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4-1904364 發布機構:沅江市司法局 發文日期:2024-02-28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2023年,沅江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一規劃兩方案”要求,堅持服務大局,聚焦主責主業,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道、積法治之勢,推動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高位推進,壓緊壓實工作責任

      強化組織,高位推動。著力加強黨對法治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每年定期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會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完善法治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在市管干部考核方案中明確要求將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個人述職報告,督促法治建設“領頭雁”履職盡責。

      (二)強化學習,全面覆蓋。科學制定年度學法計劃,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以及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等相關內容納入年內黨委(黨組)中心組集中學法內容和各單位、各系統法治培訓內容,引導全市領導干部提升法治意識與思維,提高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堅持黨組中心組集中學法、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治建設骨干培訓,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成為常態,切實發揮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在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強化督導,壓實責任。堅持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增加平時考核在年終考核中的分值比例,將考核成效作為衡量各單位實績的重要內容,以考核倒逼法治政府建設責任落實。嚴格落實年度法治督察計劃,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全覆蓋”督察指導法治政府建設重點任務確保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健全完善國家工作人員日常學法制度、法治培訓制度、學法用法考核制度,強化考試成果運用,將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法情況列入個人評優與單位績效考核。

      二、著力優化服務,依法履行政府職能

      (一)做優服務,提升效能。一是推動行政效能綜合監督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強“紅黃牌”和“好差評”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紅黃牌”與“差評”辦件信息匹配與溯源機制、典型“紅牌”和“差評”個案追查及跟蹤整改機制等工作制度,切實提升審批服務質效。二是推行告知承諾制辦理工作。梳理實行告知承諾制辦理的涉企經營許可和證明事項59項;組織各部門依托省一體化平臺,對告知承諾制辦理的事項進行統一受理,全流程審批流轉,線上線下協同發力,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三是規范政務服務中心運行管理。組織40個政務服務部門編制統一模板的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同步線上辦事指南和線下窗口業務流程一致、辦理標準一致,實行同源管理;加強教育培訓,開展全市政務服務工作人員集中培訓3次,幫辦代辦、咨詢導辦人員專題培訓4次,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

      (二)深化改革,增強動能。一是扎實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全生命周期事項落地。通過梳理整合事項、科學設置窗口、做強后臺支撐、優化審批流程,落實好“一門、一網、一次”的改革要求,抓好省定3批285個“一件事一次辦”事項的落地工作,全年累計辦件103722件。二是開展“放管服”改革“揭榜競優”深化行動。揭榜2項“放管服”改革省級“揭榜競優”任務,印發實施《沅江市加快推進“揭榜競優”工作方案》,實現資格申請、收入核對、配租管理、年度復核全流程線上閉環管理,做到“一窗受理、一窗辦結、全程網辦”。三是進一步提升“跨省通辦”服務效能。根據省業務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對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的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和受理條件、服務對象、辦理流程、申請材料、辦結時限、辦理結果等實現“五級N同”。

      (三)明確清單,放權賦能。一是起草《沅江市2023年“湘易辦”超級移動端建設升級工作推進方案》,細化分工、明確任務,完成“湘易辦”上線服務事項220項,其中“一網通辦”事項達到220項,集成可應用電子證照種類超過26類,用戶數突破15.33萬。二是深入推進“無證明城市”創建工作。依托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成了全市統一框架、統一功能的無證明城市體系,推動第一、二批證明材料免提交試行清單落地,變“群眾跑”為“數據跑”,讓企業群眾辦事輕裝上陣。三是開展放權賦能精準化精細化行動。開展放權賦權落地實施情況專題調研,到園區進行放權賦權落地實施情況專題調研,對2020年至2022年下放的172項縣級經濟管理權限運行情況、湖南省助推“五好園區”建設二十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指導園區發現短板不足,并形成調研報告。

      三、深化法治宣傳,不斷提升普法質效

      (一)以創新普法活動為抓手。制定《沅江市2023年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按計劃組織開展了國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傳月、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未成年人保護、大學生寒暑假“送法下鄉”、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周、“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以及送法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等一系列普法活動;積極創新普法宣傳方式方法,創作普法劇本,拍攝了《“幫信”也是罪》《當“憲法宣傳周”遇上“誰執法誰普法”》等普法短視頻。

      (二)以落實普法責任制為保障。堅持“誰執法誰普法”,制定并印發《沅江市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和《沅江市國家機關2023年普法重點任務清單》。在各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中,由市司法局牽頭,廣泛聯合“誰執法誰普法”成員單位共同開展活動:組織市教育局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組織市農業局開展“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月”培訓活動;組織團市委,依托“七彩假期”托管班開展大學生“送法下鄉”活動;組織全市40余家單位開展“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活動,同時明確牽頭單位同步開展了“憲法九進”活動等。

