建對噪聲敏感的建筑物。

      2

      進一步優化規劃布局,嚴格按照環評調整后的功能區劃,嚴格執行經開區入園企業準入制度,入園項目選址必須符合經開區總體發展規劃、用地規劃、環保規劃及主導產業定位要求,不得引進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發展的能耗物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經開區周邊分布有南洞庭湖銀魚三角帆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白沙長河珍稀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湖南南洞庭濕地與水禽自然保護區、瓊湖國家濕地公園、黃家湖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環境敏感目標,應嚴格限制對生態敏感區水環境、空氣環境有不利影響的項目引入,按環評報告書要求控制經開區總排水量,禁止引進排放含重金屬廢水、含持久性有機污染因子廢水的項目,禁止引進廢水排放量大的企業及氣型污染企業,禁止新引進三類工業企業。管委會和地方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應切實按照報告書提出的“經開區準入與限制行業類型一覽表”做好經開區內項目的招商把關,在入園項目前期和建設期,必須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管理制度,推行清潔生產工藝,確保排污濃度、總量滿足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要求;加強對規劃區內企業的環境監管,對已入園項目按報告書建議要求進行清理整治,完善環保“三同時”審批程序及污防措施建設運營,對不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產業政策及園區定位規劃的項目逐步清理退出,確保經開區內建設項目總體滿足區域環境限制及地方環保管理要求。

      部分落實。高新區未新引進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發展的能耗物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嚴格限制對生態敏感區水環境有不利影響的項目進入,未新引進排放含重金屬廢水、含持久性有機污染因子廢水的項目,未新引進廢水排放量大及氣型污染企業、三類工業企業。管委會和地方環保部門嚴格按報告書要求進行項目招商,并執行三同時管理制度。目前部分企業用地不符合產業規劃及功能區劃要求,企業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及“三同時”驗收,企業排污治理存在一定的不足。

      3

      做好經開區水污染綜合防治。經開區排水實施雨污分流,切實做好區域污水處理廠、排污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按報告書要求優化經開區各分區排水路線、合理控制經開區排水規模,中心經開區污水經中心經開區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由專設排水管網排入資江分河進入萬子湖,不得排入石磯湖,處理規模控制在2.2萬m3/d以內;赤塘區污水經赤塘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通過專管排入小黃家湖,經小黃家湖、大黃家湖、資江分河、資江最終進入萬子湖,處理規模控制在0.4 萬m3/d 以內。各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均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加快經開區配套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建設進度.在中心區污水處理廠及管網未建成前,經開區中心區維持現有企業現狀,現有企業污水仍排往沅江市城市污水處理廠。赤塘污水處理廠、中心經開區污水處理廠及相應配套管網建成接管運營前,中心經開區西園楓楊路以南園區以及赤塘經開區不得新引進企業。加快完善沅江市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減少直排進入資江分河等水體的生活污水量。

      部分落實。核準范圍內水排放已實施雨污分流,污水進入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外排資江分河,不排入石磯湖,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現有處理規模約10000m3/d,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均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
      污水管網及雨水管網主要沿主干道(中聯大道、南洞庭大道、桔城大道等)鋪設。核準范圍外企業中聯重科沅江分公司目前污水目前進入沅江市第一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還未進入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其他涉水企業均進入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

      4

      按報告書要求做好經開區大氣污染控制措施。經開區禁止氣型污染企業進入,園區管理機構應積極推廣清潔能源,逐步減少工業燃煤。經開區限制發展蒸汽消耗量大的企業,對現有用煤企業嚴格執行國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并統籌積極協調外調低硫煤等措施,控制燃煤含硫率。加強企業管理,建立經開區清潔生產考核機制,對各企業工藝廢氣產出的生產節點,應配置廢氣收集與處理凈化裝置,確保達標排放;加強生產工藝研究與技術改進,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入園企業工藝廢氣的無組織排放;入園企業各生產裝置排放的廢氣須經處理達到相應的行業排放標準及《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標準要求。合理優化工業布局,在工業企業之間設置合理的間隔距離,避免相互干擾影響。

      已落實。高新區未新引進氣型污染企業,目前園區內企業用能主要以天然氣和電能為主,少量企業用生物質,只有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一家企業用煤。加強了對園區企業的管理,各企業產生廢氣處理達到相應標準后排放。在園區的開發建設中合理優化了工業布局,在企業之間設置了合理的間隔距離。

      5

      做好經開區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統一的固廢收集、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推行清潔生產,減少固體廢物產生量;加強固體廢物的資源化進程,提高綜合利用率;規范固體廢物處理措施,對工業企業產生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固廢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嚴防二次污染。

