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沅江市2020年政務管理服務工作要點》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0-05-15 10:10 信息來源:政務公開辦 作者:政務公開辦 瀏覽量:

       

      沅政公〔20204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場、蘆葦場,市直各單位:

      《沅江市2020年政務管理服務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沅江市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514

       

      沅江市2020年政務管理服務工作要點

       

      根據中央、省、益陽市“放管服”改革決策部署和《益陽市2020年政務管理服務工作要點》要求,以“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總抓手,持續打造行政審批服務改革升級版,進一步優化營商政務環境,全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實現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和推動沅江“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主動服務復工復產

      (一)促進惠企政策落地見效。按照益陽市2020年政務管理服務工作要點要求,在沅江市政務服務旗艦店頁面開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專欄,并與國家和省平臺對接,同步發布推廣,推進服務事項一站辦理。在市政務服務大廳設立復工復產專窗,并完善公共服務專區。在12345熱線平臺設立專席,做好政策解讀、答疑解惑,促進惠企政策落地見效。(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長熱線辦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二)創新辦事方式。總結推廣疫情防控期間政務服務經驗做法,積極推行線上全程辦、預約錯時辦、特事秒批辦、容缺承諾辦、專人輔導辦、主動幫代辦等辦事方式,抓緊梳理一批與企業復工復產、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率先實現全程網辦,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優質政務服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二、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

      (三)推進跨域通辦。重點推動“一件事一次辦”跨域縱向通辦和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村級全覆蓋,通過“數據跑路”、“幫代辦人員跑路”和“郵政雙向專遞跑路”等方式,著力打通服務基層群眾最后一百米,逐步實現全市“老百姓辦事不出村(社區、管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四)升級智能導辦。梳理已公布事項證照種類、場所性質、場地面積、區域環評、投資金額等情形和審批要求,形成智能式菜單,實現自助在線框選和智能匹配;迭代升級“一件事一次辦”平臺智能導辦功能,開發導辦地圖,在平臺上增設網辦指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五)推進線上線下同質辦。進一步規范政務服務事項,做到事項名稱、實施依據、申報材料、辦理條件、辦事流程、辦理時限、收費標準、表單等要素線上線下統一,積極推進申報材料和審批結果規范化、標準化、等效化,推進線上線下同質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六)深化固化制度成果。按照“一次告知、一次表單、一次聯辦、一次送達”要求,開展全流程辦理環節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一件事一次辦”專窗管理運行規范;進一步建立健全“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相關制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三、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七)縱深推進簡政放權。積極承接省下放政務服務事項,重點圍繞“一件事一次辦”推進全鏈條放權;按照省、益陽市要求,落實向園區和鎮場街道持續賦權的各項工作;完善和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按要求建立健全并動態調整縣、鄉兩級權責清單,梳理發布全市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和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加快推進村(社區)政務服務事項指導性目錄的編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司法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高新區,各鎮場街道負責)

      (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各要素和辦事指南共性要素標準化。進一步完善一次告知的文件規范和表單規范,通過窗口告知、微信端告知、旗艦店平臺端告知、二維碼告知等方式,切實讓企業和群眾全面知悉辦事流程、材料、費用、時限等信息。(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監局依職責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九)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按照省、益陽市要求進一步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面確保部門審批服務職能向一個股室集中,審批服務股室向政務大廳集中,審批服務事項向政務大廳和電子政務平臺集中;審批服務事項和人員入駐政務大廳到位,部門對政務服務大廳窗口授權到位,審批服務電子監察到位。(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十)落實落細重點事項“256”限時辦結制。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確保將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申領發票三個環節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辦理時間全部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六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控制在省定要求之內,即: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城市基礎設施—線性工程類)78個工作日、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房屋建筑及城市基礎設施非線性工程類)82個工作日、社會投資建設項目(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工程類、工業投資項目除外)64個工作日、工業投資和中小型社會投資建設項目(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的房屋建筑類)52個工作日、實行區域評估的帶方案出讓土地的社會投資房屋建筑項目40個工作日、其它類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礎設施工程項目 100個工作日以內。(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監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人防辦)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十一)探索建設中介服務超市。依托省統一建設的中介服務超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事項錄入、單位進駐、流程梳理、辦事指南編制、業務監督和信用監管等各項工作。(市發改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十二)實行減證專項行動。按“六個一律”精神,全面清理政府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在行使行政權力和提供公共服務時要求行政相對人提供的所有證明材料,最大限度精簡不合法、不合理以及為規避責任、轉嫁矛盾而要求提供的各種證明材料,最大力度優化證明材料開具的辦事流程,高標準建立政府部門業務對接信息共享機制,全力打造證明材料精簡規范、辦事流程方便快捷、服務群眾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司法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四、進一步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

