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林業局緊緊圍繞全市高質量發展工作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進了高效生態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實現了林業經濟健康持續平穩發展。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1.穩步推進林業項目建設。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對接,加強了林業項目的統籌規劃與入庫申報。嚴把項目前置審批關,嚴格執行預算、財評、政府采購與招標等相關程序,已到位森林撫育、長防林、造林補助、濕地保護等項目資金1330.22萬元,占計劃1100萬元任務的120.93%。
2.大力開展春季造林綠化。根據《沅江市現代林業生態廊道體系建設2019-2020年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現代林業生態廊道體系建設,重點開展了道路生態廊道建設、中心城區生態廊道建設、城鎮進出口重要節點建設、廊道沿線鎮場街道建設、水系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完成植樹102萬株,占100萬株計劃的102%。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義務植樹活動,通過直接植樹、認建認養等多種形式共折合植樹132萬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6%。
3.全面加強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一是加強了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救助因汛期陷入困境或受傷麋鹿5頭,清理銷毀捕鳥網89張、地籠王40多條。疫情防控期間,對全市70個野生動物繁育場封控隔離,巡查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單位426家次,監管勸導野生動物銷售網點694處次,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市場交易行為,確保全市無野生動物交易。
二是組織開展了禁食陸生野生動物退出補償及處置工作,分兩批退出竹鼠、斑嘴鴨、藍孔雀等野生動物10種,補償主體對象15家,按照省市縣3:3:4的比例足額發放補償資金816.3985萬元,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對全市28家野生動物退出人工繁育主體“一對一幫扶”。
三是開展了濕地巡護和發現問題的督促整改,開展濕地巡護225次,巡護里程3600多公里,發現問題4起,上報及送達函件8份,目前4起問題已整改到位。完成了2018年度濕地生態補償工作,補償野生動物保護中受損農戶1179戶、受損集體14個,發放補償資金230萬元。
4.切實加強林業災害防控。一是加強了森林防火工作,制定了森林防火預案,組織開展了森林防火應急演練,發送森林防火短信8000余條、公開信2.5萬份,設置防火宣傳牌1500塊,確保了全市森林資源安全。二是開展了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完成監測調查面積193.68萬畝次,向沅江及周邊縣、市、區發送監測預報9期,及時指導林農開展了防治工作。
5.扎實開展自然保護地管理。一是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我市現有自然保護地6處,總面積85587.64公頃。完成了調查摸底、空缺地分析和評估論證等工作,形成了沅江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由省政府審定后上報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二是開展了綠盾行動專項整治。加強了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的審核與生態監管,全年共受理涉及瓊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項目審查資料14處,其中4處已獲得省林業局批復。完成了幸福壩砂石場問題及辣妹子公司違建別墅問題的整治和銷號工作,否決了在風景名勝區內建設大型養豬場項目。
三是開展了濕地修復工作。實施了大通湖四季紅入湖口、四季紅鎮大寨渠和黃家湖等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建設。修復大通湖泄洪道入湖口沅江市四季紅鎮管轄區域退化濕地14.9348公頃、沅江市四季紅鎮大寨渠濕地16.9公頃、黃家湖濕地修復建設工程生態清淤2.27萬m2。
6.組織開展保護區楊樹清退。2020年我市共計劃清退保護區歐美黑楊31950畝,其中,2007版保護區內歐美黑楊11125畝,新劃入2018版保護區內歐美黑楊20825畝。截至11月28日,共清退砍伐歐美黑楊31950畝,提前完成了砍伐任務,完成率100%。
7.進一步規范林政資源管理。一是強化森林資源監管。以開展森林督查和“林地一張圖年度更新”為契機,進一步落實資源林政管理責任制,堅持不定期開展森林資源巡查監管,確保全市森林資源安全。二是強化林地審批監管。報批使用林地建設項目15宗,發放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15宗,面積18.1579公頃,征收植被恢復費2157676元。三是優化營商環境。落實“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嚴格執行審批服務三集中三到位,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辦理林木采伐許可38800畝,蓄積13萬立方米。
8.加強林業法治建設。加強林業行政執法,嚴厲打擊了各類涉林違法行為,立案查處各類涉林行政案件12起,恢復林地6.65公頃,補種樹木1239株,案件查處率100%,有力震懾了涉林違法行為,有效保護了我市森林資源。
9.其他中心工作有序推進。一是積極支持漁民新村建設。成立了苗圃場征拆工作小組,開展了入戶走訪和政策宣傳,按市委市政府時間節點簽定拆遷安置協議,如期完成征拆騰地工作,確保了漁民新村項目順利開工建設。二是深入漉湖蘆葦場合興洲管區、南大膳鎮東堤村、南京垸村、泗湖山鎮華星村和新灣鎮龍虎山村開展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工作。三是選派16名工作人員參加漉湖蘆葦場漁業管區禁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一幫一”幫扶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1.系統內包袱重壓力大。 一是林業發展資金不足,林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專業技術人員嚴重斷層和長期缺乏。二是獨立二級機構困難問題多,雖屬事業單位,但無財政撥款和經濟來源,干職工不能享受到正常的待遇,不穩定的隱患較多,特別是代管的新灣鎮龍虎山村,因土地等歷史遺留問題,維穩壓力大。三是機關運轉捉襟見肘。我局是少數綜合預算單位之一,各類自籌資金少有來源,缺口較大,如目前即面臨因職業年金集體欠繳70萬元而導致干部不能正常退休享受待遇。
2.森林防火思想認識有差距。根據機構改革要求,省、益陽市森林防火職責職能進行了劃轉。但我市相關職能部門和部分鎮場街道對森林防火的認識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工作主動性不夠。
3.生態廊道建設推進難度大。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部分建設單位存在等靠要望思想,全社會建設生態廊道體系的合力還沒有很好地形成。二是投入支撐有困難。生態廊道體系建設是今后一個時期生態建設的重要抓手,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從項目、機制和財政等方面的支撐還存在現實的困難。三是后期管護有短板。建設單位造林后因日常管護措施不到位,導致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的現象還一定程度地存在。四是規劃執行有偏離。部分建設主體特別是村級單位沒有遵循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連續性,隨意變更設計,導致規劃設計的引領作用沒能發揮,建設效果大打折扣。
二、2021年工作計劃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保護,開展國土綠化,強化森林管理,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地、森林和濕地資源的保護與修復,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沅江提供生態支撐。
1.開展林業生態廊道建設,采取造林綠化、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措施, 完成植樹100萬株,達到“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觀”的生態美景,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
2.完成省、益陽市下達的春季造林任務1.2萬畝。
3.開展保護區歐美黑楊清理退出工作。對新劃入2018版保護區(沅江區域)的歐美黑楊按照“到8年砍伐”的要求開展清退工作,2021年計劃清退歐美黑楊1.2萬畝,加強巡查監管,嚴禁保護區內新植歐美黑楊。
4.開展濕地巡護和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積極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申請野生動物致害生態補償,嚴厲打擊破壞濕地和非法獵捕候鳥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
5.做好自然保護地管理工作。一是啟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專項規劃編制、勘界立標等工作。二是加強南洞庭湖風景名勝區、瓊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開展自然保護地巡護,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做好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