      部分落實。企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進行了分類處理和處置,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企業產生的一般固廢進行了相應的處理與回收利用;部分危險固廢由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廠家回收,部分危險固廢由企業自行委托資質單位進行處理。高新區尚未建立固廢收集、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高新區推行清潔生產力度不夠,入園企業均未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6

      經開區要建立專職環境監督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環境風險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嚴防環境風險事故發生。

      已落實。設立了高新區園區管委會,配備了環保專職人員,建立環境風險事故防范措施,編制了園區應急預案。

      7

      按經開區開發規劃統簿制定拆遷安置方案,妥善落實移民生產生活安置措施,防止移民再次安置和次生環境問題。

      正在落實。按拆遷安置方案對園區內居民進行拆遷安置,目前高新區內建有青年壩社區、實竹社區及雙鳳社區等三個安置區,目前完成了578戶約70%的拆遷安置工作。

      8

      做好建設期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強開發區建設的揚塵污染控制、施工廢水處理和噪聲防治措施,對土石方開挖、堆存及回填要實施圍擋、護坡等措施,裸露地及時恢復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對區域及經開區周邊生態環境敏感區造成不利影響和破壞。

      已落實。在建設期采取了一定的生態保護與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以免對高新區周邊生態環境敏感區造成不利影響和破壞。目前在建的赤塘工業園采取了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未對區域及周邊生態環境敏感區造成不利環境影響和破壞。

      9

      污染物總量控制(至2020年): COD≤450t/ a、氨氮≤60t/a; S0,≤ 700t/a、NOx ≤140t/a,總量指標納入當地環保部門污染物總量控制管理。

      基本落實,園區核準范圍內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均未突破總量指標。核準范圍外的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現有總量控制指標為427.98t/a,大于園區污染總量控制指標,根據益陽市環境保護局關于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年產50萬噸日用玻璃制品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的函,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總量指標來源由益陽市總量控制指標中調劑,在不考慮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情況下,高新區內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符合要求。


      2024年園區開展了兩次環境質量自行監測。園區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湖南中昊檢測有限公司對園區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底質和環境噪聲進行兩次檢測并出具報告,檢測結果顯示園區2024年度上半年及下半年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底質和環境噪聲均達標。

      (二)三線一單落地應用情況

      1.“三線一單”應用落實

      2020年園區完成“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對環境準入管理、產業定位及產業布局進行明確規定。2024年園區進一步貫徹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全面推動園區綠色發展,持續改善園區環境質量。

      1)生態保護紅線

      根據《湖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分范圍,規劃位置不屬于沅江市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雖在生態保護紅線外,園區仍嚴控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本年度高標準的完成了生態功能保障、環境質量安全和自然資源利用等方面管理工作。

      2)資源利用上線

      園區按照自然資源資產“只能增值、不能貶值"的原則,以保障生態安全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的,嚴格按照資源開發效率要求,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在可控范圍內。 

       3)環境質量底線

      以環境質量為底線,本年度園區開展了沅江第二污水處理廠及企業的隱患排查工作,保證污水管線無泄漏、破損等情況,確保園區及周邊環境質量狀況的改善

      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20209月,園區根據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暨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結合園區的具體情況,開展相對應的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開發效率要求管理工作,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環境準入機制。

      2.“三線一單”政策執行

      根據“三線一單”劃定成果,規范“三線一單”管理要求,園區深入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湖南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要求暨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具體落實情況如下:

      1)生態環境監督管理

      根據《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劃分結果,園區為省級產業園區,重點管控單元。為提升生態環境管控水平,園區嚴格按照管控單元管理要求,以“三線一單”環境管控單元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作為區域資源開發、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的重要依據。強化“三線一單”成果在生態、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環保督察等環境管理中的應用。

      2)“三線一單”落實

      園區嚴格按照“三線一單”及環境管控具體內容,落實具體空間的生態、水、大氣、土壤、資源利用等紅線、底線和上線要求,以充分發揮“三線一單“對園區發展的指導和約束作用。

      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管控要求

      序號

      管控維度

      園區環境管理與“三線一單”的管控要求

      園區環境管理與“三線一單”的管控要求落實情況

      符合性

      1

      空間布局約束

      1.1)禁止引進排放含重金屬廢水、含持久性有機污染因子廢水的項目,禁止引進廢水排放量大的企業及氣型污染企業,禁止新引進三類工業企業。

      已落實。產業園區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沒有引進排放含重金屬廢水、含持久性有機污染因子廢水的項目。

