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履行發展改革工作職能,在全市重點立項爭資、項目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糧食行業等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立項爭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立項爭資情況:截止11底,全市實際完成立項爭資任務52.85億元,占年度考核任務58億元的91.12%(占益陽市下達我市任務42.0351億元的125.7%), 同比增長32.67%。 預計能圓滿完成全年任務。
重點項目建設指標完成情況:全市重點項目12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77個,續建項目31個,重大前期項目16個。總投資額370.3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5.74億元。截至11月底(預估數),全市12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65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16.94%。其中64個益陽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03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15%。益陽市“6個10”項目完成投資10.72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16.2%,省“5個100”項目完成投資8.47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65%。
重點項目推進情況:1.新開工項目。今年計劃新開工77個項目,截至目前已實現開工52個項目,竣工投產3個項目。2.前期項目。16個重大前期項目均已不同程度的在進行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積極落實開工條件,爭取今年或明年啟動建設。3.續建項目。31個續建項目基本都按照序時目標任務推進,其中大唐華銀(泗湖山)漂浮式光優發電項目(一 期)、高標準農田建設、桃花江游艇、食品工業園、S313樂漉線、沈家灣泵站更新改造項目、石磯湖黑臭水體治理湖渠岸線生態修復擴容提質改造工程、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等8個項目已實現竣工。
(二)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11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85億元,同比增長9.1%,排益陽第三。其中,產業投資完成79.03億元,同比增長23%;工業投資完成5818億元,同比增長12.15%;工業技改投資完成39.12億元,同比增長23%。預計全年增速達11%,進入益陽市前三名。
(三)易地扶貧工作情況
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及任務完成情況:2017年以來共實施搬遷632戶2006人,集中安置328戶983人,分散安置304戶1023人;城鎮安置379戶1156人,農村安置253戶850人;脫貧計劃完成情況:2020年核定脫貧75人,全市易地扶貧搬遷脫貧計劃完成率100%;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完成情況:全市住房建設654套,總建筑面積51850平方米,其中集中安置350套建筑面積26275平方米;建設安置區區內及區外直接為安置區服務的自來水管網1100米、變壓器增容1個、新建提質改造道路4000平方米、網絡電視已全部到戶。后續幫扶:“十三五”搬遷戶中落實產業、就業、兜底保障等后續幫扶措施戶數632戶,后續幫扶措施覆蓋率100%。
(四)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工作
申報項目,爭取項目資金情況:今年共成功申報省預算內基建投資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發展專項“五結合”工程5個(萬子湖村、新灣村、人益村、興樂村、倆儀村),省預算內基建投資長江經濟帶和洞庭湖發展專項綠色發展1個(澧水南嘴段岸線保護修復工程)。今年共爭取省預算內資金650萬元。目前,正在申請2021年中央預算內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項目2個,2021年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個。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工作:堅持每月調度,目前《三年行動計劃》中共29項具體工作任務,現已全部完成。“五結合”工程:加強調度督辦,目前市5個“五結合”工程均已竣工。
<!--[if !supportLists]-->(五)<!--[endif]-->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
對標《沅江市優化營商環境二十條》、《沅江市營商環境大優化行動方案》的工作要求,營商辦強化組織領導,理順工作機制、強化督查督辦,全面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法治環境、用工環境、融資環境,多措并舉,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切實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
