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發展和改革局
2019年工作總結
2019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充分履行發展改革工作職能,在全市重點立項爭資、項目建設、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立項爭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立項爭資情況:2019年全市立項爭資任務為54.5億元(其中項目類15億元)(益陽市下達的任務為40.32億元),全市累計向上爭資52.74億元,占總任務的96.78%。其中項目類資金22.8億元,占項目類任務的152%;非項目類資金29.94億元,占非項目類任務的75.8%。
重點項目進展情況:今年,我市86個項目完成投資53.10億元,占年度任務的79.66%(已剔除今年4個重大前期項目、4個與長江集團擬合作的暫緩項目等)。其中,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7.31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76.78%;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1.36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70.24%;社會民生項目完成投資0.68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0.68億元的100%。
納入益陽市級18個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1.98億元,全年完成投資41.19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28.8%。納入益陽“六個10工程”重點項目中的4個項目(重大產業建設項目中聯重科、湖鮮食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天下洞庭、鑫海二期)年度計劃投資12.87億元,1-12月份完成投資10.92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35.19%。納入省“5個100工程”的兩個項目(天下洞庭、鑫海二期),總投資4.1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2億元,1-12月完成投資2.27億元,占年計劃的132%。
(二)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今年1-11月我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8.17億元,同比增長-5.6%,從目前庫內投資情況看,12月份的增速還將持續下降,預計增速為-10%。
(三)易地扶貧工作情況
2017年以來共實施搬遷632戶2006人,實施集中安置6個共建住房348套,總建筑面積26223平方米,安置搬遷戶327戶981人!笆濉币椎胤鲐毎徇w戶核定已脫貧630戶,脫貧率99.68%。搬遷對象實際搬遷入住632戶,入住率100%。全市6個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與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已配套完善,基礎設施與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100%。搬遷戶中落實產業、就業、兜底保障等后續幫扶措施戶數632戶,后續幫扶措施覆蓋率100%。搬遷對象應拆除舊房458戶(無房169戶,聯建戶5戶),已拆除舊房458戶,舊房拆除率100%、宅基地復墾復綠100%。
(四)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情況
全市11個鄉鎮污水處理場及配套管網建設、白沙長河東岸長春垸沅江段西岸生態修復一期工程、下瓊湖、石磯湖黑臭水體整治全面完成。清退南洞庭保護區歐美黑楊5.7萬多畝。全年完成廁改1.32萬戶,清淤溝渠160公里。全市地表水達到或好于III類水體比例91.7%,高于年初目標0.7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建設、赤山島生態修復保護、大通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五)編制“十四五”規劃,引導全市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我局作為我市的“十四五”起草工作的牽頭單位,從去年開始,根據省、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著手開展“十四五”規劃的前期工作,局班子多次帶隊深入各街道、鎮開展調查研究,組織市直有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分析我區“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存在問題以及“十四五”的發展環境,共同探討各行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重點及相應目標。同時,認真學習、吸收上級部門及兄弟縣、區編制規劃的經驗,初步形成了《沅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基本思路》。
(五)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持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制度。起草了《沅江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出臺了《沅江市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和《沅江市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二十條”》等文件,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營商環境優化改善,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積極解決“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痛點堵點問題。針對審批服務、監督執法、成本負擔、公平信用、工作作風五個方面的100個痛點堵點問題,要求各整改部門開展自清自查,制定整改(防范)措施,有效落實。三是走訪企業,深入調研,今年以來,我們對鑫海繩網、海荃游艇、中旺科技、新馬制衣等60余家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通過走訪,了解了園區內企業的生產周邊環境、企業建設項目的建設環境、政務環境,企業目前存在的困難,并積極協調處理企業面對的問題。四是積極做好舉報工作。2019年共接到沅江市銀狐紡織有限公司反映環保對其處罰等問題、沅江波爾泰皮草有限公司反映出口退稅以及農副產品收購發票問題等4件舉報,均已回復辦結。
(六)抓好零食管理工作,確保糧食安全
今年以來,糧食行業緊緊圍繞“優質糧油工程”3個子項目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工作:發展訂單生產,推廣優質特色糧油品種種植;積極創辦“中國好糧油”示范基地,推動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成功申報“沅江大米”公共性品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發展現代化糧油產業體系;深入推進“沅江大米”品牌建設工作,保護、維護“沅江大米”地域品牌,走品牌發展之路,并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做好品牌宣傳推介,拓寬了銷售渠道;做好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項目,成功地減少產后糧食損失、提高糧食質量,確保種糧農民的收益。構建好檢測體系,更好的控制品質指標和主要安全指標。
(七)物價工作情況
一是做好價格管理工作。規范中小學教育管理、規范環衛收費管理、規范交通服務收費、規范農村飲水價格、規范及調整天然氣價格、規范代轉供電終端價格、規范及調整各項收費項目。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及時取消或降低和放開了一批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認真做好價格監測工作,充分發揮服務職能,每周價格監測工作人員定期到農資市場、蔬菜市場、農產品市場、糧油交易市場、超市、加油站等10個采價點,對糧油類、蔬菜類、農資類等12類60種商品價格信息進行采集,做到每周上報一次至三次。從無遲報、漏報現象。二是認真做好價格認定工作。,我們嚴格按照價格認定程序規定,2019年完成價格認定148宗,完成涉案物金額159.75萬元。刑事案件148宗,涉案金額159.75萬元。
(八)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情況