      符合

      1.2)嚴格限制對周邊生態敏感區水環境、空氣環境有較大影響的項目。

      已落實。新引進的企業中無對周邊生態敏感區水環境、空氣環境有較大影響的項目

      符合

      1.3)限制新建石化、有機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高VOCs排放建設項目。

      已落實。園區新引進企業無石化、有機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高VOCs排放建設項目未引進高VOCs排放建設項目。

      符合

      1.4)居民安置區與工業用地區之間設置一定寬度的環境防護距離,在靠近交通干線兩側不得新建對噪聲敏感的建筑物。

      已落實。在靠近交通干線兩側未新建對噪聲敏感的建筑物,居民安置區與工業用地區之間設置了一定寬度的環境防護距離。對存在的工業與居住混雜現象,已開展有計劃的對防護距離內的居民進行拆遷安置。

      符合

      2

      污染物排放管控

      2.1)廢水:排水實施雨污分流;開發區污水經收集后匯入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由專設排水管網排入資江分河。

      已落實。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配套污水廠為沅江市第二污水廠,入園企業污水進入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目前園區涉水企業納管率100%,污水廠尾水達標率100%,雨水管網覆蓋率100%。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收納園區污水)尾水排入資江分河,執行了調整建議,赤塘工業園未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水經管網進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進行進一步處理。

      符合

      2.2)廢氣:對各企業工藝廢氣產出的生產節點,應配置廢氣收集與處理凈化裝置,確保達標排放;加強生產工藝研究與技術改進,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入園企業工藝廢氣的無組織排放;入園企業各生產裝置排放的廢氣經處理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限制發展蒸汽消耗量大的企業。推廣使用低(無)VOCs含量、低活性的原輔材料和產品,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建設末端治理設施。

      已落實。高新區未新引進氣型污染企業,目前園區內企業用能主要以天然氣和電能為主,少量企業用生物質,只有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一家企業用煤。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已完成廢氣脫硫除塵設備的更新、調試及驗收。加強了對園區企業的管理,各企業產生廢氣處理達到相應標準后排放。在園區的開發建設中合理優化了工業布局,在企業之間設置了合理的間隔距離。未引進被限制發展蒸汽消耗量大的企業。

      符合

      2.3)固體廢棄物:做好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轉運、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立統一的固廢收集、儲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推行清潔生產,減少固廢產生量;加強固廢的資源化進程,提高綜合利用率。工業企業產生的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固廢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利用或妥善處置,嚴防二次污染。

      已落實。企業產生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進行了分類處理和處置,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企業產生的一般固廢進行了相應的處理與回收利用;部分危險固廢由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廠家回收,部分危險固廢由企業自行委托資質單位進行處理。高新區已籌劃開展建立固廢收集、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和安全處置的運營管理體系。

      符合

      3

      環境風險防控

      3.1)高新區應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嚴格落實《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嚴防環境突發事件發生,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已落實。園區已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嚴格落實《湖南沅江高新技術產業園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每年至少組織園區企業開展一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對園區企業開展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課題培訓,嚴防環境突發事件的發生,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符合

      3.2)高新區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業,生產、儲存、運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危險廢物的企業應當編制和實施環境應急預案;鼓勵其他企業制定單獨的環境應急預案,或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專章,并備案。

      已落實。園區有涉及到危險化學品的企業,已全部按照三年一編的要求編制和實施環境應急預案;鼓勵企業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大部分企業已編制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

      符合

      3.3)建設用地土壤風險防控:嚴格環境準入,優化空間布局。嚴厲打擊超標排放與偷排漏排,規范企業無組織排放與無組織堆存堆放固體廢物、物料;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加強對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風險評估和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的監管。

      已落實。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園區規劃環評三線一單等相關要求引進企業,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進入園區的項目應充分考慮國內環境保護管理的要求,大力推廣環保高新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確保建成后該項目和園區各類污染物排放總量符合總量控制目標要求。堅持建設項目先評價后建設的原則。嚴格落實入園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

      符合

      3.4)農用地土壤風險防控:嚴控工礦企業污染,控制污染源頭。嚴厲打擊超標排放與偷排漏排,規范企業無組織排放與無組織堆存堆放固體廢物、物料;完成企業關停后的污染場地治理修復,推進退出場地相關建設規劃的實施。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全面開展全市土壤環境質量調查。擬開發為農用地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評估。

      已落實。園區無工礦企業,無超標排放、偷排漏排的情況發生,加強企業規范化管理,園區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園區每年會對周邊環境進行環境質量監測

