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0-1310853 發布機構:沅江市人民政府 發文日期:2020-12-12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沅江市農業農村局

      20201211

       

      2020年是沅江“二次創業”的開局之年,也是沅江埋頭苦干、真抓實干、走出困境的關鍵之年。一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我們緊扣“穩得住、完得成任務、高質量發展”目標,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為宗旨,不斷提升農業全領域基礎建設、農業全過程機械化生產、農技全方位服務水平,加大招商引資、立項爭資、品牌創建力度,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基本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十三五”收官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2020年主要工作、亮點成績

      1、經濟指標有增長。預計全市全年農林牧漁總產值112.5億元,較上年略微增長。

      2、糧食生產雙穩定。2020年全市落實糧食播種面積114.42萬畝,其中早稻播種面積41.42萬畝,中稻與一季晚稻播種面積25萬畝,雙季晚稻播種面積43萬畝,其他旱雜糧播種面積5萬畝,超額完成上級下達任務107.2萬畝。2020年全市糧食總產45.89萬噸,比上年增0.89萬噸。其中早稻播種面積41.16萬畝,單產382.26公斤,總產15.83萬噸。中稻與一季晚稻播種面積25萬畝,單產530公斤,總產13.25萬噸。雙季晚稻播種面積43萬畝,單產355公斤,總產15.26萬噸。播種面積2.5萬畝,玉米及其他旱雜糧播種面積5萬畝,總產1.55萬噸。

      今年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湖南衛視等媒體多次報道沅江糧食生產、集中育秧等工作情況。糧食生產工作水平處于益陽各區縣市中的上游。

      3、禁捕工作有序推進。我市圍繞“四清四無”禁捕工作目標,堅持全員不休,連續作戰,一線執法人員堅持三班倒,做到禁捕水域24小時不離人。截至目前,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公安等部門出動執法人員7832人次、輔助人員3425人次,執法車輛1035車次、執法船艇2878艘次。全市共查處非法捕撈案件80起,其中刑事案件41起、行政處罰案件39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3人、行政處罰44人,沒收、放生違法捕撈的漁獲物1585.4公斤。禁捕以來,共取締禁捕水域違禁網具4.9萬條、71.28萬米,清理取締“三無”船舶1463艘,拆解農用船8979艘,收繳11個專業漁村和52個高風險區村存量地籠網1394噸、電魚器具119噸,沒收并銷毀各類違規釣具326根,非法捕撈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4、產業發展持續發力。全市共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600多個,其中專業大戶6181個、家庭農場1105個、各類專業合作社1327個、龍頭企業50家,其中省級示范社10個、省級龍頭企業6家、益陽市級龍頭企業44家。2020年我市已完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創建100家,合作社創建100家。培育益陽市級專業合作社11家、家庭農場15家。已全面完成目標任務。

      5、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我市持續推進以“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廁所革命”和“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重點整治內容,全面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村莊垃圾收集點、收集車輛覆蓋率達到100%,100%的村莊垃圾得到治理,各村生活垃圾全部運往市級無害化垃圾填埋場進行無害化填埋處理,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各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有序推進,80%以上的行政村,長效機制初步形成。外包服務公司1月至11月共收集、轉運生活垃圾85800多噸,清理湖面水葫蘆16500噸,清理湖面漂浮垃圾2042噸,湖岸線生活垃圾、直排垃圾約11471噸。6月底開始在全市29個貧困村開展了以“一規、二拆、三清、四治”為工作重點的集中整治行動,目前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新)建任務為20000戶,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改(新)建任務。

      6、著力抓好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一是切實加強了農產品安全質量監管,重點督導各鎮、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履行監管責任。嚴禁未經檢驗檢測的農產品和檢驗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上市;2020年,全年市級抽檢蔬菜、水果3032批次,農殘速測合格率為99.97%,抽檢畜禽產品10280批次,速測合格率100%,抽檢水產品124批次,定量檢測合格率100%,全市未發生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二是開展專項整治,凈化生產源頭。20201-12月,開展大的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4次,出動執法人員398人次,出動執法車輛97臺次,檢查農資、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個人)1213個次,立案查處種子、農藥等違法生產經營行為16起,現已結案13起,當場處罰6起,受理舉報投訴17起,沒收假劣農資產品753公斤,挽回經濟損失近八百多萬元。三是強化監督檢測。37家企業初步確定進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5家企業已進入省農產品質量“身份證”管理系統。

