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和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優化配電網架結構,全面提升配電網供電能力,充分利用能源資源,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有效提高電力和能源產業投資效率,保持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特制訂沅江市“十四五”電力及綠色能源發展規劃。
一、“十三五”能源發展現狀
(一)能源生產現狀
1、風能源。沅江市風能資源較為豐富,風能資源開發前景可期。多年平均風速2.44m/s,多年月平均風速在1.95m/s~2.62m/s之間變化,風能資源開發條件較好。益陽地區首家正式投產運營的風力發電項目,由湖南虹潤風電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沅江華順漉湖風電場項目(4.99萬千瓦)已并網,月發電超過1000萬度。截至2020年底,沅江市擁有1座風電場,即柴下洲風電場。同時,根據《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組織開展分散式風電試點工作的通知》湘發改能源〔2019〕761號文件要求,沅江市成功申報泗湖山、黃茅洲、共華、新華風電場試點項目。
2、太陽能源。沅江市光熱資源較為充足,光伏產業項目成效凸顯。年平均氣溫為16.9℃,太陽輻射強度較弱,年日照時數1743.5小時,年輻射總量6000兆焦耳每平方米。已引進大唐華銀、粵電集團、特變電工、通威新能源等大型企業參與沅江市漁光互補光伏產業開發。2019年由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益陽北港長河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10萬千瓦)已于2019年12月底并網發電。擁有賽維分布式光伏、蘭天武陵、新港光伏電站共3座大型分布式光伏電站,擁有小型企業分布式發電5座、個人分布式光伏發電118座,總裝機容量225.879MW,年發電量3.0276億kWh。折合3.72萬噸標煤,占全市能源消費量的3.5%。
3、生物質能源。引進湖北凱迪公司建設1×30MW生物質發電項目(前期工作)。萬材新能源、益材新能源、安華貿易、興欣生物能源、農森科技、民晟科技等生物質能源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營。如農森科技擴建升級8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項目,益材新能源的生物質碳聯集中供熱項目等。生物質顆粒產量達到20萬噸以上,沅江市10蒸噸以下的鍋爐全部替代用煤。
(二)能源消耗現狀
“十三五”期間,沅江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2016年完成-3.30%,2017年完成-6.29%,2018年完成-2.89%,2019年完成-3.20%,至2020年已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雙控目標進度。
(三)電網建設現狀
“十三五”期間,全市加大了對電網的投資力度,累計投入3.2億元資金進行電網建設和改造。完成35千伏變電站增容改造10MVA主變5臺,6.3MVA主變1臺,改造35千伏線路12公里,新建35千伏線路5公里;完成110千伏線路2條,新建110千伏變電站3座,新建110千伏線路50公里;完成5個10千伏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新建低壓線路長度3.449千米,改造低壓線路長度28.883千米;城鎮新增配電臺區64臺,總容量16.0MVA。截至2020年底:
1、220kv以上變電站。共有4座220kV公用變電站為沅江市供電,分別為:220kV沅江變、220kV迎豐橋變、220kV濱湖變和220kV明山變。其中220kV迎豐橋變位于迎豐橋鎮附近,所屬供電區域為中心城區。
2、110kv電網。共有110kV變電站9座,主變14臺,變電容量583.5MVA。其中,110kV公用變電站7座,主變12臺,變電容量510.5MVA。共有110kV線路13回,總長度為251.613km。其中,110kV公用線路11回,總長度為237.913km。
3、35kv電網。共有35kV變電站11座,其中公用變電站7座,全部位于D類供電區域,均為戶外雙主變變電站,共有14臺主變,變電容量83.95MVA。35kV公用線路9回線路,長度77.31km,全部為架空線路。
4、10kv電網。共有10kV公用線路93回,線路總長度2110.248km,其中架空線路總長度2068.521km,電纜線路總長度41.727km。
5、多元化負荷供電。共有電動汽車充電設施9座,總容量5600kVA。
其中,國網湖南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充電樁容量240kVA、沅江市鴻泰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有限公司的沅江紙廠路口充電樁容量1430kVA、一中南校充電樁容量800kVA、沅江市公共汽車公司的四路車終點站充電樁容量630kVA、益陽湘運新能源充電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沅江分公司的湘運汽車站內充電樁容量1000kVA、益陽市湘運新能源共華站充電樁容量250kVA、益陽市湘運新能源南大站充電樁容量400kVA、湖南晨威高科有限公司泗湖山站充電樁容量800kVA、朱述軍草尾站充電樁容量50kVA。
(四)天然氣儲銷現狀
“十三五”期間,沅江天然氣銷量增幅較大,天然氣銷量從2015年的1500萬m3,至2020年末銷量達到2000萬m3,銷量增長500萬m3,增長量高達33.33%。現有儲氣能力50萬m3。
二、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能源發展在歷經“十三五”闊步向前發展后,即將迎來“十四五”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