      符合

      4

      資源開發效率要求

      4.1)能源:拓展天然氣供應渠道,加快建設太陽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新能源應用示范項目,并逐步推廣,減少煤炭使用量。園區2020年能源消耗總量為25.59萬噸標煤,單位GDP能耗強度為0.4661噸標煤/萬元,2025年能源消耗總量為33.11萬噸標煤,單位GDP能耗強度為0.4227噸標煤/萬元。

      已落實。目前園區內企業用能主要以天然氣和電能為主,少量企業用生物質,只有湖南華興玻璃有限公司一家企業用煤。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的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以及落后和過剩產能退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符合

      4.2)水資源:開展節水診斷、水平衡測試、用水效率評估,嚴格用水定額管理,嚴格執行《湖南省用水定額》。2020年,沅江市用水總量3.895億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5立方米/萬元。

      已核實。園區2024年度總計用水量為114742t/a

      符合

      4.3)土地資源:園區內各項建設活動應嚴格遵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國家和湖南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防止工業用地低效擴張,積極推廣標準廠房和多層通用廠房。工業用地投資強度不低于250萬元/畝。

      已落實。嚴格按照環評調整后的功能區劃,嚴格執行經開區入園企業準入制度,入園項目選址必須符合經開區總體發展規劃、用地規劃、環保規劃及主導產業定位要求,不得引進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發展的能耗物耗高、環境污染嚴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建設項目

      符合


      (三)水環境管理

      園區配套集中污水處理設施1個,園區污水管網覆蓋率為100%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名稱為沅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6×104(近期+遠期)m3/d,實際處理規模3×104(近期)m3/d,污水處理工藝為A/A/O工藝+濾布濾池+紫外線消毒+污泥板框壓濾,在線監測達標率100%,園區雨水管網覆蓋率100%。

      園區內涉及工業廢水外排企業數量17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15732.05m3/d,外排污水納管企業數量17個,污水集中處理比例100%(按外排水量計),一類污染物排放企業

      截至12月底,園區年度水污染物總排放量:化學需氧量74.547t/a,氨氮7.913t/a,其他因子(重金屬等)  /  t/a。

      排污口下游最近的地表水水質管控斷面名稱萬家嘴,水功能區劃河流水體類,監測達標率100%,超標因子  /  ,最大超標倍數  /  倍。

      園區不涉及雙源地下水,無需開展監測

      園區內涉及黑臭水體數量0個,已完成整治0個,未開工的0個,修復中的0個。

      (四)大氣環境管理

      園區內涉及工業廢氣外排企業數量14個,大氣質量監測達標率100%,超標因子  /  ,最大超標倍數  /  倍。大氣污染物總排放量:二氧化硫22.333t/a,氮氧化物105.507t/a,VOCs16.485t/a,其他  /  t/a。

      園區空氣監測站建設情況(含小微站建設等),監測點位、監測因子、監測結果自評情況益陽市生態環境局在園區辦公樓頂樓設置微型空氣質量傳感檢測儀,監測因子為:SO2NO2CO、O3PM2.5PM10、溫度、濕度。

      (五)土壤環境管理

      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達標率  /  %,超標因子  /  ,最大超標倍數   / 倍。

      園區內涉及污染地塊數量0個,已完成修復  /  個,未開工修復的   /  個,修復中的  /   個。

      (六)固體廢物管理

      園區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企業數量61個,產生量 12549.257t/a,其中,自行綜合利用396.379t/a,自行處置0t/a,外委處置6500.57t/a。園區集中的工業固廢處理設施情況處理能力  /  t/a,處理工業固體廢物種類 /  ,處理工藝  /  。危險廢物產生企業數量47個,產生量1109.7669t/a,其中,自行綜合利用0t/a,自行處置0t/a,外委處置1153.2986t/a。

      (七)投訴管理

      本年度園區共受理各類(含各級督查、各級環保投訴等)投訴  0  件,已完成整改  /  件,完成率 /   %。環保督察交辦問題  0  件,已完成整改  /  件,完成率  /  %。

      (八)園區信用評價

      根據《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湖南省產業園區環保信用評價管理辦法>的通知》(湘環發〔2022107號)相關規定及沅江高新區環境管理現狀,對照產業園區環保信用評價標準,對沅江高新產業園區環保信用進行自評,擬定園區自評為“環保合格園區”。

      三、園區環保工作成效、主要措施做法

      (一)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專題研究和推動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黨委、政府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情況;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宣傳活動,并網絡宣傳,線下培訓等方式開展活動。通過宣傳教育,使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綠色、低碳、文明、環保、安全生產施工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嚴把環境準入關

