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民政局2020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民政廳、益陽市民政局的正確指導下,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全力推進各項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始終將黨建作為頭號工程、首要任務、最大政績來抓。強化理論武裝。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專題學習達40多次,邀請專家、教授授課2次。強化政治建設,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黨員干部牢固 “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強化機關黨建,完善黨員量化積分管理,豐富主題黨日活動,濃厚機關文化氛圍。強化宣傳思想,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自覺擔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
二、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扎實有效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我市嚴格省、益陽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充分發揮了兜底保障在脫貧攻堅中的活力。一是結合專項治理,確保精準認定。圍繞兜底保障對象,著重對“漏保”、“脫保”、和“兩不愁”問題進行摸排,并形成了問題清單,進行臺帳式、消號式動態管理。組織開展了城鄉低保的專項治理和特困供養對象的清理核查,全市重新認定農村低保對象5621戶、9348人,重新認定兜底保障對象8047人,兩線重疊率77.4%。有1149名重病患者、1946名重殘對象優先納入了兜底保障范圍。重新認定城市低保對象4273戶、5727人,農村特困供養對象5680人,城市特困供養對象265人。二是提升救助水平,足額按時發放。全市農低保標準提高到4020元/年,月人均救助水平達到217元/月。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520元/月,月人均救助水平達到354元/月。農村特困人員補助標準達到5226元/年,城市特困人員補助標準達到676元/月,“殘疾人兩補”標準達到65元/月。三是突出重點群體,進行關愛幫扶。全力配合我市漁民禁捕退捕工作,結合兜底保障脫貧行動,我們組織專門力量,通過線上信息比對與線下入戶調查結合的方式,摸清困難漁民底數,有553名困難漁民將通過相關程序納入城鄉低保享受范疇,全市共有755名困難漁民享受了城鄉低保。四是提升核對能力,著力查實問題。發揮低收入認定中心的作用,進行信息比對,嚴把復核認定關,做到社會救助“凡進必核”。今年以來,低收入認定中心查詢核實10.1萬人次,提升了社會救助的精準率。
三、殯葬改革工作深入推進
從7月1日零時起,我市成功啟動了第一個零點行動,全市所有國家公職人員(含村、社區干部)本人和直接親屬死亡后遺體必須實行火化,火化率提高到73%,我市殯葬改革推進已達到預定目標。一是政府主導牽動殯葬改革。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殯葬改革領導小組,并下設殯葬改革指揮部。各鎮場街道、各職能部門相應成立了以一把手擔任組長的殯葬改革領導機構。出臺了《殯葬改革實施意見》、《零點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以政府主導、有章可循、上下聯動、互相配合、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宣傳造勢引領殯葬改革。層層簽定了責任狀,發放宣傳手冊1.8萬份,出動了宣傳車,運用廣播、微信、短信、橫幅、標語等形式,開展了深入廣泛的宣傳發動。三是設施建設拉動殯葬改革。全市選址農村公益性公墓用地22處,目前已竣工15處,還有7處正在建設,共計投資4400萬元。同時,我市決定在草尾鎮熙和村新建第二殯儀館,占地64.3畝,擬安裝火化爐及尾氣設備3套,擬建悼念廳7個,總投資1.7億元,目前正在進行財政評審,預計2021年1月可動工建設。對第一殯儀館進行改擴建,重新修建悼念廳9個,投資3000萬元,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新的悼念廳已投入使用,該館改擴建二期工程已于7月份開工建設,預計投資4千萬元。投入400萬元對赤山公墓進行了優化改造,園內實現了綠化、美化和亮化。
四、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加強
我市出臺了《沅江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新改擴建南大膳鎮、草尾鎮、泗湖山鎮三所敬老院和1 家城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共投入資金約1500萬元,新增床位29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200張。市社會福利中心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模式,與市中醫院及專業養老護理團隊合作,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預防保健、康復理療、健康指導等專業的醫療服務和生活護理。投入62萬元用于民辦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支持民辦養老機構持續發展壯大。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對全市36家公辦、民辦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開展了養老機構評估員業務培訓,對45名養老機構護理員進行了輪訓。會同衛健、市監、消防、城管等部門開展養老服務質量專項行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大檢查指南》中的基礎性指標達標率82%,安全隱患基本消除;管理服務質量類指標合格率達到85%以上。
五、社會組織管理持續規范
2020年以來新成立登記社會組織8家,目前,我市共成立登記社會組織285家(其中基金會2家,社會團體115家,民辦非企業168家),今年依法對社會組織進行了年檢,合格率85%以上,依據年度年檢情況依法向社會公示年度年檢結論。指導各支部完善了“三會一課”等黨建制度,成立12個社會組織黨支部,今年發展黨員14名、預備黨員轉正12名,各黨支部共有109名黨員。社會組織綜合委員會主持召開黨建專題會議4次,集中開展專題培訓3次,培訓支部書記35多人次。培養入黨積極分子43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覆蓋率達90%左右。為穩妥有序推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我局與公安局建立了部門協調機制,聯合印發了《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并通過新聞網絡媒體向社會宣傳與公示。組織人員和力量對全市內非法社會組織拉網式排查,對發現的違法開展活動的組織或疑似非法社會組織逐一登記造冊,并報市行動小組辦公室甄別定性。
六、社會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進一步深化基層群眾自治實踐,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一是持續推進“四位一體”機制運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認真做好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工作, 2020年底全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覆蓋率、修訂率均達到100%,法制審核率100%。二是不斷深化村(居)務公開“亮欄”行動。組織開展了村(居)務公開欄規范化建設工作回頭看,規范公開內容更新程序,加強公開欄日常管理,完善 “線上線下”公開互動機制。三是扎實推進農村社區試點建設。按照“梯次推進、以點帶面、輻射延伸、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完善農村社區組織體系,優化農村社區服務平臺,全年完成建設農村社區試點村20個。四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全面推進所有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標識規范統一,綜合服務功能室整合規范,實現所有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均能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七、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活動扎實開展
慈善總會發揮作用助力疫情防控,接受38筆慈善捐款,共計金額達281.7732萬元,接受6筆慈善捐物,折合人民幣82.9447萬元,全部送達疫情防控一線。沅江市社會工作服務站成功舉辦了7場大型活動,60多場社區活動,組織十余次專題培訓,50余次專業督導,立足各鄉鎮,服務于基層,建成了一支比較受歡迎的專業的社工團隊,為我市民政工作注入了新鮮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