從國際格局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跌宕,大國博弈加劇,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面臨深刻調整,經濟下行風險加劇,發展不確定性增大。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突破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3%,天然氣進口1288億m3,對外依存度達42%。國際原油、LNG運輸時刻面臨大國地緣博弈的影響,加大了我國油氣安全風險。
從國內格局看,“十四五”我國將由中等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轉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深刻變革。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消費增長動力轉移,對用能品質和服務提出更高要求,還將拉大用能負荷峰谷差,進一步加劇用能峰谷矛盾。作為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我國將100%落實應對氣候變化承諾,實現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電力和天然氣替代煤炭和石油是大勢所趨。科技競爭高地搶占激烈,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新基建”全面推進,儲能、氫能技術不斷突破,“云大物移智”、5G、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與能源領域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能源發展動力轉換,培育新的增長點。
從省內格局看,湖南省無油乏氣,處于全國一盤棋統籌,一旦出現全國油氣緊張,對其沖擊遠大于其他省份和地區。逆全球化對湖南省制造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制造業用能占全省比重超40%,可能導致能源需求下行,逆全球化引發產業鏈、供應鏈縮短,本地化、區域化加速,則帶動湖南省內需不斷增強,促進能源需求穩步增長。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和治理現代化加速推進,要求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同步邁向現代化。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能源開發利用問題
1、風能、太陽能項目投產的總產能僅占全市能源消費量的3.5%,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潛力有待進一度挖掘。同時,已經成功申報的沅江市泗湖山、黃茅洲、共華、新華風電場試點項目,應優化前期工作程序,落實投資意向,盡早開工和投產。
2、油氣儲運設施服務能力面臨短板。2025年末,沅江天然氣年銷售量預計將達4000萬m3,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屆時儲氣能力須達到200萬m3,而沅江市50萬m3儲氣量和單向氣源的現狀,將無法有效保障沅江市市民安全穩定用氣服務工作。
(二)區域節能管理問題
園區企業145家,規模以上企業108家,以紡織和服飾業、船舶制造業、以加工金屬為工藝的制造行業(金屬制造和智能制造)、食品行業為主導行業,產值能耗高于行業能耗平均水平。隨著園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園區的能源消耗將進一步加大的客觀趨勢,對“十四五”期間實現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園區,依靠能源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的目標,優化區域節能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1、110-35千伏電網。截至2020年底,沅江市中心城區110kV電網容載比為2.26,110kV黃茅洲變電站為2020年12月新建變電站,只有一臺50MVA主變。110kV丁家壩變電站現狀10kV間隔利用率超過80%,不能通過N-1校驗。
2、中壓配電網。主要是網架結構問題。截至2020年底,沅江市中心城區10kV公用線路38回,存在單輻射線路17回,不滿足“N-1”的線路24回。沅江市公用10kV線路聯絡率為55.26%,輻射型接線模式無法轉供負荷,此外沅江市21回聯絡線路中有7回10kV線路無法通過線路“N-1”校驗,屬于無效聯絡。沅江市10kV線路“N-1”通過率僅為36.84%,處于較低水平。
3、農村配電網。一是供電能力問題。共有110kV變電站4座,分別為110kV黃茅洲變、110kV草尾變、110kV寶和變和110kV南大變。共有35kV變電站7座,分別為35kV八形岔變電站、35kV茶盤洲變電站、35kV赤山變電站、35kV共華變電站、35kV三眼塘變電站、35kV泗湖山變電站和35kV五星變電站。從總體來看,沅江市農村地區供電能力較弱,無法滿足未來負荷發展需求。二是電網結構問題。截止2020年底,沅江市農村地區10kV公用線路共計55回,主干線路平均分段數2.24,平均供電半徑11.09km,10kV線路聯絡率20%,“N-1”通過率3.64%。沅江市農村地區電網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聯絡率較低導致線路無法通過“N-1”校驗。受變電站布點及地貌特征影響,部分10kV線路供電半徑過長。三是供電質量問題。沅江市農村地區共存在低電壓問題21592戶,用戶側有長期低電壓問題的戶數≥5戶的臺區共有417個。低電壓影響用戶用電質量,造成農村供電問題的高投訴率。
