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財政工作要點
2025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聚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工作總基調,努力在推動發展上彰顯新擔當,在改善民生上展現新作為,在財稅改革上實現新突破,在科學管理上邁出新步伐,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財政保障。
一、紅心向黨,旗幟鮮明講政治
1.著力強化思想政治建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全市財政系統黨員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牢固樹立“建強政治機關,走好第一方陣”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局黨組會議第一議題制度,切實加強意識形態相關工作,把講政治的要求始終貫徹到財政各項工作之中,嚴格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持續擦亮政治機關本色,推動機關黨建陣地建設躍上新臺階。(責任領導:吳赤虎,責任股室:機關黨委、人事股)
2.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壓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機制、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民主生活會和“三會一課”、廉政談話、黨內函詢等制度,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建設風清氣正的財政機關;從嚴從實組織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開展黨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風教育,豐富廉政教育形式和內容,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再上臺階;持續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嚴格對標為基層減負賦能各項規定要求,全力支持配合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執紀問責,一體推進“三不腐”,筑牢廉潔從政財政底線。(責任領導:吳赤虎,責任股室:機關黨委、中共沅江市紀委監委駐市財政局紀檢監察組、人事股)
二、同心協力,真抓實干拓財源
3.強化財稅收入調度。一是明確收入目標。全市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目標為171766萬元,同比增長6%。其中,稅收收入預期目標為85651萬元,同比增長6%;非稅收入預期目標為86115萬元,同比增長6%。著力實現地方稅收收入質量70%預期目標(剔除砂石收入49446萬元后),確保全年財稅預期目標完成排名益陽保二爭一。二是強化征收舉措。聚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大力推進稅費精誠共治,扎實開展財源建設提質攻堅。科學研判收入形勢,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和實效性;切實強化財稅收入征管主體責任,著力加強收入調度,堅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確保財稅收入均衡入庫;定期進行收入監測分析研判,著力加強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持續提高稅收征管質效,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責任領導:賈明哲,責任股室:協稅辦)
4.提升“三資”盤活質效。一是切實做好土地、砂石盤活文章。加快盤活現有存量土地,加大歷年欠繳土地出讓稅費的征繳力度。二是大力加快閑置和遺留國有資產資源處置、盤活力度。通過公開拍賣處置閑置資產、招拍掛、轉讓和劃撥閑置土地、出租盤活閑置經營性門面廠房,回購和授權盤活特許經營權等方式。同時,集中力量完成長沙、北海、惠州等地罰沒財物和遺留資產的處置工作,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確保國有資產顆粒歸倉。三是扎實推進蘆葦資源化利用。全面完成街道、鎮場蘆葦合同清理任務,將蘆葦資源正式移交給城投集團進行專業化運營。立足蘆葦資源優勢,深度拓展綠色綜合利用空間,加速推動資源向資產、資產向資金的高效轉化,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融合。四是加快公物倉建設。加強國有資產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提升資源調配的靈活性與科學性,年內完成公物倉的建設工作,實現閑置資產的集中存儲與統一調配,避免重復購置和資源浪費,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和周轉速度。同時,建立健全公物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確保資產的安全、合規使用。(責任領導:賈明哲,責任股室:國有資產事務中心、國有資產股)
5.加大立項爭資力度。緊扣國家政策支持導向,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搶抓政策機遇,強化政策研判,精準謀劃項目,全力做好項目開發和儲備,做實做優立項爭資基礎工作;主動配合各部門單位、企業做好項目策劃和包裝,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對接,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協同聯動、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爭取更多項目入庫,更多資金到位。力爭全年申報到位一般債券資金達1.1億元以上、專項債券資金達10億元以上。(責任領導:賈明哲,責任股室:政府債務管理股)
三、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度難關
6.抓實支出保障“主線”。一是認真貫徹中央、省、益陽市相關規定,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持厲行節約,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堅決削減或取消鋪張浪費、績效低下的項目,堅決削減或取消把關不嚴、低效無效的資金。二是堅定落實《關于強化“三保”支出的通知》文件精神,堅持預算編制“三保”優先原則,扛穩扛牢“三保”政治責任,確保“三保”支出不留硬缺口。三是全力保障全市年度重點項目、省級重點民生實事和市級民生實事項目建設,著力推動“五市”建設。四是及時分配、下達、撥付、配套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同時通過計提土地出讓收入、引導金融資本投入、推進“六大強農”行動等,著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責任領導:吳赤虎,責任股室:預算股、國庫股)
