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湖南省人民會堂開幕。湖南省省長毛偉明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到“加快推動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為區域內的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
湖南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市長羅必勝表示,報告中的內容,實際上為沅江市的產業規劃指出了一條鮮明的“綠色發展”路徑,這也是當前沅江船舶產業轉型升級的一次重大機遇。
“這份機遇來之不易,既有‘天時’,也有‘人和’。”羅必勝解釋道,沅江地處洞庭湖水系的核心區域,萬噸級船舶可以從這里通江達海,具備發展船舶產業的天然條件。2010年,沅江船舶工業園成立,擁有許可造船的河湖岸線20多公里,標準化廠房、道路、電力、給排水、通訊網絡、消防等生產及配套設施齊全。
經過十多年的市場競逐,長沙、岳陽、常德等地的造船業逐漸萎縮,而沅江的船舶產業日益壯大,創建了湖南省唯一的船舶制造聚集區,產業競爭力和園區吸納力不斷增強。
目前,沅江市船舶特色小鎮擁有船舶制造及相關配套企業59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規模企業26家。2024年,沅江市船舶產業完成總產值125億元,占湖南省總量的80%以上,展現出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和園區吸納力。
“基礎雖然打好了,但‘滿載’的船在轉向的時候也面臨著更大的壓力。”羅必勝坦言,沅江船舶產業雖然起步更早、基礎更實,但近年來“吃老本”嚴重,與長江中下游城市的船舶制造產業相比,在產業規模、研發能力、發展理念等方面均有較大差距。
羅必勝在調研中發現,湖北省的枝江、秭歸、黃州、武穴、宜都、長陽等縣市緊跟綠色智能趨勢,搶抓“氣化長江”“電化長江”“氫化長江”戰略機遇,全力推動新能源船舶產業發展,其發展態勢好、后勁足,對沅江市船舶產業構成直接沖擊。
與滬、浙、皖等沿海先進造船工業比較,沅江船舶產業還存在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骨干企業實力不強、產業品牌不夠響亮、產業鏈條不夠完善、政策保障有待強化等諸多短板。
“可以說,沅江的船舶制造產業面臨不轉則衰、不進則退的現實和壓力,轉型升級勢在必行。”羅必勝說。
如何轉型、轉向何處?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取經”,羅必勝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路雛形,他在今年湖南省“兩會”上提出關于加快沅江船舶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建議,沅江船舶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要把握政策機遇,促進船舶產業加快轉型發展。建議省市縣三級聯動,做好對船舶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規劃,統籌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二是切實強鏈補鏈,促進船舶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建議省級層面引導推動全省船舶制造企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向沅江船舶制造小鎮聚集,進一步提升沅江船舶產業規模。
三是加強服務保障,促進船舶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建議省市縣三級建立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解決船舶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并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的溝通匯報,爭取對湖南省船舶產業發展的支持。
(信息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