四、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三高四新”戰略引領,堅持遠近結合、適當超前工作基調,圍繞電力、能源安全發展、清潔發展、高效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優化能源結構和能源供應體系為統領,最大限度的實現能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二)發展目標
能源產業發展能較好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能源產業結構得到逐步優化,新能源產業在全市能源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能源儲備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電網建設滿足用電需求,民生用能得到全面加強。
1、配電網規劃目標。(1)以目標網架為引導,優化配電網架結構。中心城區110kV電網“N-1”通過率達到100%,農村地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網架優化調整,縮短10kV供電半徑。全市10kV線路“N-1”通過率不低于50%,基本形成架空多分段單聯絡為主的網絡結構提高供電質量。縮短低壓供電距離,全面消除低電壓、“卡脖子”臺區。(2)遠近結合適度超前,全面提升配電網供電能力。大幅提升戶均配變容量,滿足多元負荷接入需要,城區5公里服務半徑的充電服務網絡,保障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充換電設施無障礙接入需要。(3)優化選型合理配置,提高電網裝備水平。對中心城區內架空線路廊道受限區域,10kV線路可以采用電纜。推進配電網設備標準化,優化設備序列,簡化設備類型,推行技術標準規范化、功能模塊化、接口標準化。實現配電網裝備水平升級,開展配變臺區綜合節能改造提升電能質量,全面淘汰S7及以下高損耗配變,加大架空線路絕緣化改造力度,集中建設區新建架空線路絕緣化率達到100%。提升配電網智能化水平。實現配電自動化100%覆蓋,實現可控可觀。
2、能源消費目標。“十四五”期間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費增量、能源消費增長率均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通過有效推進風力、光伏發電利用,擴大天然氣應用范圍,提高非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到2025年,沅江市煤品燃料消費占比控制在55.0%以內,非化石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0%。園區“十四五”期間能源消費總量、能源消費增量、單位GDP能耗強度降低率均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五、重點任務
(一)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增強電網安全保供能力
1、110千伏電網。加快110kV變電站建設,提高規劃區110kV電網變電容量,新建變電站2座,新建工程新增變電容量100MVA。提高容載比水平,提高電網供電能力,緊隨經濟發展腳步。在滿足負荷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布點,優化110網絡結構,合理劃分變電站供電范圍。
2、35千伏電網。根據農村區域負荷發展情況,嚴控35kV變電站布點,改造變電站2座,凈增容量13.7MVA。新建線路3條,新增架空線路共計15km。通過新增110kV變電站布點出線解決農村地區供電半徑過長問題。
3、10千伏電網。改造10kV老舊線路518.867千米。市中心城區新建改造配變31臺,新增配變容量8.09MVA,以解決城區配變重過載問題,滿足負荷的發展需求。整村改造推進項目2個,新建架空線路3.46km,新建配變7臺,新建配變容量0.8MVA,改造配變5臺,改造配變容量0.48MVA,凈增配變容量0.82,新建低壓線路長度3.449千米,改造低壓線路長度28.883千米。
4、多元化負荷供電規劃。以城市發展為導向,逐步完善布局建設中心城區及交通樞紐區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9座,總容量5400KVA,重點支持沅江鴻泰(沅江市公交車停保場及首末站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一中南校充電站、一中北校充電站、蓮子塘充電站、工業園公交總站充電站等4個站點,沅江雙豐加油站的南大膳鎮站點,紅聯智能充電站的馬良北路1088號站點,湘運新能源車充電服務有限公司的共華鎮原鎮政府院內、南大汽車站、沅江百合車站等3個站點的充電樁項目建設。
(二)加快油氣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可靠的供應網絡
以市場為導向,逐步延伸“益沅次高壓輸氣管線”至“南嘴鎮”,與“忠武線”的川氣進行對接,實現雙向氣源;加快城市管網建設,增加儲氣量“100m3的LNG儲罐7個(氣化量可達42萬m3)”和“500m3的LNG儲罐5個(氣化量達150萬m3)”,為天然氣利用提供穩定氣源,努力完善市內天然氣供應網絡。
(三)穩步推進新能源,進一步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
1、有序發展風電。在充分考慮生態保護的前提下,有序推進風能開發。風能開發布局綜合考慮風能資源、電網接入條件以及已開展前期工作項目的深度等因素,重點布局推進黃茅洲、共華、新華、南大膳、龍潭溝、泗湖山等風電項目建設。
2、推進太陽能多元化利用。太陽能開發從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開發向綜合利用開發轉變,發揮太陽能利用對扶貧開發的帶動作用,推進太陽能的多元化利用。重點布局推進大唐華銀益陽八形汊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沅江大榨欄湖漁光互補發電項目、沅江場部河漁光互補發電項目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支持建設以“自發自用”為主要方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在適合建設光伏發電的貧困鄉村,積極推進光伏扶貧項目建設,促進貧困人口增收。
