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沅江市財政工作總結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5-2035883 發布機構:沅江市財政局 發文日期:2025-02-08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2024年,沅江市財政局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大抓落實作為第一要務、把干事創業作為鮮明導向、把善作善成作為目標追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錨定目標,篤行實干,全力推進“三高四新”財源建設工程,著力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堅決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財政支撐。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以學鑄魂啟新篇,激發隊伍“活力”

      一是堅持思想引領,筑牢信仰之基。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引導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壓實黨建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制定了沅江市財政局黨建工作年度計劃,明確黨建工作目標任務與責任分工、與班子成員、基層黨組織書記簽訂黨建目標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將黨建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每季度開展一次黨建工作督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落實,確保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三是夯實組織基礎,提升工作質效。扎實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按照“六有”標準加強黨員活動陣地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生活制度,加強班子隊伍建設,持續推進黨建品牌、清廉機關創建。“陽光財政、理財先鋒”獲得成功。四是開展學習教育,轉變工作作風。組織財政系統黨員干部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召開了惠民惠農補貼資金警示會,堅決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以及“小馬拉大車”問題,干部作風明顯轉變。


      (二)挖潛補漏增收,做大財政“蛋糕”

      一是堅持以財源建設財稅收入“大調研大提升大見效”活動為契機,全面加強收入形勢分析研判,科學調度收入進度,全力確保財稅收入應收盡收、顆粒歸倉。我市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043萬元,同比增長8.6%。其中,完成地方稅收收入80802萬元,同比增長10.26%;完成非稅收入81241萬元,同比增長7%。二是落實好各項減費降稅政策,集中財力支持骨干稅源企業發展,將培育主力財源、涵養主力稅源作為財政增收的根本手段。我市全年稅收完成200萬元以上的骨干稅源企業為70戶,比預期目標78戶低8戶;稅收完成500萬元以上的骨干稅源企業為45戶,完成預期目標。三是全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按照上級要求,科學選定項目,爭取到位上級專項債券資金9.55億元、特別國債資金5.2279億元、一般債券0.75億元,再融資債券5.63億元、超長期國債資金0.6215億元,通過再融資債券置換隱性債務3.79億元,共計到位資金25.5694億元。超額完成按年初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工作目標任務(15.63億元)9.9394億元。


      (三)優化支出增福祉,交好民生“答卷”

      一是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減非剛性、一般性支出,持續提高民生政策實效性和可持續性。對全市各預算單位2024年預算內公用經費統一壓減20%,對各預算單位預算內安排的單位專項和市級專項中非剛性、一般性支出在上年統一壓減20%的基礎上(6490萬元)繼續壓減20%(5040萬元),共計壓減支出13046萬元。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戰略,全年撥付全年教育系統人員工資6.36億元,全面足額保障教育系統人員工資的及時發放;撥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公用經費6138萬元,確保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各階段學校的正常運轉;撥付1026萬元完善扶困助學機制三是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探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支付方式改革,確保各項民生工程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全年撥付城鄉低保資金5490.55萬元,充分保障城鄉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保障;籌措再就業資金2633萬元,撥付資金2633萬元,促進就業扶持政策落實落細;撥付醫療衛生事業支出9270.26萬元,大力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撥付社保基金11727.37萬元,確保社保基金安全穩定運行。  


      (四)防范風險守底線,夯實安全“基礎”

      一是從嚴從緊編制部門預算,科學測算財政收入,按照“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原則和先后順序,合理安排財政支出、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切實強化“三保”風險防控。我市全年完成三保支出268966萬元。其中,保民生126753萬元,保工資134945萬元,保運轉7268萬元。二是全面加強庫款動態監控,及時掌握全市各預算單位收支及余額情況,強化資金調度。我市全年庫款系數始終保持在0.3至0.8以內,財政運行風險穩定在綠色區間。三是嚴格按照化債方案,按時足額償還政府債務本息,全年化解隱性債務9.1135億元,圓滿完成了隱性債務化解6.85億元(含紅沖隱性債務2.13億元)的目標任務有效降低了我市政府債務風險。


      (五)強化管理提質效,勇擔財政“使命”

      一是持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深入開展“績效管理鞏固年”行動,用好預算改革、財會監督、績效管理等重要手段,切實提升財政管理水平;開展財政和部門專項資金事前績效評估、重點項目績效評估,確保了財政資金安全高效使用;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優化采購流程,強化監管機制,提高采購透明度和公正性,為我市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全面開展閑置自然資源、閑置國有房產盤活工作,加強罰沒物資處置工作,確保國有資產資源保值增值。二是持續加強鄉鎮財政管理。高位推進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組織惠民惠農補貼資金專項整治專班,開展兩輪專項監督檢查;指導監督各鎮街道對原有債務進行分類處置,制定了五年化債計劃,債務化解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不斷完善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推進非稅收入電子化征繳和惠農資金陽光審批系統全面上線,完成率排名全省前列。三是持續完善內控管理體系。充分發揮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確保機關上下關聯、左右銜接、協調運轉,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規范機關文秘檔案工作,印信保管無差錯,上傳下達、辦文辦會及時準確無誤,服務態度與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切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公務用車用餐行為,保障了正常運轉和重大項目支出;改善機關辦公環境,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文明創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綜治維穩、掃黑除惡等各項工作卓有成效。


