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 2022年部門預算說明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2-1589589 發布機構:沅江市科工局 發文日期:2022-05-12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沅江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

      2022年部門預算說明

       

      一、部門基本概況

      (一)職能職責

      (1)擬訂全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和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綜合管理全市工業經濟,指導、協調和服務工業企業;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2)貫徹落實國家、省和益陽市產業政策,制定優化產業結構的配套措施并監督執行,研究規劃全市產業投資布局,指導全市工業產業優化升級;負責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國防動員工作;指導工業企業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聯系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

      (3)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經濟運行目標、政策和措施,負責全市工業經濟的日常運行,監測分析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態勢,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4)負責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協調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指導工業企業(市國資委負責的除外)法律顧問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工業企業維穩工作。

      (5)負責指導全市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工作,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進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的建議,組織實施有關科技重大專項,指導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

      (6)擬訂促進全市非公有制工業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制定中小企業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指導中小企業改革工作;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推進全民創業。

      (7)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節能行動方案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擬訂并組織實施工業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組織推進清潔生產工作;參與編制全市生態建設規劃,參與協調工業環境保護;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范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8)組織擬訂信息化發展戰略、專項規劃及相關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促進通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融合,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推進全市信息化建設。

      (9)統一配置和管理無線電頻譜資源,依法監督管理無線電臺(站),協調處理軍地間無線電管理相關事宜,負責管理無線電監測、檢測、干擾查處,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

      (10)協調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其他專用通信網的規劃和建設,促進網絡資源共享;依法監管信息服務市場。

      (11)負責組織擬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戰略、專項規劃及政策,推動軟件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軟件業、信息服務業發展,協調解決重大問題,指導協調相關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

      (12)負責裝備工業和輕工、紡織、醫藥、食品、家電、冶金(含黃金)、石化(不含煉油)、化工(不含煉制燃料和燃料乙醇)建材等工業和信息化行業管理,擬訂有關工業行業產業發展政策和規劃。

      (13)貫徹創新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領開放崛起戰略,擬訂全市科技發展、引進國外及國內智力規劃和政策并組織實施。

      (14)統籌推進全市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會同有關部門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優化科研體系建設,指導科研機構改革發展,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承擔推進科技軍民融合發展相關工作,推進全市重大科技決策咨詢制度建設。擬訂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規劃、政策。

      (15)牽頭建立統一的市級科技項目管理平臺和科研項目資金協調、評估、監管機制。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優化配置科技資源的政策措施建議,推動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建設,協調管理市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并組織實施。

      (16)擬訂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參與編制科技基礎建設規劃和組織實施,牽頭組織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推動科研條件保障建設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17)編制全市科技項目計劃并組織實施,統籌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研發和創新,牽頭組織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示范。

      (18)組織擬訂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科技促進農業農村和社會發展的規劃、政策和措施.組織開展重點領域技術發展需求分析,提出重大任務并監督實施。

      (19)負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指導科技服務業、技術市場、科技金融結合和科技中介組織發展。

      (20)負責科技監督評價體系建設和相關科技評估管理,負責科技評價機制改革,統籌科研誠信建設。組織實施全市創新調查和科技報告制度,負責全市科技保密工作。

      (21)擬訂科技對外交往與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的規劃、政策和措施,組織開展國際和區域科技合作與科技人才交流。負責對外科技合作與科技人才交流工作。

      (22)負責引進國外和國內工作。擬訂引進國內外專家總體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建立國外和國內科學家、團隊吸引集聚機制和國內外專家聯系服務機制。擬訂出國(境)培訓總體規劃、政策和年度計劃并監督實施。

      (23)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負責人才開發與培訓工作,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組織實施科技人才計劃,推動高端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開展人力和智力對外合作交流。

      (24)負責省科學技術獎的推薦工作。

      (25)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26)職能轉變。圍繞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加強、優化、轉變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務職能,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加強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減少微觀管理和具體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科研誠信建設。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深入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建立公開統一的市級科技項目管理平臺,減少科技計劃項目配置中的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現象。進一步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政策,統籌市內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引進國外智力工作。

