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發展和改革局2021年度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3-1628324 發布機構:沅江市發改局 發文日期:2023-05-25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一、部門基本概況

      (一)機構設置情況

      沅江市發展和改革局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是綜合研究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和主管全市價格工作的綜合經濟部門;屬全額撥款正科級行政單位,加掛沅江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牌子;根據職責職能,共設19個內設股室,分別為:辦公室(法制股)、財務股、政工人事股、綜合規劃股(經濟體制改革股)、工交投資股(市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發展股、農業農村經濟股、服務業和經濟貿易股(高新技術產業股)、社會發展股(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股)、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股(能源管理辦公室)、市兩型社會建設辦公室、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股、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股(利用外資股)、價格收費管理股(市價格監測調控股)、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股(評估督導股)、糧食產業發展和調控股(國民經濟與裝備動員辦公室)、糧食和物資儲備股(軍糧應急管理股)、糧食和物資監督檢查股、行政審批改革股;另設4個二級機構,分別為:市項目前期服務中心、市價格認證中心(市價格成本調查隊)、市糧油檢驗站、市糧食與物資儲備中心。

      (二)人員情況

      沅江市發展和改革局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全額撥款行政單位,核定編制數為50人。截止20211231日,我局納入部門預算編制158人。其中在職人員81人,離退休72,遺囑5人;局黨組班子成員7人,其中局長1人,副局長6人。

      (三)主要工作職責

      1. 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統籌協調相關總體規劃、區域規劃與專項規劃。提出全市國民經濟發展、價格總水平調控和優化重大經濟結構的目標、落實相關政策的措施,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的建議,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

      2. 研究全市宏觀經濟運行、總量平衡、經濟安全和總體產業安全等重要問題并提出落實宏觀調控政策的建議,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調節國民經濟運行。

      3. 匯總全市社會資金總體運行情況,參與貫徹落實財政、金融、土地政策并綜合分析政策執行效果。組織實施產業政策,監督檢查產業政策的執行;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宏觀調控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產業、創業等投資基金的發展和協助完善相關制度。

      4. 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全市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全市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有關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實施,會同有關部門搞好專項改革之間的銜接;指導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和改革試驗區工作,協調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工作。

      5. 擬訂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執行政策的措施。規劃全市重大建設項目和生產力布局,按規定權限審批、核準、審核、備案、協助申報重大建設項目、外資項目、境外投資項目。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戰略、規劃、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的目標和執行政策的措施;指導和監督國外貸款建設資金的使用,引導民間投資方向;牽頭組織編制特重大自然災害的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協調有關重大問題;研究提出市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負責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實施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指導工程咨詢業發展。

      6. 組織執行綜合性產業政策,負責協調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并銜接平衡相關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負責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平衡;協調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現代農業改革;負責制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研究執行新型工業化和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措施;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執行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重大政策,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協調解決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7. 貫徹落實國家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開發建設的政策措施,研究分析區域經濟發展情況,組織編制區域規劃;負責統籌促進洞庭湖區生態經濟區加快發展的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落實,承擔市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領導小組有關具體工作;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以工代賑規劃和計劃;參與研究擬訂全市城鎮化發展戰略和執行重大政策的措施。參與制定開發園區發展規劃和落實相關政策的措施。

      8. 承擔重要商品總量平衡和宏觀調控,編制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平衡計劃并監督執行,根據經濟運行情況對計劃進行調整;擬訂重要戰略物資儲備規劃,負責組織收儲、動用、輪換和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管理糧食、棉花和食糖等儲備。牽頭負責全市物流發展工作,擬訂現代物流業發展戰略、規劃,協調物流業發展重大布局。

