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2021年民政工作總結
      發布時間:2022-01-21 11:19 信息來源:民政局 作者: 瀏覽量:
          2021年以來,全市各級民政部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指示,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及上級民政部門相關要求,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踐行了“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宗旨,積極推進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2021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社會救助專項治理,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4320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233元;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580元/月,人均補助水平提高到374元。城市特困人員生活標準提高到754元/月,農村特困人員生活標準提高到5616元/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指導標準從65元/月提高到70元/月。今年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印發宣傳冊,通過電視臺、網絡對兜底保障政策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確保政策深入人心。尤其是禁捕退捕漁業村,做到政策家喻戶曉。強化跟蹤服務,開展動態管理。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度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嚴重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群,分層分類實施常態化幫扶。符合低保條件的、特困人員條件的,及時納入,符合臨時救助的,及時救助。同時,完善公開公示措施,確保社會救助工作公平、公正,維護廣大困難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全市共有養老床位4410張。公辦養老機構23所,其中農村敬老院21所,社會福利機構2所。已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個,使用面積在80平方米以上,設置日間休息床位6張以上。居家養老服務點47 個,使用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上,均設置“兩室一房一場一廚”,滿足老年人實際服務需求。基本養老服務補貼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執行到位,民辦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按每個床位100元/年的標準予以了落實。持續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專項行動,養老服務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總投資828萬元,新建養老床位100張,其中護理床位80張的黃茅洲鎮中心敬老院項目已建成。積極加強養老機構風險防控,針對胭脂湖養老公司和閣老養老公司,依法介入全面審查核驗工作,推動企業發揮主體作用,堅決做到不到萬不得已不允許爆雷、不發生群體性上訪事件、不發生個人極端事件和重大負面輿情,目前兩個群體均處于可控范圍。
          (三)繼續深化殯葬領域改革。一是確保了火化率和公墓入葬率100%。2021年,全市5252名死亡人員全部實行了火化,火化率達到100%,享受惠民殯葬政策3844人次,減免群眾基本喪葬費用760萬元。死亡人員中絕大部分入葬公墓,部分實行了生態葬,火化后違規土葬的個別情況都得到了及時整改處理,目前按規定入葬比例達到100%。二是鞏固了殯改工作機制。堅持喪葬全程監控,建立了完整的工作管控體系。發揮督查監察威力,3個督查小組全覆蓋巡查,及時發現處理問題,營造高壓態勢,效果顯著,今年督查中發現的300多例大小問題都得到了整改。強化各級領導干部責任,殯葬改革指揮部、督查組、各鎮街、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等各級干部,做到了責任明確,促進了工作到位。三是持續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特別是對主要公路、河道兩邊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硬化大墓、活人墓及宗族墓地進行遷移、拆除和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治四類大墓442處。四是推進第一、二殯儀館建設。第一殯儀館建設統合樓和食堂正在進行裝飾,內部水電及消防設施的管網鋪設。第二殯儀館建設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征地拆遷,現已動工,進場道路正在修建當中。
          (四)社會組織管理持續規范。截至目前,新成立登記社會組織14家;為落實省、市“雙減”政策,推動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新登記校外培訓機構21家;對906家社區社會組織進行備案登記。依法對2020年6月30日以前登記的社會組織進行年檢,年檢合格率達92%,年檢結果錄入“互聯網+監管”系統,接受社會監督。開展“僵尸型”社會組織整治行動,現已排查出23家。持續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活動,通過新聞網絡媒體向社會宣傳與公示,對發現的違法開展活動的組織或疑似非法社會組織逐一登記造冊,并報市行動小組辦公室甄別定性。
          (五)開展平安邊界創建活動。為進一步鞏固行政區域界限勘定成果,切實加強邊界管理,我局聯合南縣民政局共同開展“創建平安邊界·攜手和諧發展”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單、進行政策條例宣講等方式開展主題宣傳,進一步提高了邊界雙方廣大干部群眾對平安邊界建設的知曉度、參與度,為構建和諧平安鄉村打下堅實基礎。對轄區域界樁進行巡視維護,對因界樁界碑被掩埋、遮擋、損壞及時進行研究整修、清洗、描紅,確保界樁界碑完好無損。
