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沅江處于經濟轉型、生態重塑、奮力趕超、二次創業的關鍵期。沅江城市管理與綜合執法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城市工作“一尊重五統籌”、“城市管理工作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精神,扎實開展“五城同創”工作,建好“五宜”城市,特制定本發展規劃。
一、“十三五”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發展現狀
“十三五”是我市城市管理與執法水平顯著提高的五年,按照“長株潭益一體化、一江三路益沅桃城鎮群”的城市發展戰略構想,解放思想,創新驅動城市發展理念,強力推進城市建設,通過開展“四大市場與三治”整治,提升“六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累計投入資金60多億元,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建成城區規模22平方公里,中心城區人口達23.4萬人,在衛生秩序管理、市政設施維護、公益事業發展、法制制度建設等方面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其他方面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并于2020年10月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一是強化外包服務監管,加大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清掃保潔質量。二是對生產生活垃圾全天候收集清運,及時處理。日平均收集垃圾量超過180噸。垃圾填埋場日平均填埋垃圾接近400噸,填埋區日均處理滲濾液約150噸,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2、實事投資惠民利民,公益事業有機發展。一是鋪設和改造供水管網多達60千米;升級改造現有自來水廠,建好三水廠,年均供水可達3千萬噸左右,自來水用戶達7.3萬余戶,建成水管網總長度超過320千米,水質檢測合格率高達99.72%。二是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超過4萬噸,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高達96%。三是加快清潔能源推廣步伐,建成益陽至沅江的天然氣長輸管線及沅江城區管線達80公里、CNG汽車加氣站兩座,天然氣用戶4.5萬余戶,城區天然氣普及率達到85%。
3、城市秩序管理有效,城市治理扎實推進。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工作重點,開展以治臟、治亂、治違“三治”為重點的城區環境衛生秩序綜合整治。五年來共糾正各類違章2萬余次,處理違章業主3千余人次,拆除違章棚亭近5百余處、大型墻體廣告4百余處;進行法規宣傳80日,發放宣傳單6萬余份,開展各類市容秩序整治行動近兩百次;在市區主要街道劃停車位2千余個;開展規劃執法“鐵錘行動”268次;動用大型機械、運輸車輛和拆違設備等737臺次,拆除違章建筑1506處,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立案處罰違建項目16處,罰沒資金1600萬元。
4、完善市政設施建設,城市應急保障有力。現建成瓊湖路、沅江大道、桔城大道、新源大道等主次干道近百條,道路總面積超過80萬平米。先后對城區所有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累計面積超過56.5萬米進行“白改黑”改造升級;下水管道疏浚長度超過61千米;城區麻石板和普通地磚人行道板進行維護維修面積超過18萬平米。強化城區防內澇的監測與管理,完善城市防內澇應急處置預案,有效的預防城市內澇事情發生。
5、加速園林綠化提質,市民幸福指數提升。大力加強對城區行道樹的栽植改造、公園綠地綠化的提質換代、園林基礎設施與景觀亮化設施及林蔭道停車場的更新升級建設。中心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504萬平米,綠化面積約458萬平米,行道樹近1.5萬棵,公園綠地面積達98萬平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約8.2平米/人,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8%,綠地率達到了34.7%。新增公園亮化景觀設施240處、林蔭道停車位80個,改造公園基礎設施30多處。
6、科學美化亮化管理,城市面貌“美麗動人”。一是開展戶外廣告集中整治,對城區10條主干道所有臨街門店廣告招牌實行規范管理和提質升級改造。二是加強對城區“牛皮癬”的管理,城區10條主要道路“牛皮癬”實行社會化管理,由專業清潔公司清除清洗。三是中心城區每個社區設置了10塊便民公益廣告張貼欄,科學解決亂貼亂畫現象。四是建成城區路燈2858基、太陽能路燈188基、綠化景觀燈1150盞、總功率達269.7千瓦,供電線路達(包括G234線沅江段)185千米。路燈亮燈率超過98%,完好率高達99%以上。
7、建立健全管理辦法,文明執法有法可依。出臺《沅江市城市規劃區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沅江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沅江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沅江市公園管理暫行辦法》、《沅江市市民文明公約》、《關于加強城市管理的通告》等文件和規定,為依法管理和文明執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市容市貌還遠離預期。一是“門前三包”流于形式。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成功后,一些職能部門、社區及門店常態化“門前三包”責任意識淡化,忙于被動應付式檢查,流于形式。二是停車秩序混亂影響交通安全。