2019年,我局共受理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核準項35宗,辦結35宗,辦結率100%。共計核準招標金額約5.39億元。其中招標金額1千萬以上的有13宗。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和解決措施
(一)立項爭項跟重點項目建設方面
1、主要問題及原因:
(1)爭資積極性不高。各責任單位的爭資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現在項目申報條件復雜,且防控措施嚴格。
(2)爭資渠道未拓寬。挖掘出來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項目少,要報項目,無以包裝。有的職能部門對符合國家投資方向政策研究不夠,存在“上級有口子,我市無項目”的現象。
(3)“投資結構不優,平臺數據堪憂;工業投資增長嚴重下滑;基礎設施投資大幅下滑”
2、解決措施:
(一)準確把握政策。準確把握中央宏觀調控的主基調,認真吃透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以開放崛起、精準扶貧、生態治理等政策為契機,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認真做好項目的調查研究,確定項目申報的范圍、建設內容和規模,精心儲備包裝一批、建設一批項目,有選擇性的、分批次向上級申報項目,確保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有新突破。
(二)超前謀劃重大產業項目。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圍繞重大創新平臺及科技示范推廣、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重大投資,積極對接國家、省投資政策,篩選和確定一批有競爭力、有投資效益的項目,編制立項爭資指導目錄,并抓緊完善項目的可研編制、規劃、國土、環評和立項等申報條件,做到申報要件齊全化、精美化。在此基礎上,開發一批戰略性、基礎性和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納入政府項目儲備、國家重大項目庫和“三年滾動”計劃,實現項目建設接替有序、滾動發展。
(三)強化投資,保穩增長。針對我市投資連續呈下滑之勢,每月對投資形勢進行認真分析。對2018—2019年來備案、審批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列出了已立項而未入庫項目清單,并發至項目管理單位,要求核實其項目實施情況,及時入庫,確保應入盡入,并及時調度項目進展情況,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功能,撬動和引導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生產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我市“投資結構不優,平臺數據堪憂;工業投資增長嚴重下滑;基礎設施投資大幅下滑”等問題。
(二)固定資產投資方面
1、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投資結構不優,平臺數據堪憂。二是工業投資增長持續低落,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三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大幅下降。四是基礎設施投資大幅下滑。五是部門配合力度不夠,數據調度會流于形式。六是中央投資項目建設難開工,建設進度緩慢。六是債務風險防控意識還不強,措施落實還不到位。
2、解決措施:一是以重點項目為抓手,補齊產業發展“短板”。二是以項目建設為契機,促進產業項目大發展。三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大力推動民間投資增長。四是加強部門合作,完善部門信息互通共享機制。五是推進中央投資項目進度。優化項目實施條件,加強督促檢查,確保項目實施順利。六是防控項目建設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沅江市重大項目決策和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
(三)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方面
1、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項目資金上有缺口。我市是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的主戰場,整治任務重,監管面廣,需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由于本級財政薄弱,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二是執法監管上有困難。我市境內水陸交錯,大部分矮圍網圍、迷魂陣等修建于行船不便的湖汊深處,部分畜禽養殖場、網箱、珍珠養殖場建于比較偏僻的區域,執法監管難度很大。三是維護穩定上有壓力。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給當地群眾和職工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解決措施:一是加快推進生態補償立法工作,從法律上明確生態補償責任和各生態主體的義務,對常年生活在保護區內因生態保護而減收的群眾予以適當經濟補償。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合力向上級部門爭取更多的資金,實現專款專用,保障湖區群眾利益,為洞庭湖區長遠發展做準備。三是完善執法機制,建議上級加強立法保障,將洞庭湖保護與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建立一個更為廣泛、更為高效的洞庭湖區域聯合執法和統一監管機制,更好地開展監管執法等工作。
四、2020工作思路
(一)立項爭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要加大跑市跑省力度,逐項落實,力爭爭取國家、省資金扶持。在2019年重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收集項目,拿出2020年重點方案,進一步規范各項制度,抓好市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工作。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溝通聯系,積極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
(二)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全力抓好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積極收集分析社會固定資產項目投資運行情況,確保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
(三)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工作。一是建立月報送制度。每月底進行調度,并將各責任單位每月計劃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二是從嚴壓實責任。按照“分級管理、屬地為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原則,將各項任務分解壓實到人、到崗、到位,確保工作可控、過程可查、責任可追。三是加強巡查監管。每月組織一次全面巡查督查,深入項目建設現場,準確掌握工作進度及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形成專題督查通報,及時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引導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配合、參與環保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提升工作。五是加強執法能力建設。逐步淘汰落后的執法設備,配齊執法記錄儀等保障性執法設備。六是嚴格考核評比,嚴肅責任追究。
(四)優化經濟環境發展工作。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進一步樹立服務發展、服務企業的觀念,在項目立項報批上,不設門檻、主動服務,為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
(五)糧食行業工作。2020年將深入領會貫徹國家“優質糧油工程”,繼續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國家級示范縣項目工作,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化種植環節引導和收儲環節增效,助力脫貧攻堅,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著力解決我市糧油產品質量不優、品牌不響、效益不佳、產業層次不高等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