      (六)完成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任務。按照“試點先行、依法實施、精準指導、確保圓滿”的思路,從2020年11月份開始,對全市村(居)民委員會進行了換屆選舉。截至2021年2月底,全市10鎮、2個街道、2個中心共轄150個行政村,34個社區,全部進行了換屆工作,全面實現了換屆選舉過程圓滿,結果圓滿。
          (七)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活動扎實開展。沅江市慈善總會組織開展了2021年“益行益善 益老益小”騰訊99公益日慈善募捐暨“慈善一日捐”活動,全市109個市直單位、駐沅單位、垂管理單位及2個社會團體在線上捐款172.48萬元,118個市直單位在線下捐款53.4萬元。組織實施了慈善99公益日“益行益善益老益小”之黃手環項目,聯合益陽市藍天救援隊志愿者,為全市14個鄉鎮敬老院的110位失能失智老人送去“微信黃手環”和“定位黃手環”。組織沅江市“四點半學校”開展“變廢為寶”環保手工小組服務、“防性侵、防溺水、防自然災害、防校園暴力、防拐賣”五防教育等一系列活動,共計120場次,直接服務5000余人,媒體報道80次,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響。沅江社工工作者協會積極推廣“社工+婚調志愿者”的服務模式,提高婚姻調解工作的專業性,累計接待7287對,調解和好2320對,今年啟動社工每人1天輪班,參加婚調委服務工作,已接待469對,調解和好233對。
          二、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救助資金足額保障壓力大。城鄉低保標準和救助水平、特困供養標準近年逐步提升,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按上級要求足額發放物價補貼,而上級救助資金撥付近年來沒有增加。我局將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二)養老企業金融風險仍然嚴竣。養老企業資產短期內難以交易變現,按協議退還會員本金存在很大的困難。胭脂湖和閣老養老公司均以現金方式收取養老服務金,但公司賬戶流水均未發現大額資金交易及余額,資金保管人員及存款賬戶情況不明。胭脂湖養老公司的投資會員上訪不斷,市信訪局、市長熱線轉交的信訪件絡繹不絕。
          (三)殯葬改革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一律入葬公墓的要求沒有嚴格落實,部分埋在公墓的是空骨灰盒,還有生態葬造假現象,經執法督改后才重新移葬公墓和實行生態葬。“三個倡導”除喪事辦理不超過3天的要求落實得較好外,另外兩條(喪事席面桌數控制在10桌以內,不設煙、不擺高檔酒,每桌伙食標準控制在300元以內;非親屬人員不隨禮金)還沒有得到很好落實。禁放煙花鞭炮是當前難度最大的一項工作,喪事辦理現場、公墓等地燃放煙花鞭炮現象仍很普遍。
          (四)社會組織發展水平不夠。全市人口76萬人,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3.47個,與小康社會建設指標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6個的要求存在差距。社會組織結構不合理,互益性的偏多,公益性、慈善性、服務性的偏少。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不完善,黨建經費少,黨務專干不專、業務能力不強。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一)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大“放管服”改革,權力下放。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對于特困人員,城鄉低保戶進行了檔案信息采集,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工作模式,民政局負責指導,監督檢查,充分發揮鄉鎮的主觀能動性,壓實責任,將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基本上將低保、特困供養以及小額臨時救助等審核確認權交鄉鎮。
          (二)持續推進殯葬改革。進一步強化殯改督查指導,落實工作措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整改。繼續加強對全市“四類”老墓的整治行動,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堅決禁止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和封建迷信活動。加快推進兩個殯儀館建設。第一殯儀館加快綜合樓和食堂進行裝飾,內部水電及消防設施的管網鋪設。第二殯儀館加快進場道路、火化車間、悼念廳及配套設施的建設。2022年7月1日前完成火化車間建設并投入使用,10月1日前整體竣工。
          (三)穩妥防控養老機構風險。繼續督促胭脂湖、閣老兩公司法人代表加緊籌措資金,拿出具體的還款計劃,按照協議兌現承諾。維持養老機構的正常運轉。督促公司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管理,保障養老機構的水、電、日常生活的正常供應,管理隊伍不散,服務質量不降。盡早公布公司清產核資情況。督促公司向會員代表公布公司清產核資情況。高度重視兩個公司的維穩工作,督促各職能部門和屬地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落實穩控措施。
          (四)打造星級社工站點。加強社工機構和基層社工站點黨組織建設、黨員志愿者培養等工作,發揮“五社”聯動機制,通過建立社區(村)、社會組織、社工、社區(村)志愿者和社會資源聯動機制,開展富有成效的“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社區治理”四大領域社工專業服務工作,在工作基礎較好,服務能力較強的鎮、街道(中心),打造不少于1個五星級鎮、街道(中心)社工站。
          (五)優化社會組織結構布局。重點培育和扶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行業協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到位、作用明顯的社會組織發展格局。協調各職能部門,完善相關優惠政策,確保將對社會組織的各項優惠政策及時落到實處,為社會組織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