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政辦發〔2024〕3號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沅江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沅江市落實“八大行動”總體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第十八屆49次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沅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3月20日
沅江市落實“八大行動”總體方案
為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益陽市委七屆五次全會和沅江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及省、益陽市、沅江市《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抓住年度經濟工作的主要矛盾,找準工作抓手,推動沅江市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特制定落實“八大行動”總體方案。
一、主要目標
產業培育加力提速。農業基礎地位持續穩固,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7%。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制造業企業利潤持續提升。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加快融合,促進服務業增加值穩定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逐步提高。
創新動能持續提升。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轉化一批高價值科技成果,確保完成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各項指標任務。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以上,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達3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4%。
需求潛力有效激發。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充分發揮好投資對穩定經濟增長、優化供給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的關鍵作用,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實現進出口總額增長6%。
改革攻堅實現突破。聚焦重點領域改革,力爭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領域有標志性成果。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圍繞市場準入、要素獲取、權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集中力量解決主要問題,集成一項制度、治理一片區域。聚焦綜合成本降低,以降低物流、稅費、融資等成本為核心,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經營主體結構更加優化,各類優質經營主體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到2024年末,全市實有經營主體達到6萬戶以上,其中企業達到1.13萬戶以上,“個轉企”達到201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0家;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獨立核算建筑業企業達到18家;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3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4家;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達到5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新增外商投資企業2家;外貿實績企業22家。
區域發展更趨協調。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國家戰略,加快對接東接東融發展戰略,積極融入益沅桃城市群,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力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全市城鎮化率提高0.7個百分點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持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城鄉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優勢互補性進一步增強。
安全底線守穩守牢。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沅江、法治沅江、美麗沅江,安全生產“兩爭一確!蹦繕说玫綄崿F,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案件依法穩妥處置,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快構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重污染天氣同比下降,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民生保障更加可感。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高質量完成2024年省定“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和市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項目,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養老、教育、醫療、住房等重點領域保障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二、重點任務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聚焦“一個主題”,堅持“三大戰略”,做實“四篇文章”,建設“五個沅江”,突出“六個聚焦”,大力實施“八大行動”。
(一)大力實施產業培塑行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做強六大支柱產業,做特“四水農業”為牽引,圍繞構建“6+N”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產業項目支撐工程,大力推進鱘龍江湖農文旅三產融合等“十大產業項目”,激活創新動能,優化產業生態,推動我市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快推進綠色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擴能提質增效,持續推進“智賦萬企”行動,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做強做優裝備制造、船舶制造、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產業集群,推動向百億級先進產業集群躍升。培育壯大數字產業、新能源、新型建材、大健康等新興產業。支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依托中聯重科、亞光科技、鑫海股份等企業,實現關鍵環節重點項目的突破。組織完善優勢產業鏈招商圖譜,針對主導產業與短板瓶頸開展延鏈、補鏈、強鏈。
(二)大力實施創新提升行動,力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立科技型企業培育庫,健全“科企—高企—小巨人—上市領軍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落實企業研發獎補政策,辦好創新創業大賽沅江初賽,爭取在省、益陽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新突破,支持6條產業鏈骨干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著力強化平臺能級、攻關水平、人才支撐、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啟動科技專項經費獎補實施方案調整,強化項目負責人責任制,更大力度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落實科技金融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科技創新領域銀企融資對接,全年開展科技金融培訓或銀企對接會2次以上。大力推進湘智回歸、校友回湘,強化校地企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
(三)大力實施激發需求行動,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動能。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進出口的支撐作用。通過優化政策、創新業態、豐富活動、完善城鄉商業體系、構建新型信用監管機制等方式,拓展新型消費、擴大傳統消費、發展服務消費。實施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謀劃推進一批升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重大項目,促進六大支柱產業集群發展。扎實推進省、益陽市重點項目進度,力爭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強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的融資、用林、用地保障和獎補資金兌現,促進民間投資項目順利實施。加強專項債項目謀劃和儲備實施,力爭全年實現中央投資1億元以上,專項債券7億元以上。大力落實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校友回湘、湘智興湘,用好敲門招商、網絡招商、資本招商等方式,提升招商精準度。積極宣傳推介重點境內外展會平臺,開展市場精準對接、貿易主體擴容、平臺賦能提能、進口擴規強基。加快申報湖南自貿試驗區協同聯動區,培育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推進服務保障提升工程,加強跨境電商海外倉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外貿工作協作聯運機制,提升外貿綜合服務水平。