一是優化體制機制。迅速成立優化營商環境行動工作組辦公室;并制定制定出臺《沅江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6個制度推進全市營商環境各項工作落實。二是堅持高頻調度。基本實現“一周一調度”,并多次組織各線總牽頭單位和各責任單位召開優化工作推進會,確保營商環境重點工作扎實推進。三是深化督查督辦。基本實現“一月一督查、一月一簡報”,截止目前,共印發工作簡報6期,督查通報5期,通過督查督辦,強化部門認識,壓實部門職責,推進滯后工作按期整改到位。四是規范執法備案。針對往年執法單位存在入企檢查“事前不備案,事后補報不及時、甚至不報”等現象,制定并出臺了沅江市2020年涉企檢查備案工作制度,并多次對執法備案情況進行暗訪督查,目前,大部分執法單位均能按照制度要求嚴格進行涉企檢查備案,全市入企檢查備案情況得到明顯提升。五是強化問題跟蹤。市營商辦以服務企業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導,根據走訪企業、上級交辦、受理舉報等多渠道到收集梳理問題,截止目前,交辦移交問題共計27件。
<!--[if !supportLists]-->(六)<!--[endif]-->“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情況:
一是理清思路,深入調研。成立了沅江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協調領導小組,多次召開規劃編制推進部署工作,相繼印發《沅江市“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沅江市“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沅江市“十四五”規劃課題研究及專項規劃編制提綱》。我市的“十四五”《基本思路》得到了相關領導的充分肯定。今年7、8月份織相關人員深入各局進行了為期20多天的調研,主要就“十四五”規劃部門發展思路、專項規劃編制、重點項目收集進行了深入探討、點評、指導。二是及時調度,狠抓落實。市委、市政府多次調度“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各級各部門針對編制工作存在的重視不夠、專項規劃及重點建設項目編制質量不高、進度不快等問題,立行立改,及時有效地推動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前期通過座談會、書面請示等形式分別從市委辦、市政府辦負責文字材料的室主任和分管副主任、湖南師范大學兩名專家教授;市直各部門、各鎮場街道、各相關駐沅單位;市級領導個人;政協委員;市人大代代表;企業家代表;湖南省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和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界社會人士八個層次納良策諫實言。目前,針對“十四五”規劃綱要(意見稿),專門在長沙組織了專家學者座談會,通過了政府常務會。三是加強督辦,注重對接,收集項目。市規劃辦先后5次督促各有關部門收集、整理、完善“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同時將沅江市“十四五”“三個重大”(政策、改革、項目)及規劃基本思路與上級及時進行了對接和匯報,及時修改、完善、上報重點項目情況。
(七)糧食行業發展與調控工作:
糧食收儲:全市收購早稻156687噸,收購中晚稻183412萬噸,糧食收購市場秩序井然,無農民“賣糧難”、“打白條”等違反國家收購政策的現象發生,糧食市場價格平穩,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初顯成效。糧食產銷:今年組織市內糧食經營企業通過積極參展各種大型糧食交易會和開展與外地糧食經營企業聯營,至11月我市糧食銷售38.3萬噸,其中銷往省外14.2萬噸。同時支持引導糧食經營企業開通線上銷售渠道。天下洞庭、春糧米業、旭泰米業等線上銷售平臺已經建成運營,銷量穩步增長。“優質糧油工程”建設情況:“好糧油”行動示范縣項目有序推進。項目2019-2020年度計劃投資6659萬元。已建成優質稻種植基地5250畝、落實優質稻訂單面積25.7萬畝,示范企業旭泰、春糧、糧晟生產線升級改造已完工,現已準備項目整體驗收。“沅江大米”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已通過評審,線上銷售已開通,“沅江大米”區域品牌打造線路已開啟。糧食產后服務中心運營情況:今年全市產后服務中心清理、烘干稻谷13.94萬噸,獲利820萬元,減少糧農糧食損失將近1.30萬噸、價值近3700萬元。改變了我市糧食收獲“看天”、“等天”的狀況。
(八)物價工作情況
一是做好價格管理工作。規范中小學教育管理、規范環衛收費管理、規范交通服務收費、規范農村飲水價格、規范及調整天然氣價格、規范代轉供電終端價格、規范及調整各項收費項目。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及時取消或降低和放開了一批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認真做好價格監測工作,充分發揮服務職能,每周價格監測工作人員定期到農資市場、蔬菜市場、農產品市場、糧油交易市場、超市、加油站等10個采價點,對糧油類、蔬菜類、農資類等12類60種商品價格信息進行采集,做到每周上報一次至三次。從無遲報、漏報現象。二是認真做好價格認定工作。我們嚴格按照價格認定程序規定,2020年完成價格認定案件135宗,涉案物金額277.9萬元。刑事案件135宗,涉案金額277.9萬元。