      (十三)推進“智慧政務”建設。按照省“數字政府”建設的統一部署和沅江市創建新型智慧城市實施方案總體安排,一是按照國家、省和我市政務信息資源相關標準進行政務信息資源的采集、存儲、交換和共享工作,堅持“一數一源”、多元校核,推動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交換體系。二是推動建設全市統一的數據中心,為全市應用系統提供規范、統一的數據和服務。三是加強探索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技術應用,完善政務信息基礎支撐體系,打造數據驅動的數字政府框架,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十四)全面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國務院令第716號),推動網上政務服務由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實現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全程在線、一網通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者涉及國家秘密等情況外,政務服務事項100%納入一體化平臺查詢、辦理。2020年各部門網上辦理深度三級以上(含三級)事項比例要達到70%以上。一是不斷優化網上政務服務流程。以減時限、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減費用為著力點,優化簡化部門內部審批環節和業務流程,推廣“容缺審批”。二是持續優化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功能。打造市、縣、鄉鎮(場、街道)、村(社區、管區)四級跨界協同、運轉高效的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綜合服務平臺,并推進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三是全力整合網辦資源。對各部門的網辦平臺、網辦小程序再摸底,梳理匯總后,集中整合在旗艦店和微信公眾號上,方便群眾尋找,真正實現一體化平臺一站式進入四是努力推進政務數據有序共享。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權威高效的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對接協調機制,并依托市一體化平臺加快梳理、匯聚、轉化各級各部門存量增量電子證照數據。五是組織開展網辦事項深度的逐項測試、體驗。適時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第三方機構做好體驗式辦理活動。(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十五)繼續辦好管好政府網站。堅持集約融合辦網、安全規范管網,嚴格網站開辦整合流程,規范域名管理,抓好內容建設,推進資源集約,加強監管評價,實現政府網站健康有序發展。全面完成政府網站集約化國家試點任務,用好試點成果;挖掘利用政府網站信息資源庫價值,推進政府網站數據治理和開放,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研判處置輿情、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各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十六)加大“互聯網+監管”工作推進力度。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統一部署,完成“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應用工作,推動市直相關部門監管事項全部納入在線監管平臺運行和管理。協同編制重點監管數據目錄清單,提升監管行為數據覆蓋比率,推進監管平臺數據匯聚共享。進一步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領域監管、聯合監管和非現場監管機制,突出抓好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和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依職責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五、持續完善政務服務線下平臺體系

      (十七)進一步加強政務服務大廳功能建設。進一步規范市本級政務大廳管理,普遍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加強“一件事一次辦”專窗管理,規范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窗口設置,增設政策兌現窗口和政務公開專區。進一步完善前臺后臺有機銜接、受理辦理無縫對接、業務運行集約高效、評價監督有力有效的運行機制,切實發揮好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為企業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服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負責)

      (十八)加強鎮場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建設。落實沅江市全面小康決勝年行動方案和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工作要求,延伸電子政務外網至市域內所有村(社區、管區),持續推動各職能部門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場、街道)、受理權限下放到村(社區、管區),指導鄉鎮(場、街道)和村(社區、管區)科學設置服務窗口,建立和完善便民服務、代辦代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推行幫(代)辦服務。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十九)進一步加強入駐窗口管理。注重加強窗口日常管理,重點圍繞規范服務、作風紀律、考勤考核等,健全制度、強化監督,堅持每天對大廳各窗口的工作紀律、環境衛生、服務規范等方面,進行定時和不定時現場檢查,建立巡查日志,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各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二十)全力做好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沅江市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和《沅江市營商環境大優化行動方案》,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配合做好復制推廣借鑒京滬兩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落實落細優化營商政務環境的各項工作,切實優化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水平。積極落實益陽市對區縣市營商環境評價相關工作,把握評價要領,不斷提升評價效能。(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依職責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二十一)建好用好“好差評”制度。貫徹落實《關于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意見》(國辦發201951號),進一步完善“好差評”制度,延伸評價觸角,逐步實現“好差評”對政務服務層級、事項、渠道全覆蓋;建立數據、差評處置監督機制,規范差評處置程序,確保差評件件整改落地;推動政務服務“好差評”納入績效評估。市直各部門自建業務系統應按照“好差評”工作要求,做好相關系統配套改造工作,并按照省“好差評”數據匯聚規范,將評價數據統一歸集到“一網通辦”“好差評”平臺。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二十二)著力推動行政效能提升。建立健全智能化、規范化行政效能監管體系,加強行政效能電子監管系統應用管理,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實時在線監管全覆蓋;進一步完善紅黃牌預警糾錯機制,強化時效監管,推動行政審批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較法定辦理時限提速率進一步提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二十三)持續推進12345政務服務客服號建設。按照省、市要求,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嵌入政務服務全流程,規范熱線服務流程標準,豐富、更新知識庫,拓展數據支撐能力;推進政務服務熱線整合,增強12345政務服務客服號影響力。市長熱線辦牽頭;市直相關單位,各鎮場街道負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