      9. 貫徹執行國家、省和益陽市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管理的政策法規;制定并組織實施全市糧食流通發展規劃,組織指導糧食市場體系和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承擔全市糧食流通宏觀調控的具體工作,負責糧食流通行政管理,指導協調政策性糧食購銷和糧食產銷合作;研究提出全市糧食和物資儲備規劃、儲備品種目錄建議,管理全市糧食、棉花、食糖等戰略物資和救災物資儲備;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倉儲管理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指導科技進步、技術改造;組織指導糧食流通、加工行業安全生產,承擔所屬物資承儲單位安全生產的監管責任;擬訂并組織實施全市儲備基礎和糧食流通設施建設規劃;保障軍隊糧食供應;負責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監督檢查,組織實施糧食庫存檢查工作;承擔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日常工作;負責全市社會糧食流通和儲備物資的統計工作;監管所屬單位的國有資產。

      10. 負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政策銜接。組織擬訂社會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擬訂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執行人口政策。參與執行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民政等發展政策。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提出落實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協調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及政策的執行。參與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

      11. 研究分析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研究提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的建議,牽頭擬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組織擬訂發展循環經濟、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規劃、落實政策的措施并協調實施。參與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協調生態建設、能源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政策的建議。綜合協調節能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

      12. 編制和執行全市價格改革規劃,組織實施價格政策。監測、分析市場價格形勢,組織實施價格總水平調控。管理國家、省列名管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藥品和醫療價格除外),監管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承擔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價格監測和法定物品及服務的價格認定工作;依法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特殊時期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負責價格公共服務工作;負責規定權限內的價格、收費及政府購買服務的成本調查和監審。

      13. 協調推進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化,牽頭落實有關鼓勵市場主體投資,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政務、法制、商務、信用等環境,優化重點項目建設環境;指導全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相關工作,承擔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有關工作。

      14. 研究提出全市能源發展戰略和改革建議。擬訂能源發展規劃、執行產業政策的措施并組織實施;監測能源發展情況,銜接能源生產建設和供需平衡;負責能源預測預警,發布能源信息,參與能源重大建設項目規劃布局,參與能源運行調節和應急保障;組織協調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前期工作。統籌協調農村能源發展政策與規劃。

      15. 制定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劃、執行政策的措施,統籌推進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促進信用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協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大問題。

      16. 擬訂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戰略和規劃,協調有關重大問題;組織編制全市國民經濟動員和裝備動員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有關工作。

      17. 依法負責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督管理,指導、協調、監督各法定監管機關依法履行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執法職責。指導協調全市招投標工作;審批、核準招標項目的招標范圍、招標方式、招標組織形式,依法查處招標投標活動中的違法行為。

      18. 負責全市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工作。

      19. 完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部門整體支出管理與使用情況

      (一)基本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1.基本支出的主要用途范圍及資金的管理情況

      2021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1174.61萬元。其中:人員經費支出1042.48萬元;公用經費支出132.13萬元。

      人員經費支出分為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其中工資福利支出910.84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社會保障繳費等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131.64萬元,主要包括:退休費、撫恤金、獎勵金、生活補助等支出。

          公用經費支出分為商品和服務支出和其他資本性支出。其中商品和服務支出116.43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電費、水費、郵電費、差旅費、維護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勞務費等;其他資本性支出15.7萬元,主要為辦公設備購置。

      2.年初總預算收支情況

      2021年年初預算總收入986.08萬元。其中:經費撥款986.08萬元。預算總支出986.08萬元。預算收支平衡。

      3.本年財政撥款預算追加及年度可用財政撥款預算指標情況

      2021年追加撥款679.4萬元。其中:工作先進獎金和績效獎金164.7萬元,撫恤金及優撫支出42萬元,公車補貼17萬元,南灣湖軍產移交補償資金45萬元,項目經費410.7萬元。

      2021年其他收入221.65萬元。其中:洞庭湖生態整治先進獎勵款、老干部黨費返還1.33萬元;“中國好糧油”品牌建設專項資金、最低價糧食監管費、縣級儲備糧監管工作經費等220.32萬元。

      4.年度預算收入決算情況

      2021年決算收入1887.13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1665.49萬元,其他收入221.65萬元。

      5.年度預算支出決算及結余情況

      2021年決算支出2153.93萬元,其中:基本支出1174.61萬元,項目支出979.32萬元。

      年初結轉和結余284.07萬元,年末結轉和結余資金17.27萬元,其中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17.27萬元。本年年末結轉和結余資金17.27萬元全部為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

