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為規范信用信息修復工作,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進一步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現將國家 發改委關于《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試行) 》第58號令轉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益陽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
2023年4月3日
失信行為糾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復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信用信息修復工作,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 進一步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根據《中共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 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建立完 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 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 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 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 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信用主體依法享有信用信息修復的權利。除法律、法 規和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文件明確規定不可修復的情形外,滿足 相關條件的信用主體均可按要求申請信用信息修復。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信用信息修復,是指信用主體為積極改 善自身信用狀況,在糾正失信行為、履行相關義務后,向認定失 信行為的單位(以下簡稱“認定單位”)或者歸集失信信息的信 用平臺網站的運行機構(以下簡稱“歸集機構”)提出申請,由 認定單位或者歸集機構按照有關規定,移除或終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的公示,是指歸集機構整合相關信用信息并記于 信用主體名下后,對依法可公開的信息在信用網站進行集中統一 公示。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的失信信息,是指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 目錄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中所列的對信用主體信用狀況 具有負面影響的信息,包括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行政處罰信 息和其他失信信息。
本辦法所稱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是指以法律、法規或黨中 央、國務院政策文件為依據設列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第五條 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中國”網站以及地方 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網站(以下統稱“信用平臺網站”)開 展信用信息修復活動,適用本辦法。
有關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建立的信用信息系統開展信用信 息修復,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黨中央、國務院文件對信用信息公 示和修復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條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指導信用信息修 復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負責統籌 協調指導轄區內信用信息修復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 工做好信用信息修復相關工作。
第二章信用信息修復的主要方式
第七條 信用信息修復的方式包括移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終 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和修復其他失信信息。
第八條 移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是指認定單位按照有關規定, 將信用主體從有關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中移出。
第九條 終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是指歸集機構按照有關規定, 對正在信用網站上公示的信用主體有關行政處罰信息終止公示。
第十條 修復其他失信信息,按照認定單位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依據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建立信用信息修復制度 的,由認定單位受理相關修復申請。
尚未建立信用信息修復制度的領域,由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 心受理修復申請。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作出決定后,在全國信 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更新相關信息。地方各級信 用平臺網站的運行機構配合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做好信用信息 修復相關工作。
第三章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的修復
第十二條 移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申請由認定單位負責受理。
第十三條 認定單位應當嚴格按照已建立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制度規定,審核決定是否同意將信用主體移出名單。
第十四條 “信用中國”網站自收到認定單位共享的移出名單
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終止公示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
第四章行政處罰公示信息的修復
第十五條 以簡易程序作出的對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行政處罰 信息,信用平臺網站不進行歸集和公示。
以普通程序作出的對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行政處罰信息,信 用平臺網站應當進行歸集和公示。被處以警告、通報批評的行政 處罰信息,不予公示。其他行政處罰信息最短公示期為三個月, 最長公示期為三年,其中涉及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生產、 消防領域行政處罰信息最短公示期一年。最短公示期屆滿后,方 可按規定申請提前終止公示。最長公示期屆滿后,相關信息自動 停止公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信息,同一行政處罰決定涉及多種處罰 類型的,其公示期限以期限最長的類型為準。行政處罰信息的公 示期限起點以行政處罰作出時間為準。
對自然人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平臺網站原則上不公示。
第十六條 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 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相關程序終結前,除行政復議機關或人 民法院認定需要停止執行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不暫停公示。
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程序終結后,行政處罰被依法撤銷或變 更的,原處罰機關應當及時將結果報送信用平臺網站。信用平臺 網站應當自收到相關信息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撤銷或修改相關信
息。
第十七條 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認為信用平臺網站對其行政處罰 信息的公示內容有誤、公示期限不符合規定或者行政處罰決定被 依法撤銷或變更的,可以向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提出申訴。經 核實符合申訴條件的,申訴結果應在七個工作日內反饋,信用平 臺網站應當及時更新信息。
第十八條 提前終止公示對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行政處罰信息, 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完全履行行政處罰決定規定的義務,糾正違法行為;
(二)達到最短公示期限;
(三)公開作出信用承諾。承諾內容應包括所提交材料真實 有效,并明確愿意承擔違反承諾的相應責任。
第十九條 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申請提前終止公示行政處罰信息, 應當通過“信用中國”網站向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提出申請, 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行政處罰機關出具的說明行政處罰決定書明確的責任 義務已履行完畢的意見,或者其他可說明相關責任義務已履行完 畢的材料;
(二)信用承諾書。
第二十條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收到提前終止法人和非法人 組織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的申請后,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 材料齊全且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要求
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信用主體予以補正,補正后 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
第二十一條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七個工 作日內確定是否可以提前終止公示;對不予提前終止公示的,應 當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法律、法規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規定了附帶期限 的懲戒措施的,在相關期限屆滿前,行政處罰信息不得提前終止 公示。
第五章信用信息修復的協同聯動
第二十三條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應當保障信用信息修復申 請受理、審核確認、信息處理等流程線上運行。
第二十四條 地方信用平臺網站運行機構應當配合國家公共信 用信息中心做好工作協同和信息同步。
第二十五條 信用平臺網站與認定單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 示系統、有關行業主管(監管)部門信用信息系統建立信用信息 修復信息共享機制。信用平臺網站應當自收到信用信息修復信息 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更新公示信息。信用平臺網站應當在作出信 用信息修復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修復信息共享至認定單位 和相關系統。
第二十六條 從“信用中國”網站獲取失信信息的第三方信用 服務機構,應當建立信息更新機制,確保與“信用中國”網站保
持一致。信息不一致的,以“信用中國”網站信息為準。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應當對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信息更新 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不及時更新修復信息的機構,可以暫停或 者取消向其共享信息。
第六章信用信息修復的監督管理與誠信教育
第二十七條 信用主體申請信用信息修復應當秉持誠實守信原 則,如有提供虛假材料、信用承諾嚴重不實或被行政機關認定為 故意不履行承諾等行為,由受理申請的單位記入信用記錄,納入 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認定單位及時共享,相關信用記錄在 “信用中國”網站公示三年并不得提前終止公示,三年內不得在 信用平臺網站申請信用信息修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 任。
第二十八條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申請修 復的信用主體收取費用。有不按規定辦理信用信息修復、直接或 變相向信用主體收取費用行為的,依法依規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 責任。
第二十九條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信用信息 修復工作的督促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責令改正。
第三十條 充分發揮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信用服 務機構、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作用,及時闡釋和解讀信用信息
修復政策。鼓勵開展各類誠信宣傳教育,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涉及信用平 臺網站的信用信息修復相關規定,凡與本辦法不一致的停止執行。
發送: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 生產建設兵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單位。 |
|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
2023年1月16日印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