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5-2088048 發布機構:沅江市教育局 發文日期:2025-08-13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教育部門的悉心指導下,我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有關部署,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四個一流”教育目標,統籌推進教育安全、質量提升、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教育事業呈現穩中提質、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強化政治引領,黨的領導全面加強

        1.理論武裝持續深化。堅持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通過黨組中心組會、專題會、支部會等形式,組織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半年累計組織專題學習會、研討會12場次,覆蓋中層干部320余人次,發展入黨積極分子14人,不斷筑牢信仰之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2.管黨治黨有效加強。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加強對招生、基建、采購、食堂膳食經費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防控。上半年開展廉政談話20余人次,排查廉政風險點3個,制定防控措施,下發工作提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鏈條和監督網絡。2次召開大會,通報典型案例,強化震懾效應。

        3.全面加強風險管控。嚴格落實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意識形態責任清單,組織開展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和專題培訓3次,切實提升各基層黨組織抓意識形態工作的能力水平。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組織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和機關干部專題學習保密知識。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對涉及社會熱點問題與舉報等,及時鑒別,迅速受理,認真開展調查,按期做好答復。上半年以來共受理教育工單430件,其中2721626熱線251件,12345熱線179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扎實做好提案議案工作。通過走訪、座談、投入、整改,順利完成15個提案、議案,回應民生,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部按規定予以答復辦理。

        4.學習教育成效顯著。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將學習教育與“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緊密融合,開展自查和專項督查,強化作風建設。今年以來,查處酒駕醉駕、違規補課等違紀問題21起,黨紀政紀處分21人,通報整改問題6項,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二、強化任務攻堅,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1.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制定教育“十五五”規劃,調整優化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全力推進蓮花塘學校、桔園學校運動場改造和凌云塔學校提質擴容建設,全速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任務和民生實事項目,加快楚怡職校建設和湖島新村幼兒園項目。完成沅江一中拔尖創新人才仿真實驗室建設,建好10所學校人機對話語音室,建成3所學校生物AI教考室,完成6所學校功能室配建。

        2.立德樹人成效明顯。深入開展德育“六個一”行動,舉辦“跳繩”項目現場推進會,抓實全員文體活動,深入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推進閱讀教育,夯實心理教育和勞動教育,2名學生榮獲“新時代湖南好少年”。承辦益陽市第四屆全民閱讀頒獎典禮暨2025年中小學生讀書行動啟動儀式,2所學校獲評市級“書香校園”,沅江市獲評“益陽市中小學生讀書行動示范縣市區”。

        3.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一是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規范幼兒學籍管理,建好湖島新村幼兒園,新增學位210個。大力提升保教質量,開展“名園引領助力鄉村幼教 學科帶頭賦能游戲課堂”主題教研研討,組織150余名園長培訓,深化家園社協同育人,推廣優秀家園共育案例。二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牢牢守住控輟保學底線,完善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通過大數據比對精準鎖定重點人群,落實“一人一案”幫扶措施,有效勸返復學學生2人,實現動態清零。深化聯盟辦學和鄉鎮區域教研共同體管理,推動優質資源向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輻射。中考質量穩居益陽前列,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更加完善。第26屆湖南省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選送28件作品和1支樂高隊伍參賽。三是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提質增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籌建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1個,實施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培養模式,上半年職業中專、東方職業技術學校獲省級技能競賽獎項8個,其中全國青少年錦標賽銅牌1枚。大力發展繼續教育,依托社區學院、開放大學等平臺,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老年教育等培訓服務1000人次,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四是高中教育優質多元發展。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培育和教學管理,經受安全事件考驗后,高考質量與去年基本持平,600分以上40人,特殊本科上線653人,本科上線率為54.88%。1人有望錄入中央美術學院。

        三、強化隊伍建設,教育行風明顯好轉

        1.補充新鮮血液。赴湖師大招聘教師8人,其中3名碩士研究生。計劃社會招聘18名高中教師,填補緊缺科目教師空缺。特崗教師碩士招錄14人,強化2025屆154名公費師范生實習培養工作。

        2.優化交流機制。今年以來共交流8名干部,提拔12名干部,評選一類班子10個,機關交流54名干部進入基層指導工作,讓敢作為善作為有作為成為系統干部管理的信條。狠抓城鄉聯盟工程,選派城區骨干教師52名赴鄉鎮學校和農村學校支教,組織送教送培活動65場次,農村教師進城跟崗學習達120人次,形成了共研共享共進的良好局面。