      6.本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

      2021年三公經費預算數為16萬元,決算數為15.8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15.8萬元,比去年減少0.79萬元,減少4.75%,減少原因是厲行節約,減少開支。無公務運行用車運行維護費及因公出國(境)費。

      (二)專項收入和支出管理及使用情況

      我單位2021年項目收入996.6萬元,其中項目專項經費撥款財政收入490.88萬元,其他收入221.65萬元,年初結轉和結余284.07,實際項目支出979.32萬元,年末結轉和結余17.27萬元。我單位的項目支出主要用于爭取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全市立項爭資工作經費、節能及兩型社會建設工作經費、重大項目續建資金、洞庭生態經濟區建設工作經費、易地扶貧工作經費、優化環境專項工作經費、刑事案件涉案物價格鑒證工作經費、糧食執法工作經費、“中國好糧油”品牌建設等工作經費。

      三、部門整體支出管理情況

      我單位建立了機關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按照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規范單位的收支。經費的開支管理及費用報銷均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規定,堅持勤儉節約,確保資金的規范使用與安全。對項目資金的實施、資金投向及調度安排、固定資產購置及交付使用進行跟蹤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

      四、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情況

      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奮力建設洞庭湖核心城市”的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履行發展改革工作職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市重點立項爭資、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優化營商環境、糧食行業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1、立項爭資情況

      202155個責任單位,根據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國家擴大內需的各類投資政策,搜集經濟政策信息、項目信息,圍繞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等重點領域向上級爭取各類資金53.6億元,占益陽市下達我市任務45億元的119%。

      2.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重點項目建設指標完成情況:2021年,我市重點建設項目共125個,總投資276.5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6.81億元,1-12月完成投資102.58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5.96%%。其中產業項目48個,年度計劃投資42.05億元,1-12月完成投資44.65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6.18%;基礎設施項目60個,年度計劃投資46.64億元,1-12月完成投資49.04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5.14%;民生環保項目17個,年度計劃投資8.12億元,1-12月完成投資8.89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09.48%

      3、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12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3.25億元,同比增長13.6%,排益陽第一名。其中,產業投資104.67億元,同比增長18%,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60.4%,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工業投資64.2億元,同比增長0.3%;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3.25億元,同比增長125.7%;房地產投資16.49億元,同比增長7.5%

      4、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

      一是推進政務服務,加快事項辦理,加快政務服務平臺對接應用推進政務服務標準、規范、便利化。不斷強化網上辦理深度,目前我市網上辦理深度三級以上比例已達86%。全面推進政務服務大廳“綜合窗”改革,落實“四減一優”,推行各類便民服務。加強政務服務“好差評”建設,評價滿意率100%。高標準建設政務公開專區,在全市政務服務大廳建設13個高標準政務公開專區。二是規范涉企執法,優化法治環境。推行“服務型”執法,深入企業,進行法治宣傳和“法治體檢”活動。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制度,全面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強審批事項管理,建立健全縱向聯通,橫向協調的監管體系,實現了“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經營的干擾。四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助力企業發展壯大。由人民銀行沅江支行牽頭指導各商業銀行開展精準對接,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讓利1億多元,開辟綠色通道,為民營企業提供首貸咨詢、續貸受理審批及其他投融資服務,精簡審批流程30%。五是構建“親”“清”關系,支持企業發展。深入開展企業幫扶,嚴格落實《沅江市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等政策措施,定期開展專項督查,確保各項政策全面落實到位,充分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六是深化監督檢查,狠抓問題整改,開展專項督查,基本實現“一月一督查、一月一簡報”。截至目前,共印發工作簡報、督查通報13期。今年以來,市營商辦已交辦督辦問題及上級移交線索共計80件,涉及企業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企業成本降低等多方面,持續跟進,要求迅速整改,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5、“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情況