7.筑牢資金安全“底線”。一是嚴格按照《沅江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實施意見》和《沅江市惠民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管理操作規程》等文件要求,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和要求,規范資金發放流程,強化補貼資金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學規范、安全高效、公開透明、監管到位的惠民惠農補貼“一卡通”監管機制(責任領導:黃敏,責任股室:財政事務中心)。二是全面落實《沅江市政府專項債券管理實施細則》,持續加強對專項債券和特別國債等專項資金項目申報、發行準備、資金使用、還本付息、資產管理等全過程穿透式、全周期封閉式監管,充分發揮政府債券資金使用效益(責任領導:賈明哲,責任股室:政府債務管理股)。
8.不越政府債務“紅線”。一是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嚴格執行省政府出臺的《進一步規范政府性投資項目決策和立項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的管理辦法》,落實項目決策和立項程序要求,對屬于違規舉債和超越本級財政承受能力的項目堅決不予立項。加大債務領域監督力度,持續對新增隱性債務保持“零容忍”,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二是穩妥有序化解存量債務。落實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定,嚴格執行“五個不得”負面清單,發揮“五個結合”乘數效應。督促各級各單位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化債方案,依據制定的化債舉措,多渠道籌集資金化解債務,確保法定債務不出現任何風險,確保完成年度化債任務4.579億元。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動態監測債務變化。三是堅決守住債務風險底線。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改革轉型,完成全市平臺公司壓降任務。加強融資平臺退后管理,在一定限期內對轉型后的市場化經營主體債務情況進行跟蹤監測,防止以壓降融資平臺數量名義逃廢金融債務,嚴禁各類平臺“換馬甲”式虛假退出。強化財金聯動,激勵和協調銀行機構降息、展期、重組、置換存量債務,實現債務期限短變長、債務利息高變低、債務產品非標變標準,嚴防爆雷。督促各鎮(街道、中心)按計劃落實《沅江市鎮、街道綜合債務化解方案》的實施,持續推進鎮、街道綜合債務化解。(責任領導:賈明哲、黃敏,責任股室:國有資產事務中心、財政事務中心、政府債務管理股)
四、靶心向內,精抓細管提質效
9.深化財政改革。一是全面實施“零基預算”,堅持以“零”為起點,堅持問題導向、破立并舉,按照破基數、破邊界、立觀念、立事項、立優先序、立標準、立方法、立績效的原則,全面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到2026年初步構建有保有壓、突出重點、統籌有力、講求績效的預算安排機制;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強化國庫管理、資金調度等,確保全年庫款保障系數穩定在0.3以上(責任領導:吳赤虎,責任股室:預算股、國庫股)。二是充分運用“績效管理提升年”和“績效管理鞏固年”行動成果,推進“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建設;引入三方專業機構參與績效目標“三方會審”,重要市級專項支出績效目標及時報市人大審議;前移預算管理關口,開展政策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強化財政重點績效運行監控,實現財政績效評價全覆蓋,切實提高評價質量,強化評價結果應用。(責任領導:賈明哲,責任股室:績效評價股)。三是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防范新增債務風險、優化財政投資資源配置等方面開展投資項目評審工作,全力保障市委政府決策部署實施。嚴格把關項目資金來源真實性與準確性,細化項目預算評審,嚴控虛報冒算,精準審核重點項目與領域,發現問題即糾正;優化評審流程與標準,構建規范化、標準化評審指標體系;建立健全快速響應機制,為緊急和重點項目開綠色通道,壓縮評審周期;加強與各方溝通協作,全過程公開項目動態管理,提供政策咨詢和技術指導,協調解決難題,切實提升財政評審服務質量與效能。(責任領導:廖躍軍,責任股室:財政投資評審中心)。
10.細化日常監管。一是嚴格履行財會監督主責。嚴格執行上級關于預算管理一體化管理流程、規則和要素,建立統一的一體化規范信息系統,構建“制度+技術”的管理機制,指導各預算單位完成項目儲備、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等全流程財政財務工作,全面提高全市預算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自動化水平(責任領導:賈明哲,責任股室:監督股、數據信息中心)。二是強化政府采購管理。積極推廣應用電子賣場,推動建立政府采購一張網。持續深化政府采購管理,完善采購監管機制建設,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進一步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責任領導:廖躍軍,責任股室:采購股)。三是提高財政政務督辦水平。健全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督查督辦機制,實行清單化、閉環式管理。將心比心做好財政行政審批“全程代辦”工作,務實辦理人大、政協代表提案、建議等工作。加強財政窗口建設,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責任領導:賈明哲、黃敏,責任股室:監督股、辦公室)。
11.強化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樹牢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重視專業人才和青年干部培養,持續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加強干部教育培訓,提升善作善成的本領;修改完善《中層干部述職評議方案》,建立健全機關內控管理制度,持續加大對干部職工考勤考核力度,激發干部隊伍活力;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為干部等級晉升創造公平環境和有利條件;加大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責任領導:黃敏,責任股室:人事股)
12.奮力創先爭優。全面開展“三對標、三一流”創建行動,旗幟鮮明對標新發展理念、對標上級重大決策部署、對標新時代財政使命,全力創建一流隊伍、樹立一流作風、爭創一流業績。緊盯先進找差距,謀劃實際補短板,縱向爭晉省市財政前列(力爭一個省級激勵獎勵、力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居益陽市第一),橫向確保同級部門一流(確保年度績效考核獲評一類單位)。主動順應新形勢,創新工作舉措,積極作為,在基層黨建、立項爭資、財政管理、風險防控等領域爭創先進單位。(責任領導:吳赤虎,責任股室:各股室、局屬二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