3、綜合利用生物質能。以有序推進沅江凱迪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實施和投產為契機,積極推進生物秸稈發電、生物質氣化、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等生物質開發。
(四)強化區域節能監管,深入開展放管服管理改革
堅持節能審查與事中事后監管相結合。嚴格節能審查與節能監察,加強節能管理,促進科學合理利用能源,從源頭上杜絕能源浪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能源“雙控”目標任務完成的長效機制。
1、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明令禁止的落后產能項目,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及節能驗收,促使項目節能措施落實到位。
2、鼓勵已投產企業加強節能改造。推廣地源/水源熱泵技術,鼓勵商貿商場、賓館酒店、寫字樓等樓宇建設地源/水源熱泵冷水機組。鼓勵重點用能企業開展節能技改、能源審計、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節能降耗的措施,經過驗收后,每家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3、優化園區項目節能審查及事后監管。園區項目積極落實省市有關節能管理工作要求,全面落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把建立健全能源消費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雙控”機制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強化節能管理,建立并健全節能管理制度,改進工作方式,提升節能工作質量和水平,推動節能工作的持續發展,建立節能審查行業分類管理清單。
(五)推進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營造行業和諧氛圍
開展電力安全文化建設,促進電力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逐步建立電力安全文化建設責任體系、培訓教育體系、管理監督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等,把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企業安全生產奠定基礎。通過宣傳教育、學習培訓,使安全理念轉化為行動自覺,使安全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凝聚、輻射作用,為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提供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支持。全面落實國家、省級各項支持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從財稅、投融資、土地、價格等方面制定實施促進沅江市能源加快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申報中央和省級預算內和專項建設基金。利用民營資本優勢,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能源領域推廣應用,推動民營資本參與到電網升級改造、新能源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充電站、加氣站等的用地政策支持力度,適當增加能源發展用地。
(二)加快項目推進。加強能源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和政策協調,建立能源項目庫,實施有效儲備、滾動開發。著力推進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對產業發展拉動提升明顯的重大能源項目,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項目,嚴格建設項目核準和備案制度,形成更加科學、規范、透明的管理辦法。
(三)注重人才培育。積極開發應用能源先進技術,提高創新能力。把技術創新作為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整合能源產業現有研發、制造、教育資源,加快人才培養,完善技術和產業服務體系。使可再生能源達到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
(四)強化安全保障。牢固樹立能源安全意識,切實落實能源安全責任,建立完善能源安全預警和問責機制,確保能源安全。加大對能源安全保障的資金支持力度,強化能源安全常態管理,進一步完善能源供應應急處理指揮體系和保障體系,加強石油、天然氣管線等能源通道的安全保護工作。
(五)做好節能引導。加強節能宣傳教育,將節能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網絡,開辟專欄,切實加強對節能工作的宣傳和引導,以加強節油節電節水為重點,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組織開展創建節能型機關、企業、社區、學校等活動,積極承辦高層次、高規格、高水平的清潔能源發展研討會及展覽會。推廣試點示范,通過建設清潔能源示范項目,積極推廣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