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強農村村民建房與管理工作既是我市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又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經之路。根據市人大安排,現就我市農村村民建房與管理工作匯報如下:
一、我市農村村民建房基本情況
(一)村民建房現狀
我市地處洞庭湖腹地,主要以“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湖鄉地貌特征為主,全市轄10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2個蘆葦場;共有187個行政村, 9.3余萬戶農村家庭,32.07萬農村人口,占比為44.04%;現有已建成農村住宅10.7萬棟。
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居住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改善,全市農民人均住房面積已由2016年前的27.6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4.3平方米。2019年全年村民建房數量為1100余戶,其中報建手續齊全的有169戶。另外,在農村村民集中居住方面,我市分別在新安、樂園、勝天三個村建成了3各集中居住小區,村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工作在益陽名列前茅。
(二)村民建房主要特征
我市農村村民居住形式是長期以來歷史形成的,大多是一戶一宅一坪(曬坪)一土(萊土),布局較為零散,沿路、沿堤、沿水(渠道、溝港河塘)等建房現象較多。大多數村民住房是上世紀80年代我市“苧麻熱”后建成,磚瓦平房占75%,少量為二層以上磚瓦樓房,平均每戶住宅及其他用地面積在1.3畝以上。
經前段時間摸底統計,我市農村村民建房的選址分布基本情況為:集中居住的有2712戶、沿路農宅有2.7萬余戶、沿堤岸農宅有1.6萬余戶、沿溝港河塘農宅有6.2萬余戶。其中涉嫌占用耕地的有7587戶,涉嫌占用基本農田的有1829戶;近三年新建農宅2821棟,其中手續齊全的有423棟,占比為14.9%。
(三)鎮場管理情況。近年來,我市各鎮場街道加大了對農村村民建房與管理工作的力度,村民建房行為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如我市的新灣鎮、陽羅鎮,均全面實施了規劃例會制度,近三年來,兩鎮的村民建房均向當地鎮政府提交了建房申請資料,鎮規劃例會對村民建房申請進行了嚴格審批;全面落實了巡察制度,嚴厲打擊了違規違建行為,兩鎮近三年來的村民建房,均無占用耕地、農地、林地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農村建房需求的增長,對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村建房管理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因歷史原因和農村村民建房發展,矛盾和問題仍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違建行為尚未根治。由于習慣、個人意愿等原因,部分地方村民占用基本農田建房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多處占用、超標準占用住宅基地;有的假借村民集中建房的名義,進行商業開發;部分村民建房規避管理,未經批準,私自建設,據調研統計,近3年內全市村民建房未履行報批等相關手續所占的比例較大,占比將近85%。
2.空心房占比仍然較大。近幾年來,我市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2019年,全市城鎮化率達54.11%, 比2016年提高了將近5.3個百分點。近3年農村向城鎮轉移1.78萬戶,約5.2萬人,形成了不少的空心房,其基本情況為:一是有的家庭及成員戶口在農村,但已舉家搬遷至城鎮居住,原在農村的住房及宅基地已廢棄多年但權屬未變,房屋已經破爛不堪,周邊土地荒蕪;二是有的長期在外務工經商,每年只有春節時才回家幾天,空巢房很多。據調研統計,目前全市農村村民長期空置住房約9369戶,占全市農村總戶數的6. 8%。如草尾鎮空置住房840戶,占全鎮總戶數的7. 2%, 南洞庭蘆葦場共有村民1946戶,目前空置住房達416戶,占比21%。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加大,農村空置住房戶數還將不斷增加。
3.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我市農村村民居住房屋大多為
上世紀80、90年代建成,磚瓦平房占大多數。據前段時間調查統計,近三年我市共對5.6萬棟農宅進行了鑒定,其中2017年鑒定農宅1.63萬棟,2018年鑒定農宅1.82萬棟,2019年鑒定農宅2.72萬棟。三年來經鑒定確認為C、D級危房的農宅共有1.14萬棟,其中C級危房有4782棟,D級危房6641棟,危房在全市農宅的占比為10.65%。在這些危房中,以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農村殘疾人貧困家庭等對象的住房問題尤為突出,2013年至2019年間,我市財政共投入8596.25萬元,對5083戶農村村民危房進行了改造(其中:2017年投入1730.25萬元,改造危房1367戶;2018年投入3548.35萬元,改造危房2075戶;2019年投入3317.65萬元,改造危房1641戶),但部分農戶住房由于建房時間長,房屋基礎差,政府改造后的住房幾年后又成為危房,全市這類房屋共有380戶,安全隱患比較嚴重。
