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益陽市人社局的精心指導下,沅江市人社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保障社會民生,各項工作有力穩步推進。現將上半年度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指標完成情況
(1)就業創業。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2545人,完成目標值5300人的48%;失業人員再就業1476人,完成目標值2800人的53%,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356人,完成目標值800人的45%;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941人,完成目標值2350人的168%;參加就業見習人數4人,完成目標值60人的7%;創業培訓人數270人,完成目標值660人的41%;職業技能培訓475人,完成目標值5900人的8%,其中,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475人,完成目標值1500人的32%;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未脫貧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人數占比目標任務數為95%以上,沅江完成率99%;貧困勞動力已就業人數占比目標任務數為60%以上,沅江完成率85%;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超過6個月以上人數占比目標任務數為75%以上,沅江完成率90%;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225人,完成目標值300人的75%,其中,“兩后生”技能培訓25人,完成目標值25人的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控制在4.5%以內。
(2)社會保障。2020年上半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97%;新開工建設項目18家,工傷保險參保率92%;失業保險參保總人數35000人,完成目標值36500人的96%。
(3)勞動關系。2020年上半年,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15起,結案率100%;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3起,正在走法律程序處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結案率95%;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79%。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就業創業方面。一是制定“十項舉措”,統籌規劃就業工作。制定了《沅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促進就業(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項舉措》,從招聘服務、崗位推薦、職業培訓、創新創業、就業補貼、就業扶貧、人才引進等十大項進行深度謀劃,統籌推進全市就業工作。二是開展系列招聘,線上線下引導就業。開展了“春風行動”線上招聘、鄉鎮流動招聘、中聯重科專場招聘、重點人群專題招聘、重點企業供需見面會、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等系列招聘活動,搭建復工復產企業與待業勞動者的供需平臺,共有50余家企業參與活動,發布用工崗位100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2000余人。三是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助企復工穩定就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通過主動篩選、簡化手續等方式,上半年累計為18家參保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補貼資金85.95萬元。四是加強多種形式培訓,提高轉崗就業能力。對我市禁捕退捕漁民、紙廠下崗職工、未就業婦女、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群體進行針對性培訓,陸續開展焊工技能“訂單式”培訓、育嬰師培訓、蘆菌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訓,目前已完成培訓475人,通過培訓提高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技能,促進其順利轉產就業。五是依托載體優化服務,支持創業帶動就業。充分發揮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等載體作用,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全市新建扶貧車間25家,擬開發崗位280個,開發崗位65人,已吸納貧困勞動力158人就業;新建就業扶貧基地20個,擬吸納貧困勞動力240人就業;鼓勵支持勞動者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上半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993萬元。
(2)社會保障方面。一是落實社保減免政策。落實中小微企業、大型企業疫情期間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2020年2月至6月,階段性為企業減免社保2780萬元。二是強化社會保障功能。上半年,發放企業職工退休工資48618萬元、喪葬費和撫恤金1050萬元;發放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6473.25萬元,社會化發放率達到了100%;民辦和代課教師、鄉村醫生、老放映員、獨生子女父母等幾類特殊群體生活困難補助代發工作也全部落實到位;發揮失業保險保生活、促就業、防失業作用,發放失業保險金46.67萬元,交納失業人員的醫療保險待遇10.26萬元;支付工傷職工醫療費用、一次性傷殘費用、一次性醫療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及傷殘津貼、工亡補助金及喪葬補助金等工傷待遇1164萬元。三是優化社保經辦服務。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了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為重點的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各類從業人員和城鄉居民積極參保繳費;為長住市區敬老院的人員進行上門認證,認證人數達63人;推行社會保險業務“網上辦理”、“延期辦理”、“預約辦理”等方式,嚴格實行健康防護,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服務“不打烊”;開通為因履行工作職責而感染的醫護及相關人員的工傷認定和待遇支付“綠色通道”。四是保障基金安全運行。開展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運行檢查,對財務管理、經辦服務管理以及內控制度執行等情況進行全面自查,防控基金風險,確保基金安全。對服刑期間多發、重復領取待遇人員進行核查,追回資金265185.96元;對企業退休人員一直未建模認證人員進行排查,追回冒領金額30189.9元;對企業離退休人員土葬調查87人次,調查冒領月數30個月,避免社保基金流失6萬余元。
(3)人事人才方面。一是開展職稱認定工作。制定《沅江市獎勵企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流程》;統計摸底沅江市在職人員現有專業技術職稱資格人員共計8000余人;確認2019年度初級職稱資格275人,轉發2019年度上級部門高、中級職稱資格確認文件,轉發中級職稱確認人數108人;認定2020年度具備初級職稱任職資格4人,報送上級部門認定2020年度具備中級職稱任職資格1人。二是開展工勤人員調資工作。為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勤技能考試合格人員996人進行工資調整,其中一級高級技師57人、二級技師377人、三級高級工 207人、四級中級工345、五級初級工10人,工資審核程序已完成。