(九)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情況
2020年,我辦共受理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核準項52宗,辦結52宗,辦結率100%。共計核準招標金額約23.26億元。其中招標金額1千萬以上的有33宗。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存在的主要困難、問題和解決措施
<!--[if !supportLists]-->(一)<!--[endif]-->立項爭項跟重點項目建設方面
1.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爭資積極性不高。各責任單位的爭資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因為現在項目申報條件復雜,且防控措施嚴格。二是爭資渠道未拓寬。挖掘出來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項目少,要報項目,無以包裝。有的職能部門對符合國家投資方向政策研究不夠,存在“上級有口子,我市無項目”的現象。三是征拆安置方面,征拆安置的遺留問題仍然是制約項目建設進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四是服務意識方面,項目責任單位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還不夠,導致部分產業項目投資方投資信心不足,影響項目進度。五是要素保障方面,項目在辦理審批手續過程中仍存在審批環節多、耗時長等現象,直接影響到項目建設進度。
2.解決措施
一是準確把握政策。準確把握中央宏觀調控的主基調,認真吃透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和產業政策,做好項目的調查研究,確定項目申報的范圍、建設內容和規模,精心儲備包裝一批、建設一批項目,有選擇性的、分批次向上級申報項目,確保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有新突破。二是超前謀劃重大產業項目。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圍繞重大創新平臺及科技示范推廣、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重大投資,積極對接國家、省投資政策,篩選和確定一批有競爭力、有投資效益的項目,編制立項爭資指導目錄,并抓緊完善項目的可研編制、規劃、國土、環評和立項等申報條件,做到申報要件齊全化、精美化。三是解決征拆安置的遺留問題。建議征拆相關責任單位重點解決當前對項目建設影響較大的太白社區、雙鳳社區、青年壩社區的征拆安置遺留問題。四是提高服務意識。建議項目責任單位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系,堅定投資方的投資信心,當好企業與要素保障部門的溝通“橋梁”,主動為企業代辦好各項前期手續,確保項目如期開工。五是加強要素保障。建議各要素保障部門針對重點建設項目特事特辦、簡化程序,盡量縮短程序辦理時間,力促項目早開工。
(二)固定資產投資方面
1、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投資結構不優,平臺數據堪憂。二是工業投資增長持續低落,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三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大幅下降。四是基礎設施投資大幅下滑。五是部門配合力度不夠,數據調度會流于形式。六是中央投資項目建設難開工,建設進度緩慢。六是債務風險防控意識還不強,措施落實還不到位。
2、解決措施:一是以重點項目為抓手,補齊產業發展“短板”。二是以項目建設為契機,促進產業項目大發展。三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大力推動民間投資增長。四是加強部門合作,完善部門信息互通共享機制。五是推進中央投資項目進度。優化項目實施條件,加強督促檢查,確保項目實施順利。六是防控項目建設債務風險。嚴格落實《沅江市重大項目決策和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的指導意見》。
(三)優化營商環境方面
1.存在的問題:
一是營商環境評價排名滯后。樣本報送標準不高、“四減一優”工作落實不到位。二是滿意度測評排名滯后存在突出問題。政務服務效能不優、行政執法過于頻繁。三是部門配合保障問題。部門配合不到位、移交問題調查進展緩慢。
2.解決措施:
一是加大問責力度。對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不到位、整改不力、問題頻發、影響惡劣的部門單位,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加大問責追責力度,聚焦企業反映的難點、堵點問題進行重點突破,嚴肅查辦一批破壞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并在全市范圍通報曝光。二是確保做好營商環境1+X綜合考評。做好下半年經濟發展環境滿意度測評、政務服務專項考評和下次營商環境評價工作。三是提高問題辦理質效。高效督辦對投訴舉報交辦問題要的自查自糾,立行立改情況,全面提高問題辦理質效,切實解決企業反映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確保營商環境大優化,為“二次創業”提供堅實保障,助力沅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if !supportLists]-->(四)<!--[endif]-->糧食行業調控與發展