4.與當今發展不相符合。由于經濟條件限制,當時村民自建住房標準不高,式樣老舊,一些自建住房還是上世紀80 年的簡陋戶型,在建筑質量、功能設計等各方面都存在問題,這些住房雖幾經裝修、修繕,但基礎質量不高,與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更與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不相符合。
針對上述村民建房中存在的問題,究其緣由,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造成:
1.有歷史的原因。我市農村村民分散自建住房及產生的問題,有很大的歷史原因。分散選址建住房的傳統習慣由來已久,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上世紀60、7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時,在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的情況下,也無法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政府只能鼓勵農民自己籌資建房安家,也只能讓村民選擇路旁、溝渠邊、堤腳、湖塘畔等生活方便處及農田、責任田就近處分散建房解決起碼的居住問題,因此導致村民住房凌亂分散的問題較為普遍。
2.有發展的原因。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分田到戶的生產責任制推行,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農業效益大大提升,農戶家庭收入普遍大幅增加,在向好的發展形勢下,我市農村開始了新一輪住房條件大改善,加上出現婚育人口高峰,農村磚瓦結構的住房開始興建,到上世紀90年代達到建房高潮。但在這一時期,依然沒有統一的村居規劃設計方案與措施,村民只能自發選擇自己的建房地址,這一農村經濟發展時期,也成為占用基本農田,超標用地、進入公路紅線的高發期。
3. 有管理的原因。在當年的戶籍制度改革中,流出農村人口的管理出現或重復管理、或互不管理的問題,特別是農村人口戶籍地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對農村考上大學的學生、長期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在城鎮購房人員的管理職責不分明,對由此產生的農村空巢房無法進行有效處理;在21世紀初期的建設過程中,由于農村建房辦理用地手續審批繁瑣,涉及多個部門,無形中給村民建房帶來不便。同時,鄉鎮機構改革后,鄉鎮盡管成立了規劃建設環保站,但多數鄉鎮規劃建設環保站工作人員身兼數職,且多數不具備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和技術服務能力,對農村建房服務缺位、監管乏力,
給農村房屋建設留下諸多隱患。
三、農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1.及時出臺相關政策。2013年4月,為規范村民建房行為,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了《沅江市農村村民建房管理暫行辦法》,2014年,沅江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了《沅江市農村宅基地管理暫行辦法》,基本實現了農民建房管理有據,促進了農民建房不斷規范化、透明化、科學化。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2020年,根據中央、省及益陽市相關政策,我局牽頭草擬了《沅江市村民建房管理辦法》,目前已上報市人民政府審批。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住建、自然資源、環保、交通等單位和各鎮場街道為成員的村民建房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對管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及鄉鎮場的職責。
2. 不斷完善鄉鎮規劃。2018年通過政府采購已完成60個村莊規劃,2019年完成樂漉線、茶草線等36處村民集中居住區的規劃布點工作,進一步夯實了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基礎。
3.積極整合相關職能。2017年,為全面加強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與管理工作,沅江市委、市政府根據政策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全面實施了機構改革,在鄉鎮方面,完成了“四所合一所工作”(即:將村鎮建設站、國土所、環保所和房產管理所合為一體),并將編制劃入鄉鎮,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鄉鎮對村民建房管理的力量與力度。
4.多措并舉推進管理。一是以危房改造為契機,進一步改善農村村民居住條件,提高村民住房質量;二是以村民集中居住點建設為試點,積極探索村民建房管理新路子、新方法;三是加強技術指導,近年來,投入20萬元委托益陽城市學院根據我市地形地貌及風土人情的特點,編制了村民建房樣板圖冊50余套,明確了村民建房技術標準與要求。四是加大執法力度,住建局、自然資源局、城管執法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沅江分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執法,及時查處村民建房的違法違紀行為,2019年至今,共聯合執法15次,查處違規別墅12棟,占地面積132705㎡,建筑面積2383.61㎡。起到了較好的震懾作用,為進一步規范村民建房行為打下了一定基礎。
四、后段工作思路