(4)勞動關系方面。一是指導勞動用工管理。加強疫情期間人社部門關于勞動關系及工資支付政策宣傳,指導企業靈活處理疫情防控期間的勞動用工和工資待遇問題;做好勞動關系政策咨詢和解釋,主動化解勞動關系矛盾,及時化解風險。二是加強勞動用工備案。制定了實施方案,通過辦事指南、常見問題解答匯編等方式擴大宣傳,建立微信群開展線上業務培訓,優化備案流程,上半年,全市新增勞動用工備案企業299家,勞動用工備案13245次。三是規范治欠保支機制。及時處置欠薪案件,上半年,共接待農民工投訴18起,涉及勞動者560多人,協調處理15起,立案查處案件3起,為勞動者追回勞動報酬880余萬元;繼續加強欠薪源頭整治,落實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上半年,全市12個項目繳納農民工工資保證金394萬元,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專戶保證金累計2614余萬元;開展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對我市75個在建工程項目的單位項目資料、工程款支付管理情況、“一金三制”落實情況、維權公示牌設立情況、制度建設情況五個方面進行檢查,目前已完成50個在建項目的檢查;廣泛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優化用工環境,引導、規范農民工依法維權和企業用工行為。四是加強人事爭議調解。建立多層次的調解網絡,不斷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辦案、開庭的過程中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上半年,共受理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41起,結案134起,結案率95%,調解成功107起,調解成功率79%。
(5)就業扶貧方面。繼續強化就業扶貧組織領導,調整了沅江市就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對就業扶貧進行了統一部署;加強貧困勞動力數據采集及動態更新,全市人員信息核實月更新人數為6050人,截止6月底,全市農村貧困勞動力10693人,已就業7935人,占貧困勞動力總數的74%;積極落實各項就業扶貧政策,推進扶貧載體建設,扶貧車間吸納就業158人、扶貧基地擬吸納就業240人。
(6)自身建設方面。一是主動擔當作為,助力疫情防控。全系統干職工主動擔當,積極參與到點督查、小區排查、門崗值班、社區聯防、企業駐點等工作中,在搞好自身防控、確保全系統不發生疫情的同時,立足職能助力市委市政府抓好疫情防控。二是健全學習陣地,強化政治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抓好黨組中心組、基層黨組織專題學習、主題黨課等理論學習,充分發揮每周一“夜學課堂”陣地作用,開展政治學習、業務知識學習,增強黨員干部“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三是開展技能比武,提高業務能力。在全系統組織開展人社窗口業務技能比武活動,以活動為契機,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推動全員學習常態化,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通過舉行技能比武選拔賽,綜合干職工在線“日日學”學習、“周周練”“月月比”在線測驗和筆試測驗等綜合情況選拔出五名優秀代表參加省、市比武。
二、存在的問題
1、“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勞動力返崗時間明顯延遲且返崗人員數量減少,導致很多企業用工需求無法滿足,同時部分中小企業因生產經營困難,企業招聘用人需求相應下降,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原有的企業招工與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勞動者素質與市場需求不匹配,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矛盾,大齡低技能勞動者就業困難。
2、各大群體維穩壓力較大。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部分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停止營業,帶來拖欠工資、解除勞動關系等問題,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帶來挑戰。另一方面,國家實施生態保護政策,我市紙業企業關停、葦場停止砍伐、漁民退捕上岸,紙業企業的下崗職工、葦場樵民、禁捕漁民三大群體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訴求,形成新的維穩壓力。
三、下一步安排
1、就業創業工作。積極落實各項穩就業政策,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全市就業局勢總體趨于穩定。全面強化培訓服務,持續開展育嬰師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技能。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繼續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扶持政策,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開展優質初創企業和優秀個人評選活動,鼓勵勞動者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深入開展“311”就業行動,為勞動者提供3次就業崗位推薦、開展1次就業指導、提供1次免費技能培訓。
2、社會保障工作。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加快建設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啟動走村入戶調查,對區域內戶籍人口參保情況全面摸底,掌握應保未保、應繳未繳、重復參保、有參保意愿等人員情況,持續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宣傳,積極引導各類從業人員和城鄉居民積極參保繳費,實現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多方位多渠道做好離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工作。加強基金監管,開展基金自查,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管理,做好社會保險欺詐案查處、執法和案件管理工作。
3、人事人才工作。堅持人才強市發展戰略,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活力。將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企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作為引才重點,招聘崗位適當向高校應屆畢業生傾斜,做好人事考試招聘、考選工作。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定向培養農村急需專業技術人員。落實沅江市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二十條”要求,鼓勵企業引進高職稱、高技能型人才。持續落實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做好工資調整、晉級晉檔工作。
4、深化改革工作。牢固樹立改革大局觀,準確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進社會保障領域改革。根據省、市改革工作要求,集中力量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工作。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全面落地和平穩實施。持續鞏固企業社會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工作。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繼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推動完成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
5、勞動執法工作。綜合運用協商、調解、仲裁、監察等各種手段,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完善勞動用工備案工作機制,加強勞動管理,規范勞動用工。繼續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專項執法檢查整治,暢通舉報投訴通道,及時處置欠薪問題。全面落實好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工資專戶管理銀行代發、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政府應急周轉金、舉報投訴、行政與司法聯動、向社會公布重大欠薪案件和黑名單等制度,不斷健全欠薪零容忍的制度體系,確保今年實現基本無欠薪目標。
6、行業扶貧工作。堅持就業、社保同向發力,確保人社扶貧工作落到實處。加大就業扶貧車間建設扶持力度,給予崗位補貼、社保補貼、以工代訓等支持;健全常態化的勞務協作機制,不斷深化“點對點”有組織的勞務輸出。落實社保扶貧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確保應保盡保。落實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員以及政策規定的其他繳費困難人員代繳政策,為其代繳全部或部分養老保險保費,2020年10月前全面完成代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