1.存在的問題:一是企業統計工作質量亟需提高。個別企業對統計工作重視不夠,沒有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業統計人員,在統計數據上報的及時性、準確性上存在差距,有待加強、提高。二是倉儲設施管理有待加強。庫點建設布局不夠優化,我市糧食倉儲庫點全是計劃經濟時代建成,糧食主產區倉容偏緊,增加了糧農銷糧成本,減少了糧農收益。倉儲設施更新改造能力需要提高,我市儲糧倉庫儲糧信息化才剛起步,占總倉容比重較小。三是應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我市糧食體制改革后,國有糧食企業經營網點驟減,應急糧油加工、供應網點等應急載體只能以民企經營場所為主,因其設施、財力影響,綜合保障能力有所不夠。
2.解決措施:一是提高企業統計工作質量。加強宣傳督導,
要求企業設置統計工作崗位、配備專業統計人員,在統計數據上報的及時、準確。二是優化庫點建設布局,及時更新倉儲設施。
三、2021年重點工作安排
(一)立項爭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一是加強項目銜接,加大爭取力度。吃透國家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特別是要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生態環境、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設施、農業基礎設施、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節能減排、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等領域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多跑多匯報,排出爭資項目目錄清單,逐一跟蹤落實。二是完善項目前期。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前期相關資料,辦好各項手續,做好項目隨時上報的準備。三是進一步搞好項目的統籌工作。在重點項目上明確市級聯系領導、明確責任單位、明確時序進度,促進項目早日落地。四是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項目責任單位與服務部門要加強互動,盡可能及時發現難點問題、攻克難點問題,形成高效、信息對稱的工作機制。五是進一步強化督查力度。力促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確保年度重點項目建設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二)固定資產投資工作。一是加大產業投資力度。加快產業項目建設進度,強化招商引資和已引進項目落地力度,促使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58%,達到小康建設要求。二是加強部門責任。進一步加強轄區項目的梳理和摸排,積極主動深入基層了解摸清投資項目信息,把握項目入庫的新方法、新要求,圍繞項目入庫申報要件需求,主動協調解決項目入庫的困難和問題,積極推進更多項目及時、快捷入庫,做到所有投資項目應統盡統,為固定資產投資平穩推進奠定有效支撐。
(三)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工作。繼續跟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和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申報工作,力爭成功申報1-2個項目。
(四)優化經濟環境發展工作。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進一步加強破壞營商環境的問責力度、做好綜合考評。進一步樹立服務發展、服務企業的觀念,在項目立項報批上,不設門檻、主動服務,為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
(五)糧食行業工作。一是繼續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堅持市場引領,積極開展市場化收購;優化地方儲備糧輪換收購、建立優質優價的市場運行機制。以我市“優質糧油工程”實施為楔機,加大“沅江大米”市場推介力度,為企業搭建產銷平臺,與糧食主銷區開展訂單收購、原糧加工、代收代儲等多種產銷合作模式,提升我市糧食外銷率。二是引導糧食企業開展科技興糧。發揮“優質糧油工程”示范企業的引領導作用,引導糧食加工企業開展生產設備的延續升級改造、訂單種植;收儲企業實行倉容改造、建設智慧糧倉;貫徹落實“五優聯動”,提升我市糧食經營科技含量,由糧食產量大縣向糧食產業大縣發展。三是履行好政策性糧食監管職責。從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要求的政治站位出發,以嚴格負責的態度,履行政策性糧食監管職責,切實落實糧油倉儲單位“兩個安全”的企業主體責任、政策執行主體對所承擔的政策性糧食儲存安全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全儲糧和安全生產法規政策。確保我市存儲政策性糧食數量真實,存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