我市作為新型城鎮化試點縣,更要搶抓當前新一輪農村住房建設管理的有利契機,精心統籌謀劃、精準高效實施、積極穩妥推進。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進一步優化鄉村空間結構,加快推進農民建房的更新改造,努力打造具有鄉土風情、富有湖湘特色、承載鄉愁記憶、展現現代文明的美麗宜居鄉村。
1.狠抓政策落實。今年來,國家對農村村民建房管理進行了進一步明確,明確村民建房在取得《農村宅基地批準書》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后可以合法的建設住宅。國務院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下發了《關于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的通知》《關于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湖南省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益陽在2018年年底,通過立法程序將《村民建房管理辦法》上升為《益陽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這些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出臺,對我市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農村村民建房的規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和政策保障。
下階段,我市將狠抓各級政策的貫徹落實,嚴格執行《益陽市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條例》。一是迅速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名單,明確各自工作職責與任務。進一步明確鎮場的主體責任,通過鎮場街道組織相關部門落實“三到場”的要求,確保農民能夠規范開展住宅建設;進一步明確自然資源局農村住房建設的規劃、農用地轉用、房屋權屬登記等監督和管理責任;進一步明確農業農村主局農村住房建設的宅基地監督、管理和服務責任;進一步明確住建局質量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服務和農民工匠管理責任,形成合力,全力推進。二是根據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自然資源專職副總督察陳塵肇在《關于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的通知》新聞發布會上的解讀,我市在全面保障農民一戶一宅、戶有所居的基礎上,不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三是在保障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我市耕地的保護。
2.突出規劃引領。把村莊規劃作為農村村民建房的重要抓手,按照“美麗鄉村”的建設要求,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水平設計、高品質建設。把多規融合理念引入鎮、村規劃設計,注重城鄉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五個對接”,逐步形成多規融合、銜接統一、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規劃體系。協調推進農村住房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通過合理定位功能、優化調整布局,既體現共生性又體現差異化,促進城鎮與農村合理分工、優勢互補、聯動發展。
3.勇于破舊立新。充分利用沅江作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的優勢,在研究吃透上級相關政策,加強溝通對接,積極向上爭取的同時,在破除機制障礙、破解瓶頸短板上大膽想、大膽嘗試。把農村住房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體制機制改革、農民致富增收有機結合,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宅基地有償退出和農村住房審批的改革,加快構建較為完善的全市農民建房管理體系,為村民建房與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強力保障。
4.強化精品意識。全面強化農村村民建房的相關規劃設計和建設的精品意識,要把村民住房建設全面融入到我市構建“三市”、“四湖” “五宜”工作中(三市:產業強市、生態名市、文化特色市;四湖:湖城、湖島、湖州、湖鄉;五宜:宜居、宜業、宜讀、宜視、宜游),在民居、道路和配套設施建設上注重保留鄉村印記、反映鄉村特色,凸顯有別于城市的獨特的湖鄉田園風光和質樸的鄉土文化氣息,讓村民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五、幾點建議
1.明確各部門職責職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精神,建議該項工作由農業農村局牽頭,各鎮場街道為管理主體,自然資源、住建、林業、環保、交通、水利等部門盡責履職,全面推進我市農村村民建設與管理工作。
2.加強對我市農村村民建房的監督和管理,全面加強對違建的查處力度和兩拆工作(拆空心房、拆違章棚亭)力度。
3.村民建房要切實與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工作相結合,確立試點(重點)區域,通過打造精品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