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年度總結
(一)重點工作
1.工業經濟運行方面
1-8月完成總產值261.29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當月增速19.5%;累計增速10.7%,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完成工業稅收2.98億元,同比增長1.72%,益陽排名第2;1-9月,完成工業投資77.92億元,增速23.9%;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9.42億元,增幅-13.3%;工業投資項目入庫32個,總投資66.42億元,其中技改投資項目入庫22個,總投資46.5億元。
2.科技創新驅動方面
一是高企申報工作突飛猛進。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工作是我局的一項重要工作。為切實解決企業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人才需求、技術需求和財務數據的歸總等企業難點痛點問題,我局組織瀟湘科技要素市場沅江工作站服務服務團隊以及局機關責任股室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走訪調研和現場答疑指導。目前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66家。今年第一、二批高新技術企業申報29家,通過24家,預計第三批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8家。
二是技術合同交易圓滿完成任務。經湖南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部門認定今年10月我市完成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39.3億,同比增長461%,完成年度任務98.25%。
三是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任務不斷提升。第二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4.01億元,占GDP比重14.4%。
四是地方財政科技支出不斷提升。目前地方財政科技支出4066萬占地方財政支出336521萬比值1.21%,同比增長8.6%。
3.“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
根據益陽市政府部署安排,為推動沅江的電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度在我市范圍內投資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8600萬元。截至目前,沅江大通湖T接五星變35千伏線路工程、沅江南大-茶盤洲35千伏線路工程于2024年9月30日投入運營。瞎公塘110千伏線路工程、湖南益陽沅江瞎公塘110千伏變電站按照上級要求于2024年11月30日投入運營。項目的建設全面提升了沅江電網調節能力,實現了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助力了鄉村振興的戰略實施。
4.“送解優”行動方面
一是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益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持續為市場主體紓困增效,我市“送解優”工作結合《沅江市市級領導聯系產業鏈工作方案》制定了《沅江市2024年推進產業鏈建設“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助企紓困行動實施方案》,實現了“規模企業幫扶全覆蓋、市級領導參與全覆蓋、鎮場街道及市直單位全覆蓋”。通過深入139家企業走訪,共收集困難問題26個,益陽交辦產業鏈有關骨干企業反映的問題16個,共42個問題,對所有問題進行了交辦,落實了“一單三制”工作機制,目前已解決22個。
二是9月份為深入開展“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又制定了《沅江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深入落實“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聚焦全市“六大產業鏈”企業、骨干龍頭企業、“白名單”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經過走訪摸排企業,共收集各類問題20個,結合“園區市長日”對所有問題進行了再次現場交辦督辦,目前已解決10個。
(二)大抓落實工作
1.實施創新提升行動。①全社會研發投入上報金額14.12億元,同比增長100%,增長率益陽第一(錯年指標);②地方財政科技支出4066萬占地方財政支出336521萬比值1.21%,同比增長8.6%(年度指標,該指標目前益陽排名第7);③2023年上報萬人研發(R&D)人員(2361人),增長率益陽第一(錯年指標);④1-9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占比47%,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率4.7%(年度指標);⑤1-8月,高新技術企業實際入庫地方稅收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際入庫地方稅收總額的比例87.4%,同比增長-1.6%(年度指標);⑥1-6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4.01億元,增速14.4%(季度指標)。