      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收入質量提升乏力

      自2021年7月后,砂石收入劃轉稅務征收,以一般預算非稅收入入庫,我市非稅收入基數變大、占比攀升,加之稅收收入增長乏力,在短期內我市財稅收入質量難以實現量質齊升,2024年稅占比預計僅50.02%。


      (二)收支矛盾日益凸顯

      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環保整治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市重點行業稅收直線下滑,主力財源(砂石)收入暫未實現,基金收入入庫進度緩慢,財稅收入組織日趨艱難,完成年度任務目標壓力倍增。同時,我市新增“三保”支出和政府性債務利息支出以及交通、教育、公安、鄉村振興等重點項目重點領域相關支出剛性增長,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尖銳,收支平衡壓力遠超預期。


      (三)債務化解壓力疊加

      經測算,近三年,我市需償還隱性債務本金15.46億元(其中2024年需還本4.7億元),付息2.13億元,償債進入高峰期,還本付息壓力劇增。同時,根據我市債務結構現狀,目前還本付息資金來源主要為財政預算安排,化債難度逐年增長。


      三、下階段工作打算

      2025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在組織收入上發力,夯實財政保障“硬實力”

      一是強化財稅收入調度。圍繞年度收入目標,聚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大力推進稅費精誠共治,扎實開展財源建設“大調研大提升大見效”專項行動,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切實強化財稅收入征管主體責任,定期進行收入監測分析研判,著力加強收入調度,持續提高稅收征管質效,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二是提升“三資”盤活質效。充分把握試點機遇,全力推進組合供應項目在湖南省自然資源全要素統一市場平臺上架推廣及交易。協同聯動各部門單位,建立國有資產共享、信息互通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切實加強閑置房產及戶外廣告、管道燃氣、停車場等特許經營權的盤活,全面提升閑置國有資產效益。三是加大立項爭資力度。緊扣國家政策支持導向,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搶抓政策機遇,強化政策研判,精準謀劃項目,全力做好項目開發和儲備,做實做優立項爭資基礎工作;主動配合各部門單位、企業做好項目策劃和包裝,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對接,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協同聯動、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爭取更多項目入庫,更多資金到位。


      (二)在優化支出上發力,激發財政支持“新活力”

      一是堅定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深入貫徹中央、省、益陽市相關規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厲行節約,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堅決削減或取消鋪張浪費、績效低下的項目,堅決削減或取消把關不嚴、低效無效的資金。二是全力保障大事要事。落實“一個一般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全力支持教育優先發展;統籌財力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失業保險、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服務措施,按時足額兌現社保待遇,全力支持市域內高質量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防止基金支付風險,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深入推進綜合醫改。三是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根據“優先保障”和“傾斜支持”原則,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強化中央、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確保財政投入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切實鞏固鄉村振興成果。


      (三)在風險防范上發力,保障財政運行“安全性”

      一是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將“政府過緊日子”作為部門預算管理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建立節約型財政保障機制,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規范“三公”經費管理,加強財政統籌力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決兜牢“三保”底線,做到有保有壓、以收定支、保障重點。二是守牢資金安全紅線。嚴格落實《沅江市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實施細則》,加強對專項債券項目申報、發行準備、資金使用、還本付息、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切實規范財政資金發放流程,強化財政資金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學規范、安全高效、公開透明、監管到位的財政資金監管機制。三是筑牢債務風險防線。嚴格執行《沅江市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工作方案》和《沅江市2019-2028年隱性債務十年化債方案》,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強化常態化債務風險監測預警,深化違規舉債、虛假化債專項監督,牢牢守住不發生政府債務風險底線,切實打好防范化解風險阻擊仗。


      (四)在加強管理上發力,推動財政治理“高效能”

      一是全面實施“零基預算”,堅持以“零”為起點,所有支出遵循“先定事后定數”原則,著力提高預算安排的規范性、精準性和科學性;強化財政資源統籌,定期開展財政存量資金清理,防止資金長期沉淀,推動更多資金資源向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聚焦;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強化國庫管理、資金調度等,確保全年庫款保障系數穩定在0.3-0.8區間。二是深入推進“績效管理鞏固年”行動,全力服務“八大行動”等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投資項目等;把績效管理延伸到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確保覆蓋所有財政政策支出;注重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三是切實發揮評審中心財政投資“過濾器”、項目資金“矯正器”作用,嚴把報送項目資料真實性、準確性,采取聯審制與“回頭看”,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進行抽查復查,著力加強對關鍵環節、重要領域的精準審核,全面提升財政評審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力求從源頭上有效管控政府投資、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節約政府投資成本,持續提高財政服務質量和效率。四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完成市委部署的各項工作,主動向市人大、市政協匯報財政工作,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及時落實各級審計整改意見,扎實整改相關問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