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法人單位量質齊升 市場活力持續增強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5-2041898 發布機構:沅江市統計局 發文日期:2025-03-03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五年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進展,法人單位數量持續攀升,更多吸納從業人員;企業生產效率有效提升,經營規模穩步擴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數字經濟發展壯大,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

        一、單位數量大幅增加,吸納更多從業人員

        五年來,我國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迸發,帶動就業增長。2023年末,全國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1.2億個,比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增長43.1%,年均增長7.4%。其中,法人單位3327.0萬個,增長52.7%;個體經營戶8799.5萬個,增長39.8%。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共吸收從業人員6.1億人,比2018年末增長14.3%,年均增長2.7%。其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4.3億人,增長11.9%;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1.8億人,增長20.3%

        二、勞動生產效率提升,經營規模穩步擴大

        五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企業生產效率提高,營業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資產規模進一步擴大。2023年,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442.6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50.2%,年均增長8.5%。人均營業收入122.0萬元,比2018年增長34.6%,年均增長6.1%2023年末,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1439.1萬億元,比2018年末增長57.4%,年均增長9.5%

        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五年來,第三產業規模繼續擴大,成為支撐經濟增長、促進高質量就業的重要力量。2023年末,全國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從業人員和資產總計占全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79.3%61.7%82.5%,分別比2018年末上升0.5個、6.7個和1.5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253.8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68.3%,比第二產業增速高37.0個百分點。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數量快速增長。2023年末,全國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5.3萬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分別比2018年增長57.4%43.1%,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比重分別上升2.0個和2.4個百分點。

        四、數字經濟發展壯大,企業創新步伐明顯加快

        五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2023年末,全國共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291.6萬個,從業人員3615.9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8.4萬億元。企業研發投入較快增長,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中,開展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有15.1萬個,比2018年增長4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2.1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61.9%R&D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54%,比2018年提高0.31個百分點。法人單位專利申請量持續攀升。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156.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1.4萬件,分別比2018年增長63.6%65.1%

        五、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中西部地區法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占比提升

        五年來,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區域發展均衡性進一步增強。2023年末,東部地區[1]擁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1794.1萬個,吸納從業人員2.2億人,占全國的比重分別比2018年末下降2.0個和1.8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法人單位1370.6萬個,占全國的比重為41.2%,比2018年末上升2.0個百分點,其中,中部地區占比22.0%,西部地區占比19.2%,分別上升1.4個和0.6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地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3.1%20.1%,分別上升1.1個和0.8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區域[2]、沿黃河流域九省(區)[3]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分別為1387.2萬個和885.1萬個,分別比2018年末增長56.6%60.8%,兩區域法人單位數占全國的比重分別上升1.0個和1.3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區域、沿黃河流域九省(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別增長12.1%15.5%,均快于全國平均增速。

        (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

        注:

        [1]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2]長江經濟帶區域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

        [3]沿黃河流域九省(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