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林業局2022年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作計劃

      索 引 號:4309810018/2023-1630868 發布機構:沅江市林業局 發文日期:2023-02-07 信息類別:綜合政務 公開范圍:全部公開 公開方式:政府網站

      2022年,在省、益陽市林業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理念,以林業項目建設為載體,扎實開展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充分發揮林長制“指揮棒”作用,全力推進全市林業高質量發展。

      一、2022年工作總結

      (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抓班子、強隊伍,成立了機關黨委和機關紀委,以黨建統攬林業工作全局。結合黨組中心組集中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組織全體干職工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落實了在職黨員進社區(小區)“雙向報到”制度,發動廣大黨員下沉社區(小區)一線參與防疫工作,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開展黨組中心組學習13次。集中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及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益陽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沅江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相關規定,毫不松懈糾治“四風”,排查整治各類廉政風險。及時開展廉政教育,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紀律建設,嚴格落實工作人員平時考勤考核,培養良好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提高工作效能。

      (二)推深做實林長制。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益陽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決策部署,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林長制推行工作,建立了市、鎮(街道、中心)、村三級林長體系,組建了“三長四員”監管體系。目前,全市共劃分199個管護網格,明確各級正副林長(督察長、警長)561人、林業科技員32人、護林員199人、監管員16人、執法人員32人,設立林長制公示牌208塊。各級林長(督察長、警長)已開展巡林巡濕9700人次,護林員巡林巡濕4.08萬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6.8萬余份,解決涉林涉濕問題300多個,有力推動工作落地落實。

      (三)切實加強生態保護

      1.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認真履行自然保護地監管職責,督促協調相關鎮、街道、中心履行好屬地管理責任。組織開展了省下發自然保護地線索圖斑和遙感報告問題線索核查核實,開展保護地巡查巡護192次。完成了南洞庭湖風景名勝區整合優化和修編階段性工作,合理解決了風景名勝區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破解了我市發展瓶頸。

      2.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認真貫徹落實落實省、市林長令和禁火令,壓實各級林長責任,加強森林防火督查和指導,加大巡護頻次,確;痣U火災零發生。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鞏固植物檢疫和松材線蟲病治理成果,開展森林督查和林草濕荒監測,強力推進林業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確保全市生態安全。落實《湖南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推進全市152株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常態化。

      3.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開展濕地、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與巡護聯合志愿者共巡護里程8000多公里,救助麋鹿、鴻雁、鳳頭鷹、白鷺、戴勝等野生動物100余只,獲評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先進單位。結合“虎威行動”“洞庭清波”“清風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宣傳和監管執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草原濕地生態資源違法行為。以沅江市濕地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和沅江市野生動物救護救助站建設為抓手,開展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強化外來物種管控,建設國內唯一一家濕地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2400余畝,收集保存水松、水杉等優良種質資源400多份,構建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

      (四)扎實開展生態修復

      1.大力開展生態廊道建設。深入開展國土科學綠化,以2021年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省級生態廊道建設為重點,完成人工造林1.66萬畝、更新造林0.2萬畝,為計劃的100%。創新義務植樹方式,拓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方式,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85%以上,在益陽市造林綠化工作現場會上典型發言。20228月,沅江市林業局獲評“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2.有序開展保護區楊樹清退。2022年計劃清退歐美黑楊21887畝,涉及7個鎮(街道、中心)和市直單位。因受持續干旱天氣影響,省林業局同意將我市2022年度歐美黑楊清退任務調整為18389畝。截至1130日,已清退18389畝,完成了2022年度歐美黑楊清退階段性銷號。同時,加強巡查監管,嚴禁保護區內新植歐美黑楊。

      3.認真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對南洞庭國際重要濕地、全市主要天然濕地、重要人工濕地開展日常濕地巡護監管,完成自然濕地岸線生態修復9千米、洲灘濕地生態基圍修復40公頃、自然恢復133公頃、人工輔助修復10公頃、微地形改造4公頃、陸生動物生態廊道建設工程10公頃。瓊湖國家濕地公園獲評省級“優秀單位”,在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就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作典型發言。

      (五)加速推進綠色發展

      1.穩步推進林業項目建設。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項目,以項目為載體,促推林業高質量發展。申報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林業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湖南瓊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修復等項目,向上級申報項目資金2.6億元。目前,已到位項目資金2562.12萬元,其中:沅江市2021年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1088萬元、沅江市洞庭湖區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510萬元、造林補助資金162萬元、森林撫育補助資金106萬元、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資金75萬元、林木良種培育項目資金60萬元、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50萬元,大通湖湖體及湖泊緩沖帶水生態修復項目450萬元,森林防火、植物檢疫、天然林保護和林路養護等項目資金61.12萬元。