由于市區私家車輛增長迅速,配套停車場嚴重不足,私家車主規范停車意識淡薄,導致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到處都有亂停亂靠的車輛,部門聯動執法成果不佳。三是垃圾轉運時效堪憂。由于外賣、網購等的興起,城區垃圾增長顯著,清掃轉運垃圾隊伍未得到加強,垃圾中轉運輸設備未得到有效配備,致使清掃收集的垃圾長時間擺放路邊,得不到及時轉運和處理。四是出店與占道經營頑癥難消。各類店鋪店主規范經營意識淡薄,圈地占道,出店經營習以為常,屢禁不止。五是渣土運輸亂象經常發生。渣土運輸車輛違規上路、臟車上路、帶泥上路,亂倒建筑垃圾,屢見不鮮,屢禁不止,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六是夜市漫酒見縫插針,油煙污染屢禁不止。商戶規范化經營意識淡薄,隨意擺攤設點,推車為攤、搭棚為店,遍地開花;大部分夜市漫酒與露天燒烤,油煙直排,煙霧彌漫,至今有的還沒有安裝凈化設備,有的即使安裝也不用,造成油煙污染。
2、基礎設施亟待升級。一是環衛配套設施十分薄弱。現市區日產垃圾180噸,高峰期日產300噸,清掃轉運配套跟不上產出,處理壓力大。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滯后,建筑垃圾、餐廚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還剛起步。二是市政基礎設施維修乏力。破損的人行道、路沿石、樹穴圍、下水道等設施得不到及時修復。三是停車場、停車位嚴重短缺。生態與規模化公共停車場建設還在初始階段,停車位增長速度嚴重跟不上私家車輛的迅增速度;機關庭院、小區的地下停車位還未有效對外開放。
3、存量違建違搭未有效清理。一是存量違建處理緩慢。安置房超寬、超層現象普遍,歷史遺留包袱很大,難以按期卸下。二是執法難度持續加大。存量違法違章建筑歷史成因復雜,拆除時間緊迫,依法拆除程序繁瑣,導致執法難度持續加大。
二、“十四五”城市管理與執法發展趨勢分析
1、城市空間大拓展,要求城市管理思路進行新變革。作為長株潭益現代都市區衛星城市,沅江市的城市化進程加快推進,城市空間范圍和城市人口規模急劇擴大,城市化率已經達到53.8%。從原來的農業縣城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小城市,沅江的城市管理思路需要隨之變化,按照現代城市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要求,突出內涵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能力科學化、常態化、精細化與智能化。
2、“五城同創”,要求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基礎設施持續改善。“五城同創”的高標準要求,對沅江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十三五”期間開展的城市“四治”工作雖然成效顯著,但距離目標仍有一定差距,水環境、垃圾處理、大氣環境、交通情況等依然是城市管理的短板,需要城市管理領域以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嚴格的標準,在管理體制、管理能力、管理規范等方面與其他示范城市接軌,進一步提升硬件設施水平。
3、依法治國新方略,要求管理執法水平提升新高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為城市管理和城市綜合執法改革提供了新動力。必須主動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以城市管理現代化為指向,加快推進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下移,建設一支秉公執法、文明高效的執法隊伍。
4、信息技術大發展,要求城市管理技術手段智慧化。現代信息經濟和網絡技術等為城市管理的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要抓住智慧城市發展新機遇,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進產業智慧化和智慧產業化“兩化融合”,推動城市管理向精細化智慧化邁進。
三、“十四五”城市管理與執法的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配合沅江市總體發展戰略,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以打造“五城同創”與“五宜”城市為主線,秉持人城和諧、法治昌明、智慧綠色的城市管理理念,實現城市管理高效、科學、精細、卓越,實現“城市管理,讓生活更美好”。
(二)工作布局
城市管理水平與建設市委“五城同創”、“五宜城市”目標要求相適應,以一流城市為標桿,構建比較完善的城市綜合管理體制和全民共管的城市治理機制。促使城市“五化”長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面貌有較大提升、城市管理領域的“四治”難題有效破解、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推進城市公共服務科學化和城市智慧化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法制化、現代化、精細化、人性化水平,城市管理與智慧水平相比“十三五”大幅提升。
(三)主要任務及工作目標
1、實施生態環境保障工程,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生活環境。實現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目標,確保垃圾減量排放,提高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深入開展“五廢共治”。創新垃圾分類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垃圾分類收運能力、大力提高垃圾綜合處置能力。優化合理布局城區公廁,提高市民出行方便。通過新建智慧公廁、壓縮式垃圾收集站、環衛車輛停車場、清洗站、環衛作息點(室)、餐廚垃圾處理站、建筑垃圾消納場,對垃圾填埋場進場道路進行“鋼板路”改造升級及周邊環境治理提升滲濾液處理改擴容設備,添置運輸填埋等設備、置環衛垃圾環保收集作業車輛,確保城區生活垃圾清運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潔化率100%。完善城區污水管網建設,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