      (27)職責調整:劃入外國專家管理職責。

      (二)機構設置

      根據編委核定,我局內設股室10個(辦公室、財務股、政工股,經濟運行股、科技計劃股、產業投資股、信息化股、法制股、墻改股、改制股),局屬二級機構4個(市電力執法大隊、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市國有企業改制服務中心),全部納入2022年部門預算編制范圍。 

      二、部門預算人員構成

      我局無二級預算單位,因此,納入2022年部門預算編制范圍的為沅江市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本級。截止2021年12月(預算編制時間),我局納入部門預算編制173人。其中:實有在職人員59人,離退休人員114人,遺屬5人。

      三、部門收支整體情況

      2022年部門預算為本級預算。我局2022年沒有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撥款收入,也沒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撥款、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納入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撥款安排的支出,所以公開的附件15、16、17、18、19表均為空。收入為財政撥款收入;支出包括保障局機關基本運行的經費,也包括科技三項、企業改制等業務工作經費。

      (一)收入預算

      由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組成。2022年本部門納入預算1130.5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撥款1130.51萬元,上年結余結轉資金0萬元。收入較去年增加171.79萬元,主要是人員增加及特定目標類項目增加。

      (二)支出預算

      2022年單位支出預算1130.51萬元,其中:一般行政管理事務506.08萬元,行政運行562.71萬元,住房保障支出41.72萬元。工業和信息產業監管支出20萬元,支出較去年增加171.79萬元,其中基本支出增加30.79萬元,項目支出增加146萬元。

      其中基本支出較上年增加主要是由于我局實有人數較上年有所增加,項目支出增加主要是因為2022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管理服務專項;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業改制專項;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專項;稅收增量評價等專項的增加。

      四、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

      2022年本部門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支出預算1130.51萬元,其中:一般行政管理事務506.08萬元,占44.77%;行政運行562.71萬元,占49.77%;住房保障支出41.72萬元,占3.69%。工業和信息產業監管20萬元,占1.77%。具體安排情況如下:

      (一)基本支出:2022年本部門基本支出預算數604.43萬元,分別為:人員經費支出545.43萬元,公用經費支出59萬元,主要是保障單位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各項支出,包括用于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等人員經費以及辦公費、印刷費、水電費、辦公設備購置等日常公用經費。

      (二)項目支出:2022年本部門項目支出預算526.08萬元,主要是部門為完成特定行政工作任務或經濟發展目標而發生的支出,包括有關業務工作經費、運行維護。其中:業務工作經費支出526.08萬元,主要用于科技三項項目,實施“科技支持、產業升級”的發展戰略,加快我市科技創新新體系建設及科技進步獎勵等方面;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專項用于進一步激發“雙創”資源,增強市場信息,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工作;新型墻體項目用于做好粘土磚整治專項工作,推進新型墻體材料應用;企業改制專項用于負責全市工業、民營經濟安全生產、運行調度、統計和形勢分析工作等工作經費支出。     

      五、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說明

      (一)機關運行經費:2022年單位的機關運行經費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59萬元,比2021年預算增加4萬元,上升7.27%。增加原因為新考入人員增加。

      (二)“三公”經費預算:2022年,我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數12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12萬元,公務用車購置費用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0萬元,與上年持平。

      (三)一般性支出情況:2022年本部門會議費預算4.3萬元,用于召開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等,人數約380人,內容為企業入規調研和創新創業大賽等。

      (四)政府采購情況:2022年,我單位安排政府采購預算0萬元.

      (五)國有資產占用使用情況:截止2021年12月底,我單位共有車輛0輛,價值0萬元;電腦67臺,價值25萬元;空調42臺,價值15萬元;通用設備57臺,價值24.65萬元;辦公家具價值74萬元;土地房屋及構筑物價值199.8萬元;資產總價值338.45萬元。

      (六)預算績效評價情況:2022年度,本部門整體支出和項目支出實行績效目標管理,納入2022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的金額1130.51萬元,其中,基本支出604.43萬元,項目支出526.08萬元。具體績效目標詳見報表。

      六、名詞解釋 

      1、機關運行經費:是指各部門的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資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2、“三公”經費:納入省財政預算管理的“三公“經費,是指用一般公共預算撥款安排的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和因公出國(境)費。其中,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車輛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以及燃料費、維修費、保險費等支出;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 

       部門預算公開表(工業和信息化局).xlsx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