      7、推進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創建。沅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突出《沅江市現代農業發展2019-2021規劃》為引領,已創建5家縣級特色產業園,正在申報1家益陽市級特色產業園。據各鎮場街道上報情況統計,共完成流轉土地面積6.5萬畝,其中新流轉土地面積1.6萬畝,擬定投入資金額度3.14億元,F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的有:新灣柑桔品改農旅有機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南嘴鎮黃金貢柚特色產業園;陽羅洲鎮七子浹村優質稻標準化生產產業園;草尾鎮人益村現代農業特色種養產業園落實;胭脂湖回龍山枳殼中藥種植產業園。

      已培育沅江市兩兩香米業有限公司、沅江市糧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湖南博大天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3家農業產業化益陽市級龍頭企業為省級龍頭企業,省廳已考察,正等下文公示。

      二、主要工作舉措

      1、突出抓品牌建設

      近年來,我局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和發展農產品品牌,精準穩妥推進農業產業生產。一是目前我市“二品一標”有效期獲證企業8家,獲證產品57個產量15.2萬噸(其中:有機認證企業1個產品35個產量3002.5噸;綠色認證企業7家農產品22個產量14.9萬噸)。二是打造沅江品牌。128日,“沅江大米”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據摸底統計,全市涉農產品加工商標45個,湖南省首屆十大區域公用品牌(暨湖南省特色農產品品牌)1個,“沅江蘆筍”區域公共品牌、“辣妹子”辣椒醬、億昌麻香糕、天下洞庭“萌王、萌主”系列等企業品牌入選了《湖南省農產品品牌名錄》!般浣讱ぁ眹肄r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正在申報中。

      2、突出抓項目建設

      一是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做好與發改局爭資立項工作對接,及時報送項目到位情況。在全局的共同努力下,到位項目資金2.311415億元,超額完成了年度立項爭資任務。二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招商引資對接企業10個,新引進項目4個,有效上報信息4個,固定資產入庫項目14個,入庫資金達23.9995億元,其中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入庫項目1個,入庫資金1.8260億元。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3、突出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協助企業完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在發展加工貿易、商品流通等方面創新機制,推進產品“走出去”戰略。2020年,已組織30多家企業參加全國、省各類農產品、農民豐收節等博覽會,推薦13家企業加入益陽市產業聯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產銷。2020年全市有10多種農產品及加工產品通過電商進行網上銷售,100余人參與了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我市龍蝦、蘆筍及加工產品已經進入58農服益村平臺線上銷售。

      4、突出抓農業技術精細化服務

      一是進一步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突出基層農技站星級服務創建、創新推廣模式、完善制度建設,精心培育農技推廣隊伍,有效提高了鄉鎮農技員農業技術水平。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推廣了10個主推品種,8項主推技術。重點推廣了兆優5431、農香32、桃優香占、農香24、華潤2號、灃油958、常油雜83、秦優28、中雙11、灃油737等高產優質新品種;重點推廣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稻蝦共作技術、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技術、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油菜聯合機械播種技術、油菜芽前封閉除草技術、油菜“一促四防”抗災技術、油菜機械化收獲技術等農業新技術。農業新技術使用面積達650萬畝次以上,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以上。三是農機新機具推廣成效顯著。加強了重點推廣機具的現場展示、演示,提供機具信息、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召開油菜收割現場演示展示會1次;加大對重點推廣機具的支持力度,在確保購機農戶實際承擔30-60%購機資金的前提下,制定了重點推廣機具累加補助標準;加強了重點推廣機具服務,包括優先辦理農機購置補貼,提供培訓、咨詢服務,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1.75%四是全力以赴狠抓了水稻二化螟防控工作。全市一季稻田翻耕平整灌深水滅蟲蛹面積近10萬畝,有效降低了二化螟蟲源基數,農藥施用負增長開局良好。

      5、突出抓脫貧攻堅

      對預脫貧6671472人產業幫扶收入累計不低于500元已落實到位;今年爭取產業扶貧項目專項資金1663.4萬元;有勞動能力、意愿的貧困戶和邊緣戶做到了產業幫扶全覆蓋。

      6、突出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狠抓了農藥污染治理。一是通過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完成統防統治服務面積110萬畝。二是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完成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41萬畝。三是推廣應用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實現農藥使用減量4.2%。據調查,水稻全年實施病蟲專業化防治田比農民自防田平均減少2-3次用藥,每畝的農藥用量降低20%以上,全年每畝節省農藥與人工成本30多元,年新增經濟效益2.8億元。

      狠抓了化肥污染治理。一是實現水旱輪作面積23萬畝。二是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95萬畝。三是發展綠肥種植面積18萬畝。四是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0.53萬畝。五是發展一季稻+油(或肥、菜)面積12萬畝。六是耕地深翻耕9萬畝。據檢測近年來我市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了1-2‰。