2、加快數字化、智慧城管建設。實現城市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創建數字化城管信息平臺,向智慧城管建設邁進,用科技手段管理城市。啟動和完成智慧城管、智慧市政、智慧水務、智慧街面管控、智慧亮燈、智慧垃圾分類體系、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智慧停車等的研究與建設。
3、規范戶外廣告設置,打造整潔優美的廣告示范街。加強城市序化管理,加強戶外廣告管理,科學編制規劃,堅持嚴格審批、整體規劃、有序開發的基本原則,規范戶外廣告管理設置,突出區域規劃和業態需求。通過對主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區域內的各類違章戶外廣告進行全面排查和清理整治,包括違規設置的LED燈箱以及破損廣告、條幅、櫥窗小廣告等。打造以金融路、永興路、巴山路等多條規范性“廣告示范街”。
4、加快市政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與管網配套步伐。通過對城區背街小巷所有道路進行“白改黑”及市政基礎設施維修改造,新建雨污分流管網及易澇點泵站,確保防水防澇、城區市政公用設施完好率95%以上。
5、全面推進城區園林綠化建設。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對現有城市園林、公園的綠化改造,構建園林綠化城市生態走廊。利用現有的苗圃場建設一個城市園林植物廢棄物處理消納場,更新換代城區六湖公園(包括浩江湖)、G234沿線綠地苗木樹種、改造城區綠地綠化景點、確保所有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全部達到4A標準。到2025年,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5萬平米,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到829萬平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平米,主要指標全部達到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
6、著力提高城區供水能力,建立和諧的生活環境。通過對“三水廠”提質改造、“城區供水管網新建和提質改造”、“新建城市智慧水務平臺”三個方面提高供水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城市供水。管網在線測壓點和水質在線監測點達到全覆蓋,確保新表首檢率和水表輪換達標率均達到100%,計劃停水公告率達到100%,管網搶修達標率達到95%以上。
7、推廣城市亮化節能工作。通過新建路燈,節能改造城區主次干道(包括背街小巷)以及公園景觀亮化路燈管線及現有路燈,確保城市道路裝燈率100%,城區路燈亮化率99%以上。
8、加快城市燃氣事業建設和管理。加快清潔能源推廣建設步伐,繼續“沅江城區-新灣-南嘴-草尾-陽羅-南大-漉湖”主干管網及城區中壓管網建設,定期對燃氣存儲設備和運輸管理巡檢,發現破損、漏氣等問題及時修補,確保存氣、運氣、用氣的安全監管智能化。
9、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升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水平。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市級統籌管理功能,加快建立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通過添置城管執法設備、“牛皮癬”清理機等專業設備,新增城管執勤崗亭,加大城管隊伍素質建設等提升城市綜合執法水平。
四、“十四五”城市管理執法的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一是建立健全組織機構。要全面實現“十四五”專項規劃目標,主要領導是關鍵,由一把手親自抓。各機構負責建好“十四五”規劃目標推進表及任務書,對標對表,穩步推進、逐一實施。二是加強督查、建立考評和獎懲機制。市城管執法局督查股加強巡檢督查力度,對系統各單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督辦,定期發出督查通報,及時整改,將考評和獎懲機制納入城市管理年度績效考核目標。
(二)資金保障。一是建立政府財政投入機制,隨城市建設加快、規模擴大、任務增加、養護標準提高和管理手段更新而相應增長投入的機制。二是建立市場調價機制,建立清掃保潔、市政維護、園林綠化養護、行政執法工具的更新與維護動態合理調整機制。三是創新多元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完善特許經營制度,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城市管理政府特許經營項目,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范圍。
(三)輿論保障。通過媒體發聲、新聞宣傳、電子顯示屏、短信微信、發放調查問卷、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意見、百姓呼聲、市長熱線、局長信箱、信訪制度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發揮全社會的智慧力量,為城市管理與執法獻計獻策,提高各級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廣大市民對城市管理與執法的了解和認識,部門聯動,整體發力,營造全社會參與城市管理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