      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園區規劃環評“三線一單”等相關要求引進企業,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對工業園區建設必須落實園區規劃環評,先評價后建設,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堅持經濟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進入園區的項目應充分考慮國內環境保護管理的要求,大力推廣環保高新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確保建成后該項目和園區各類污染物排放總量符合總量控制目標要求。堅持建設項目先評價后建設的原則。嚴格落實入園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

      (三)污染治理常態化

      聘請第三方專業公司為園區環保管家開展第三方治理工作,將問題排查形成日常化工作,對企業進行日常巡查工作,并建立巡查記錄工作臺賬,建立“一園一策”,“一企一檔”文件夾,對有環境隱患企業下發整改通知單督促整改,定期回訪查看整改情況,加強日常監督檢查,污染治理設施的經常性監督,完善園區環境管理制度,提高工業園區環境監督管理水平。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對污水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的片區,要建設污水收集管網連接園區污水管網;工業園區內不允許再上燃煤鍋爐。確保整個園區各類污染物達標排放。園區已完成環保智慧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園區船舶產業園區涉VOCs企業已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并聯網。

      (四)著力強化環保監督管理

      督促各項目企業認真按照“三同時”制度的要求,確保各項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園區采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生產企業進行監督管理,要求企業完善廠內各項管理制度,做好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和維護工作,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做好廠內危險廢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園區預警應急機制,在完善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同時,指導企業結合自身行業特點編制《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進一步規范危險廢物管理,建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情況日常檢查制定和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制度。督促企業對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進行自查,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督促企業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企業年度環境報告,公布危險廢物產生、儲存、去向、處置情況。并對未簽訂危廢合同企業及危廢間不規范企業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指導危廢問題整改。

      (五)園區日常聯絡工作

      園區成立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分管領導及專職聯絡員,園區環保工作人員,每人負責管理一個片區的企業,定期巡查企業查看企業環保措施是否做到位,建立環保管家專門為企業提供環保相關咨詢服務。園區成立聯絡小組專門和生態環境部門對接工作,由趙薇擔任聯絡組長,郭淏擔任聯絡員。

      (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園區開展生態環境督導檢查,督促園區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對園區企業開展環保專題培訓,提高企業環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強化監督考核,深入開展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監督幫扶。強化隊伍建設,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建設,錘煉過硬作風,嚴格對監督者的監督管理。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提高企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園區積極開展企業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開展綠色發展建設公共教育活動,促使公眾形成符合綠色發展的文明生活方式,使社會公眾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綠色發展建設,加大環保信息公開力度,完善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

      四、園區生態環境管理存在主要問題和難題

      (一)在日常巡查工作中發現,有部分企業環保資料缺失,保存不當,資料存儲不規范,查找翻閱起來困難,環保資料基本齊全,對園區企業還需要加強管理,完善環保管理制度。例如:企業未定期公布自行檢測數據和年度執行報告,有些企業未按時做自行監測方案出具檢測報告。

      (二)園區對入駐企業的監管實現了全過程、全方位的嚴格管理,但是園區還是存在監管困難,應該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的智慧無縫監管水平,優化園區智慧監管平臺。杜絕廠中廠、園中園入駐企業的監管盲點,做好及時發現、及時通報、及時處理。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強園區管理

      加強對園區重點企業的管理,對船舶企業定期檢查,查看雨污走向,加強管理,防止偷排漏排現象發生,增強企業的環保意識,加強企業規范化管理,建立環境管理制度,環保設施定期打掃維護,建立崗位責任制。

      加強危廢管理,建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情況日常檢查制定和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制度。指導幫助企業修編應急預案,提升應 急管理水平。定期組織危險廢物應急演練,提高應對危險廢物實戰能力。進一步加強綜合考核,督促企業對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進行自查,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督促企業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企業年度環境報告,企業在湖南省固廢管理信息平臺填報信息,公布危險廢物產生、儲存、去向、處置情況。

      (二)加強對園區內企業的環保問題排查工作

      協助全園區環保問題進行全面排查,發現相關環保問題,并提出了整改意見。

      全面加強政策及技術服務,突出環保動力作用,繼續開展區內企業排查。切實按照國務院(國發(2020 )7號〉《 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十八)“鼓勵支持國家高新區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處置閑置土地。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在國家高新區推行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政策,依法依規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創新創業等產業載體”的要求,開展對沅江高新區“高能耗、高污染、低稅收”企業的清理工作;要將政策服務、技術支持服務放于第一位,為企業爭取更多有利政策,協助建立和完善生態工業技術咨詢和政策信息服務體系;協助園區對入駐企業排污許可申報進行合規性審查或第三方核查等。

      (四)做好基礎工作,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通過走訪企業,深入基層發現問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完善“一企一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