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民政局2020年工作計劃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0-1178510 發布機構:沅江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2020-04-10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2020年全市民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民政部門決策部署,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五化民政建設為統攬,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不斷推進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始終將黨建作為頭號工程、首要任務、最大政績來抓。強化理論武裝。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強化政治建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黨員干部牢固 “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機關黨建。完善黨員量化積分管理,豐富主題黨日活動,濃厚機關文化氛圍。強化宣傳思想。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自覺擔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
      (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維護各項基本權益。落實重點民生實事。根據上級要求,今年農村低保標準不得低于4020元/年,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不低于每人每月65元,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經費只增不減、足額保障。同時要統籌提高城市低保標準和月均救助水平。加強社會救助規范化管理,開展好城鄉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認定工作,加快和完善核對平臺的建設,盡快發揮核對平臺的大數據作用。繼續做好脫貧攻堅和駐村幫扶工作,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開展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普查和“回頭看”活動,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發揮好兜底保障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職能。加強臨時救助管理,落實“分級審批”、“先行救助”等規定,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時效性,全面完善和推進“救急難”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助推精準扶貧。實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分類保障,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重病重殘支出型貧困對象納入低保的政策辦法。加大對重病重殘及支出型貧困對象的救助力度,建立低保漸退機制。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做到應救盡救,應養盡養。切實加強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堅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農村低保對象“符合條件、相互納入”的原則,加強動態管理,有效推進基本生活救助與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銜接,綜合解決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三)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全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夯實養老服務發展基礎,提升養老服務發展水平,創新養老服務運營模式,探索養老服務政策創新,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引進品牌養老服務企業,提升沅江市養老服務業的檔次。建立民辦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制度,鼓勵各類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支持社會力量運營養老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標準化、個性化服務,使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的主體。搭建全市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積極探索“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逐步建成覆蓋全市、資源整合、服務標準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讓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養老服務。實施農村特困人員供養設施三年改造提升工程,到年底前,重點提升3-5所供養服務設施的照護能力,強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的兜底保障。創新農村居家養老模式,利用農村閑置房屋,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維修改造閑置場所,打造具備居家養老功能的服務點40個,為農村老年人提供鄰里互助、日間照料、文化娛樂、情感交流、精神慰藉、助餐送餐等服務。
      (四)健全兒童福利體系。全面完成村級兒童之家建設。目前還有41個村尚未建兒童之家,今年要全部建成。組織對168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開展家庭走訪,了解這些兒童的生活狀況,核查上報對象的信息是否精準,重點調查父母失聯的情況。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生活補助費由原來的每半年發放改為由鄉財補貼“一卡通”按月發放。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各村兒童主任每季度走訪留守兒童,及時掌握監護情況、更新留守兒童信息。通過購買服務,聘請專業教育咨詢機構到各鎮、場、街道集中開展家庭教育活動。
      (五)創新城鄉社區治理。開展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征集遴選和宣傳推介活動,開展“憲法進社區”宣傳活動,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小憲法”積極作用。推進村(居)委會規范化建設,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組織和駐區單位聯動機制,推動基層民主議事協商制度化、經常化。開展村級議事協商示范點建設,深化村居務公開工作。積極開展和諧社區、農村幸福社區和農村社區示范創建活動,今年完成20個農村社區示范點創建任務。全面完成黨群活動中心建設,開展智慧社區建設和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社區服務質量認證體系建設試點。探索社區公益基金會助力社區發展新途徑,構建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體系,發揮社會組織支持社區治理的補充作用。開展民政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按照依法嚴懲、標本兼治總要求,聚焦民政8個工作領域,持續開展深挖整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堅決鏟除黑惡犯罪滋生土壤,鞏固夯實村居民自治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基層基礎,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長效常治。
      (六)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深化登記管理改革。深化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繼續做好后續管理服務,支持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發展。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推進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制度,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加強領軍型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綜合監管機制。完善年檢辦法,健全評估機制,強化信用監管,專項治理涉企收費,嚴厲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違法行為。創新社會組織黨建。規范黨建服務中心運營,強化黨建指導員派駐,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
      (七)大力發展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健全慈善組織公開募捐、信息公開、保值增值監管機制,完善慈善網絡,創建公益慈善品牌,建設慈善超市,壯大慈善規模。充分挖掘社會工作發展潛力。健全鄉鎮(街道)社工站運營管理機制,激勵其真正發揮作用,推動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志愿服務。探索建立志愿服務記錄機制,抓好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推廣應用,加快志愿服務隊伍發展壯大。
      (八)持續推進殯葬改革。深化殯葬改革,深入開展殯葬改革政策宣傳,全面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全市14個鎮場街道公益性公墓建設在7月1日前全部要竣工驗收。加強區域性殯葬設施建設,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完善殯葬惠民政策體系,加快節地生態殯葬發展步伐,深化“糾四風”、治陋習、樹新風活動,發揮基層紅白理事會作用,倡導群眾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推動全市形成崇尚節儉、反對奢侈浪費的良好社會風尚。
      (九)統籌推進社會事務工作。加強區劃地名管理。鞏固地名普查成果轉化,規范地名管理,挖掘地名文化,完善地名公共服務。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水平。規范流浪救助管理。加強救助托養機構監管,深化“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行動,改進流浪救助和“尋親服務”。大力發展福彩事業。堅持福彩公益屬性,規范公益金管理和使用,確保全市福彩工作穩中求進、安全運行、健康發展、服務人民。

      聯系電話:0737-2736897
      辦公地址:沅江市瓊湖西路391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