        3.深入實施“強師工程”。將名、特、骨干教師培訓計劃納入年度培訓計劃,構建分層分類培訓體系,依托“名師工作室”、“青藍工程”等載體,夯實國培項目。抓實學科工作坊培訓,幼兒園、小學、初中三個學段8個學科工作坊參訓教師達3000人。強化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常態化抓好“5321”工程,組織師德理論專題考試,推薦65名市級骨干教師參評益陽市骨干教師,進一步完善榮譽制度,向一線教師、班主任、骨干教師傾斜,激發隊伍內生動力。今年以來,6名教師獲得“益陽市教學能手”稱號,2名教師參入省級賽課,獲得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四、強化專項整治,教育生態持續向好

        1.校園餐專項整治。2024年以來,全市84所公辦學校(含幼兒園)85個食堂納入“陽光智慧食堂采購平臺”管理,交易超億元,資金專賬專款。整治堅持問題導向,全面自查自糾,排查共性問題7個(如蒸飯間無擋鼠板、留樣柜管理不嚴等),均立行立改到位;聯合市紀委等開展“凌晨行動”4次,突擊檢查食材采購等環節,強化問題整改“回頭看”。通過市級領導聯點陪餐、改善食堂設施、減免困難學生餐費等惠民舉措,家長陪餐率100%,第三方測評滿意度87.38分(超省標7%),投訴量降40%,整治成效獲市級以上正面報道28篇。

        2.教輔征訂專項整治。目前,我市78所中小學校(不含幼兒園)開展教輔征訂專項整治工作,堅持“疏堵結合、嚴管厚愛”原則,以“強制度、抓排查、嚴問責”為抓手,推動規范有序。工作中,3月專題部署并出臺《中小學教輔資料使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五大重點及四階段任務;將規范納入《2025年沅江基礎教育工作要點》,通過會議傳達、自查自糾、線上填報及臺賬建立推進落實;開展多輪督查,排查問題線索6起,整改并警示教育后無新違規;通過家長會、教師會解讀“一教一輔”政策,減輕學生作業及家長經濟負擔。整治已開展兩輪自查、五輪督查,摸排共性問題4個,移交線索2個,成效初顯。

        3.校服采購專項整治。我市45所公辦學校(含幼兒園)開展校服采購專項整治,今年以來,召開6次工作會,印發專項整治方案及備案表、自查清單,排查共性問題4個,督查發現線索2個,目前正完善《沅江市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實施細則》并暫停采購。當前整治圍繞“規范流程、嚴控質量、強化監督”目標,從三方面發力:修訂《管理實施細則》,細化采購流程、企業準入標準及監督機制,配套出臺備案表、自查清單;復核9家校服企業資質,聯合考察8家,清退1家(湖南曼妮靜電科技有限公司),其余簽《廉潔銷售承諾書》;組織45所學校自查,核查自愿原則、合同規范、結果公示情況,立行立改,并召開后勤副校長會議明確專人負責,強化流程規范意識。

        五、強化安全管理,教育大局平穩有序

        聚焦防溺水、校內安全、校外治理等重點領域,多措并舉筑牢平安校園防線。在防溺水工作中,緊扣4月1日-10月31日關鍵期,通過校內“十個一”主題教育(含專題片、主題班會等)與校外部門聯動宣傳強化教育引導;全面摸排湖河塘庫等水域風險,落實“六個一”保障;完善多部門協同的全鏈條應急機制,提升處置效能。校內安全方面,統籌師德師風、防欺凌等30余項管理任務,嚴格食品安全“四個最嚴”標準,推進“明廚亮灶”工程;開展消防隱患整治及疏散演練;吸取3起墜樓事件教訓,落實心理健康“十條硬措施”,組織湘雅醫院等專家開展教師心理輔導4場,覆蓋教師360人次;篩查重點學生320名,一對一干預率100%。

        強化預警干預。校外治理聚焦周邊150米“護學崗”聯動,推進“安全強基固本攻堅”行動,開展交通、食品等隱患“過篩式”排查;深化防性侵專項,落實從業查詢及法治宣講,形成震懾。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下半年,我們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感,錨定目標、真抓實干,奮力推動沅江教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建設“平安幸福沅江”、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