      今年年初,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工作會議,落實會議精神,收集整理各有關單位報送的修改后的“十四五”專項規劃、楊市長提問的答復和總規圖片資料。經過多輪對各相關單位的意見征集、資料補充,進一步分類統計、整理,不斷完善了規劃及重大項目庫。8月,《沅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印刷成書,分發至各有關單位。收集、匯總、分析各單位數據,起草《關于下達沅江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通知》。研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22年計劃指標;起草打造產業強市措施;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半年度和年度報告的撰寫。

      6、糧食安全與發展工作

      一是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成16萬噸各級儲備糧食輪換出庫工作,確保新糧入庫倉容。二是嚴守食品安全底線,做好糧食品質安全工作。我市完成2021新收獲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和質量測報采樣數量為77個指標;督促市糧食行業協會對我市主要大米品種開展國檢,及時掌握我市糧油品質信息,確保市內流通糧油品質合格。三是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優化地方儲備糧品種結構和輪換方式、發揮儲備糧輪換收購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調動各民間多元主體入市,開展市場化收購,實現轄區內糧食收購全部市場化。截止到12月,全市收購中晚稻149896萬噸,其中國企入庫57877萬噸,入統民營企業收購92019噸,糧食收購市場秩序井然,糧食市場價格平穩,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初顯成效。四是積極開展糧食產銷合作。指導市內糧食經營企業建立穩定的省外銷售渠道,糧食銷售量穩步增長。支持引導糧食經營企業開通線上銷售渠道。天下洞庭、春糧米業、旭泰米業等線上銷售平臺已經建成運營,銷量穩步增長。五是加強糧食項目建設,完成了“沅江大米”產業發展規劃編制;支持“中農虹光現代農業”項目建設,打造省內一流糧食產業園;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搞好大米深加工、搭個伙自熱米飯生產線建設;搞好沅江農特產品綜合產銷孵化平臺建設。

      7、物價工作情況

      一是做好價格管理工作。規范中小學教育管理、規范環衛收費管理、規范交通服務收費、規范農村飲水價格、規范及調整天然氣價格、規范代轉供電終端價格、規范及調整各項收費項目。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及時取消或降低和放開了一批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認真做好價格監測工作,充分發揮服務職能,每周價格監測工作人員定期到農資市場、蔬菜市場、農產品市場、糧油交易市場、超市、加油站等10個采價點,對糧油類、蔬菜類、農資類等1260種商品價格信息進行采集,做到每周上報一次至三次。從無遲報、漏報現象。二是認真做好價格認定工作。我們嚴格按照價格認定程序規定,2021年完成價格認定案件97宗,涉案物金額161.57萬元。刑事案件97宗,涉案金額161.57萬元。

      8、新能源發展和節能環保建設

      一是積極推進新能源項目,梳理上報24個項目(區域)省“十四五”新能源發展規劃項目;積極推進化學儲能項目,就湖南湯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100MW/200MWh集中式儲能電站項目積極協調,重新選址我市新灣鎮蓮花村。積極申報南大膳鎮風光儲一體化基地項目;實時調度新能源項目進展,每月對大榨欄湖50MW光伏發電項目、龍潭溝50MW風電項目、黃茅洲分散式風電在建項目、新華分散式風電項目進行調度,確保按時間節點并網發電。二是開展自供區農網升級,按照全省自供區農網升級工作部署,配合益陽市發改委開展了農網改造升級大排查。除省電力公司供區外,我市共有漉湖、茶盤洲兩個自供區,擬由國網沅江市供電公司接管。三是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制定了《沅江市節約型機關創建行動方案》(沅發改〔202039號)共53個單位備案,已完成了27個單位節約型機關創建。

      五、存在的問題

      工作經費有缺口。我單位主要職責是謀劃沅江經濟發展,主要負責立項爭資、固定資產投資、爭取重大項目資金、優化營商環境、糧食安全與監管和價費監管等工作。這些工作涉及到全市各行各業,需深入基層調研、監督、管理,上下級需溝通、對接、協調,年度專項工作經費支出相當大,有一定的資金缺口。

       

       

      沅江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2726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