(四)大力實施改革攻堅行動,持續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各項要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綜合運用政策、金融等多種手段,深化降成本改革。穩妥落實國家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開展財源建設提質行動,推進財政重大專項清理。落實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2024年重點任務,全面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的政策規定。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專項行動,開展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專項清理,推進政務失信懲戒、“首違不罰”柔性執法。建好用活“湘易辦”,提升“一網通辦”服務能力。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國有“三資”改革,用好用活“湘信貸”平臺,擴大有效投資。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五好”園區建設。深入推進民營經濟“六個一”行動,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標志性舉措。
(五)大力實施主體強身行動,持續增強市場發展活力。繼續加大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實施“新增規模工業企業”行動、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倍增工程,建立健全定向培育企業名錄和后備企業庫,助力新增一批民營規上企業和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加強產學研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5家以上。建立“鏈主+專班”推進機制,做強裝備制造、船舶制造、綠色食品、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新能源等六個優勢產業鏈。大力推進湘(益)商回歸,打造“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升級版,持續推出“情暖湘商”清明五一篇、中秋國慶篇等,引導更多市外湘商企業并帶動產業鏈企業回沅江入駐產業園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大力開展返鄉創業主體培育行動,力爭2024年新增0.3萬個以上返鄉創業主體。依托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等項目,有針對性地培育返鄉創業人才。常態長效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及時調度解決企業反饋的生產經營、發展要素等問題,提升涉企政務服務質效。
(六)大力實施區域共進行動,持續優化生產力布局。以做優做強做大縣域經濟為主抓手,加快融入東接東融戰略,落實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重點任務,推進城鄉協調發展。落實全省“三強三百”方案,進位沖刺“三強三百”縣。持續深化與長沙市產業創新協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新引進長沙溢出產業項目2個以上。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完善城市政公用設施、基礎公共服務和產業配套功能,增強城區綜合承載能力、輻射帶動能力,提高市域人口就地城鎮化水平。持續完善城鄉路網,加快推進S313漉樂線南大膳鎮新建段、G234白沙大橋西分流輔道、旅游資源產業路、農村公路大中修及安防工程等項目建設。不斷夯實航運基礎設施,推動航道疏浚、港口碼頭建設。加強生態保護治理,持續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加快建設南洞庭湖濕地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項目,有序推進濕地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后續建設,強化珍稀候鳥棲息地巡護監管,保護區域生物多樣性。貫徹落實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精神,狠抓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完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我市問題年度整改任務。深入實施“五千工程”,健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防范化解村級債務風險。
(七)大力實施安全守底行動,持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健全“一件事”全鏈條監管責任體系,深入開展交通、消防、;、煙花爆竹、工貿企業、特種設備、建筑施工(含自建房)、燃氣、能源、園區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強化重大安全風險源頭管控。推行專家診查、行業互查、企業自查、問題曝光“三查一曝光”舉措,全覆蓋排查、“零放過”整改,做到風險有效管控。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落實既定化債舉措,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壓實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推進涉眾金融領域重大風險主體“清零”。積極穩妥推進重大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工作,加大力度開展“追贓挽損”,高質量推進司法程序和善后處置。扎實做好“保交樓”工作,全力抓好項目竣工交付進度、質量安全和“交房即交證”。守牢社會穩定底線。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矛盾糾紛調解處理,持續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攻堅行動。守牢生態環境底線。鞏固拓展上級督查交辦突出問題整改成果。持續開展“夏季攻勢”,深入實施防范化解重大生態環境風險隱患“利劍”行動,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八)大力實施民生可感行動,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省定“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和市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施項目為牽引,在養老、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建成1所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向陽花”行動,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新生兒提供疾病免費篩查與診斷,改擴建普惠托育服務機構,提高優生優育水平。提高殘疾人等困難群體救助標準,為特殊群體提供家居改造等生活保障。提供就業用工社保“三合一”數字服務,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建設老年助餐服務點,創辦老年大學,提高老年家庭適老化改造等養老服務水平。強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市鎮村三級應急廣播工程,提升基層防災能力。實施數字政務提質增效惠民工程,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解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住房困難問題,加強農村公路提質改造、水源整治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各部門協同配合的“八大行動”工作推進機制,由市長總牽頭,每個行動建立工作專班,由分管副市長作為牽頭人;在制定“1個總體方案+8個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指標、任務和職責分工。各牽頭單位要建立組織推進機制,研究制定具體工作舉措,逐項抓好落實。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推動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二)實行清單管理。各部門要結合職能職責,對本方案明確的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本領域推進實施的項目清單、任務清單或政策清單。明確落實“八大行動”的具體責任單位、牽頭負責人,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推進。
(三)強化調度考核。圍繞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進展情況,建立落實“八大行動”聯席會議制度和定期工作調度機制,原則上市長至少半年調度一次,常務副市長至少每個季度調度一次,各牽頭副市長一月調度一次,相關情況及時報市聯席會議辦公室。各級各部門要將本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納入本部門年度重點工作計劃,主要領導定期調度,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困難。將實施“八大行動”納入2024年市政府大抓落實督查激勵范圍,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等進行通報表揚。
(四)注重宣傳引導。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服務平臺、政務新媒體等媒介,及時發布實施“八大行動”有關信息,宣傳成績亮點和好經驗、好做法,合理引導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凝聚發展合力。各專班原則上需全年在本行動的省級專班內刊上發表至少4篇以上典型經驗稿(內宣),在中央、省級主要媒體平臺上(僅限CCTV1、CCTV13、新華社、人民網、人民日報、湖南衛視、湖南日報)發表至少4篇以上宣傳稿(外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