2.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①規模工業增加值1-8月累計增速10.7%,高于益陽全市(9.1%)1.6個百分點(月度指標,益陽第四);②1-8月工業稅收2.98億元,同比增長1.72%(月度指標,益陽第二);③規模工業企業虧損額情況,1-8月虧損額-0.01億元(月度指標,益陽第一);④新增規模工業以及營收上臺階企業情況,1-8月益陽共計新入規企業31家,沅江新入規4家,9月24日已遞交兩家新建新投產企業資料申報入規,目前正在審核中。(年度指標,益陽第四),新增過億元企業0家(年度指標,營收上臺階企業全年目標新增過億元企業10家,益陽不排名)。⑤省級及以上產業集群情況,存量省級集群1個(船舶產業集群),1-8月船舶產業產值為81億元;增速12.6%;⑥工業投資增長1-8月增速20.5%(月報數據,益陽第四);⑦制造業入庫項目數21個,入庫投資總金額45.69億元,進度55.77%,現已完工項目26個,完成投資28.25億元(月度指標)。
二、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經濟運行方面
一是穩增長壓力較大。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受基數影響較大,二季度工業穩增長的壓力為全年最高。去年4、5、6月規工企業當月基數分別為6.74、5.35、3.56億,同期基數壓力導致我市今年增加值增速呈現一個高開低走的運行態勢,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14.7%降至三季度的10.7%。
二是增長后勁仍不足。產業鏈不夠完善,龍頭企業缺乏,對于產業鏈的帶動性和輻射力有限。新增長點較少,今年全市摸底的臨規企業中,新建新投產的項目僅有2個,且在年底前產值營收有把握達到或接近2000萬元的不到5個。
三是新增規企作用有限。從去年底至今年初新增規企中只有2家屬于新建新投產項目入規,且新入規企產值都較小,成長性不強,對工業增長貢獻有限。被國家統計局鎖定標記這一不可控因素導致企業包袱重,統計解鎖、標記等核查影響持續,7月由于榮信建材被國家統計局抽查,當月產值未被認可且核減為0,因此影響我市累計產值增速1.2個百分點。
2.科技創新驅動方面
一是財政科技支出力度不夠,1-9月地方財政科技支出4066萬占地方財政支出336521萬比值僅1.21%,益陽排名第7,按往年占比分析,需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比值達到7%左右,方可進入先進行列。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率低,第一、二批申報29家只通過24家,只凈增2家,離凈增30家高企的目標有較大差距;高企的數量影響1/2的指標評價。
三是研發投入上報數大,但認定率未知,需加強與省市統計、科技部門對接。2022年度全社會研發投入上報7億元,最終核準數僅為3.9億元,認定率只有55%,遠低于60%平均認定率。
3.“送解優”行動方面
一是企業融資難。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融資難。這背后既有銀行部門對部分行業劃為紅線,貸款支持力度不足,也跟企業的自身經營管理有一定的關系。
二是政策落實難。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但政策的落地效果和企業的實際感受之間可能存在差距,主要體現在政策支持要求過高,如大規模設備更新項目,要求企業生產設備投入2000萬元,在現行經濟形勢下,企業投入難以達2000萬元,造成項目申報符合基本條件的企業不多。
三是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不足。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方面可能存在不足,由于本市缺乏高校的原因,只能需求外部的引進和支持。
三、2025年工作打算
1.工業經濟運行方面。加快項目落地建設,著力規企培育。對準規模工業企業培育對象極度缺乏問題靶心,促推項目落地建設,盤活破產企業,培育壯大本地行業龍頭企業,針對一批有實力、有前景、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加強入規宣傳、培育力度。
2.科技創新驅動方面
一是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做好企業新增研發投入省級獎補資金申報,指導企業開展研發準備金制度備案,確保企業研發準備金備案企業達到20家。
二是實施一批科技創新項目,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圍繞船舶制造、食品加工、專用汽車、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向省以上申報科技計劃,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5個,高新技術引導項目10個,中央引導地方項目1個,技術投資類項目10個,創建湖南創新型市(縣區),申報省級農業科技園一個,攻克一批技術瓶頸難題,“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三是發展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制定、完善和認真落實促進科技進步的政策措施,高新技術企業達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50家。
3.“送解優”行動方面
一是常態高效解決問題。圍繞企業困難,形成問題收集、交辦、解決工作閉環,嚴格落實集中交辦制度。
二是惠企政策再加廣度。將惠企政策落到實處,發揮獎補資金引導作用,提振企業紓困增效的信心。繼續推進幫助企業及時了解政策信息、準確理解政策精神、充分享受優惠,根據政策調整情況,及時為企業提供更全面、更精準、更有力的政策指導。
三是問題解決再加精度。認真清理企業所反映共性、個性問題,組織企業多開展融資、項目、產銷對接、清欠工作等服務活動,對已解決的問題再次回訪,對明確時間節點進行解決問題再次跟蹤,對本級無法解決的問題再次提請上級協助解決,最大程度提升企業滿意度,最大誠意確保企業反映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