      狠抓了農業廢棄物污染治理。一是全面禁止秸稈焚燒,除全年衛星發現火點2個外,較好完成了全年禁燒工作任務。二是支持對稻草進行肥料化、燃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綜合利用,支持稻草收儲運和利用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項目。三是出臺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回收管理辦法。四是支持推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工作和推廣地膜回收網絡及廢舊地膜加工能力建設,創新地膜回收與再利用機制。五是主要農作物秸稈肥料化利用率60.7%,燃料化利用率14.4%,秸稈飼料化利用率6.7%,全市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預計88%左右。已新建秸稈收儲點3,已完成全年任務。

      狠抓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項目。三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區完成2個,剩余1個正在加緊推進,長江經濟帶項目已完成85%,八形汊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完成100%,四季紅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項目已完成100%。

      三、主要問題

      1、現代農業發展的項目支持不足。用于農業生產的項目太少。因近年所有的農業項目的一部分調節到用于扶貧,農業項目及資金大幅度減少。項目建設申報標準太高。省級項目申報中存在申報標準太高、項目少等問題,F在省級項目申報,面積上就要求設施生產面積達到200畝以上或露天生產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新型經營主體絕大部分都是農民,他們沒有那么多的資金投入或精力能力來管理,無法爭取到相關項目實施。

      2、土地流轉困難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規;、產業化,而要實現農業的規;a業化必須要土地的集中連片,一片集中連片的土地只要有幾戶農戶不同意流轉,就難以招引優質工商資本來發展現代農業。

      3、農業基礎設施老化薄弱。現代農業發展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雙重影響,投資風險較大。而目前全市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仍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的狀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外資、工商資本和民間資本投入農業的積極性不高,催生的農業大項目較少。

      4、農業技術人才到了青黃不接的時期。受招錄條件與農業行業弱勢的影響,近十年來,我市很難招考到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農作、植保、蔬菜、果樹等專業方面的人才,目前從事這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年近五十或五十多歲的人員了,農業專業技術方面存在人員斷層的危險。同時,鄉鎮農技人員目前歸宿鄉鎮管理,也不利于農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和工作積極性的提高。

      5、現代農業產業缺乏亮點。是全市缺乏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規模龍頭企業,產業鏈條難以延伸,農產品升值和農民增收難。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老化薄弱。三是區域品牌少,特色不“特”,目前僅有“沅江蘆筍”品牌有影響力。

      6、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待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管理上還不到位,鎮村權責不對等,群眾參與不夠等不少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強化考核和監督。

      四、2021年工作思路、目標

      1、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以點帶面夯實兩線兩區多園布局,加快發展“四水農業”,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6.69萬畝,著重提質14個特色農業產業園。創建縣級特色產業園5個,益陽市級特色產業園1個。建設柑橘良繁基地、品改基地5000畝,發展優質水果新品種示范推廣基地3000畝。

      2、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重點完成好2021年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暨做優做強湘米工程項目和中國好糧油行動項目的各項工作任務。水稻播種面積110萬畝以上,產量46萬噸以上。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創建智慧農業(數字大米)試點示范基地1個。同時,全力以赴抓好水稻二化螟防控工作,創建糧油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3%,確保全年糧食生產豐產豐收。創建專業大戶270個,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80家、合作社80家。

      3、進一步抓好秸稈禁燒工作。進一步監督、指導、協調各鎮場街道秸稈禁燒執法工作,全力以赴完成秸稈禁燒任務,努力實現藍天保衛戰年度目標任務。

      4、進一步抓好產業扶貧工作。強化資金監管,確保產業扶貧成效。推進全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持續抓好扶貧車間、產業扶貧基地建設。

      5、進一步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胭脂湖街道全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新灣村通過“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授牌、和平村和牛洲村通過“益陽市級美麗鄉村”授牌。持續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抓好美麗庭院“六個一”建設,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完成農村改廁8000戶,完善建、管、用長效機制。實施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大力移風易俗,開展“剎三風、樹新風”行動,繼續評比創建“整潔鄉鎮”“美麗鄉鎮”“精品鄉村”“美麗庭院”“文明家庭”,確保100%的村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標準、30%以上的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

      6、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力爭招引規模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落戶我市,助力現代農業的發展。

      7、進一步抓好農業產業化建設。一是扶持打造有引領示范帶動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扶持和培育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二是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和地理標志認證,積極協助完成“沅江大米”和“沅江枳殼”地理標志認證。三是積極引導打造“湘”字號和“湖鮮食品”農產品品牌,穩步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

      8、進一步抓好質量安全監管。一是抓好農產品“身份證”的管理和農產品質量溯源管理的推進工作;二是加大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農資經營市場安全,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