      (三)以開展示范創建為導向。堅持及早謀劃、提前部署,按照上級創建活動要求,認真部署創建工作,做好宣傳動員、啟動工作。對有創建意向的村和社區多次進行實地考察與工作指導,組織開展了經驗交流。對已創建成功的胭脂湖村指導其進一步完善升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同時,加強動態管理,提高創建質量,對已成功創建的村和社區逐一進行復核。

      四、加強系統管理,健全依法行政機制

      (一)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制定并發布《沅江市重大行政決策目錄管理辦法》和《沅江市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辦法》,完善行政決策程序規則對涉及重大行政決策的事項,廣泛征求公眾意見、邀請專家論證、開展風險評估、召集律師合法性審查、集體研究決定,組織開展各類事項的聽證會、專家論證會、征求意見會等30多場次,政府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不斷增強。

      (二)嚴格規范文件管理。嚴明審查程序,把好起草關、審查關、發布關、備案關、清理關,全面落實“三統一”要求;做好合法性審查備案,突出抓好“備案、審查”環節,著力完善“主體、權限、內容、程序”四項審查標準,做到有件必備,有件必審。結合省市要求,先后對我市現行有效的所有規范性文件進行了3次清理。2023年,共審查政府合同文件56件、其他涉法事務25件,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17份。

      (三)強化律師隊伍作用。充分發揮黨委法規部門、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的作用,積極參與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門單位決策事項、執法決定、重大、疑難案件處理的事前參與和法制審核,堅持以事前防范與事中控制為主、以事后補救為輔的原則,推動法律顧問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充分組織全市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司法鑒定所等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廣泛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和企業“法律體檢”專項活動。

      五、聚焦關鍵環節,嚴格規范執法程序

      (一)強化執法人員資格管理。按照省司法廳、益陽市司法局的要求,對執法人員進行一次清理,公示注銷不在執法崗位的執法人員證件。積極組織行政執法人員換證、考證工作,對全市25個市直單位和12個鄉鎮(街道)的1032人,28名行政執法監督人員進行了換證統計和上報工作。共發證428人,所有持證人員均錄入系統平臺進行動態管理。

      (二)落實柔性執法創新舉措。市司法局牽頭指導、監督全市各行政執法職能單位出臺符合我市實際情況的“四項清單”和分類檢查事項目錄。全市23個行政執法單位,分類檢查事項1771項內容,其中一般檢查事項1538項,重點檢查事項233項;不予處罰事項清單220項,從輕處罰事項清單89項,減輕處罰事項清單96項,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事項清單23項。現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文旅廣體局、市公安局、市氣象局、市水利局、市衛健局、市稅務局、市醫療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司法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消防救援大隊均已以部門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發布了“一目錄四清單”。

      (三)加大行政執法培訓力度。積極組織全市行政執法人員針對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案件程序、案件制作等內容進行專題培訓,50個執法部門和12個鎮、共計62名法制審核人員參加培訓,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機關執法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推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六、緊盯源頭防范,著力化解矛盾糾紛

      (一)維護司法公平正義。穩步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和綜合配套改革,持續推進審判、檢務、警務、所務公開工作,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公安、智慧戒毒等取得階段性成果;立了行政執法與法律監督銜接工作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建立行政執法案件行刑雙向銜接構建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銜接制度協作機制的意見》等文件,在府檢聯動、行檢銜接建章立制方面作出有益探索。通過開展培訓、強化督導等方式加強“兩法銜接”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平臺案件錄入數位居益陽前列。

      (二)深化推進依法治理。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融合發展步伐;整合律師、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推進精準法律援助,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優援,扎實推進刑事案件辯護全覆蓋工作;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使用“全國行政復議工作平臺”辦案,不斷推進行政復議信息化建設;持續加強和規范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將該項工作提請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討論,出庭應訴率穩步上升。

      (三)完善調解工作機制。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效連接的“大調解”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市、鎮、村三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實現調解組織全覆蓋。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211個,其中鎮(街道)調委會12個,高新區調委會1個,村(社區)調委會193個,行業性調委會4個,聯合調委會1個。

      一年來,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穩步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法治政府建設特色亮點工作不夠鮮明,二是法治隊伍力量相對薄弱,三是普法宣傳力度仍需加強。下一步,沅江市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扣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目標,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縱深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各項工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洞庭湖區核心城市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