      2.繼續保持林業產業健康發展。今年,已發展油菜、吳茱萸、木槿等林下經濟1.1萬畝,預計產值1.2億元以“兩園兩區”為載體,發展森林康養和森林濕地生態旅游,已聯系第三方單位,準備就我市龍虎山國有林場發展森林旅游、森林康養開展可研規劃,為“產業強市”注入林業元素。

      3.進一步規范林政資源管理。規范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建立資源管理“一張圖”林濕草審核審批協調機制,禁止非法毀林毀濕毀草。同時,積極服務全市20余家木材加工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林業發展資金不足,林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專業技術人員嚴重斷層和長期缺乏。二是獨立二級機構困難問題多,雖屬事業單位,但預算資金不足,干職工不能享受到正常的待遇,不穩定因素較多。特別是代管的新灣鎮龍虎山村,村支兩委班子戰斗力不強,歷史遺留問題多,維穩壓力大。三是種質資源庫建設力量不足,按照國家級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標準,現有人員和技術力量難以承擔建設任務。

      三、2023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沅江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推進全市林業高質量發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富饒、美麗、幸福、創新、智慧現代化沅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即堅持1個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2”即聚焦2個重點:一是加強生態保護,強化資源綜合管理和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二是加強生態修復,實施國家重點項目、推動國土科學綠化、創新義務植樹方式,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3”即強化3大舉措:以林長制為抓手,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加大立項爭資力度,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促推林業高質量發展。

      4”即落實4項保障:通過高位推動、科學規劃、項目引領、黨建總四項保障,確保圓滿完成工作目標。

      5”即實現5個目標:實現森林覆蓋率穩定率100%,濕地保護率75%、義務植樹盡責率85%以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3%、森林火災成災率0.9‰以下。

      (二)工作重點

      1.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按照省、益陽市林業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完善組織體系、落實責任體系、完善管護體系,加強宣傳和日常巡查,不定期開展督查,把林長制工作推深做實,推動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

      2.深入開展國土科學綠化。拓展國土科學綠化空間,以林業項目建設為重點,“四旁”綠化為補充,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1231日前完成省、益陽市下達的造林任務(任務待定)。同時,加強撫育管理,確保造林綠化成效。

      3.開展保護區歐美黑楊清退。對新劃入2018版保護區(沅江區域)的歐美黑楊按照樹齡到8年立即清理的原則開展清退工作,20231231日前完成保護區2.75萬畝(含2022年延期清退的3498)歐美黑楊清退任務,并完成檢查驗收。同時,加強巡查監管,嚴禁保護區內新植歐美黑楊。

      4.有序推進沅江市濕地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與國家林草局、國家發改委對接落實沅江市濕地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資金;編制沅江市濕地植物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按實施方案時間節點完成項目建設年度任務。

      5.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組織實施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大通湖湖體及湖泊緩沖帶(沅江瓦崗湖)水生態修復項目,開展濕地保護修復530公頃,主要包括垃圾清理、鳥類保護、濕地宣教、動植物監測、生態疏浚、湖岸生態林補建、水鳥棲息地修復、水生植物人工栽植、水生植被自然修復等內容,至2024年完成項目建設。

      6.加大立項爭資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以林業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林業建設步伐。搞好項目對接,積極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爭取林業建設項目和建設資金。

      7.加強古樹名木保護。落實《湖南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以市公安局、檢察院古樹群保護修復為重點,加強全市古樹名木保護修復,推進全市152株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常態化。

      8.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開展濕地、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與巡護有序推進沅江市野生動物救護救助站建設,積極向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申請野生動物致害生態補償,探索濕地合理利用,嚴厲打擊破壞濕地和非法獵捕候鳥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加強植物檢疫和松材線蟲病鞏固治理,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外來物種管控。

      9.做好自然保護地管理工作。繼續做好南洞庭湖風景名勝區整合優化后續工作。加強南洞庭湖風景名勝區、龍虎山省級森林公園、瓊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開展自然保護地巡護,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并督促做好整改工作。

      10.優化林業產業結構。以“兩園兩區”保護為載體,發展森林康養和森林濕地生態旅游,為“產業強市”注入林業元素。

      11.持續抓實森林防滅火工作。以林長制為抓手,嚴格落實森林和濕地防火“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要求。充分發揮林長制“一長四員”的作用,構建網格化管理責任機制,確保責任分解到林長、護林員、監管員、執法員、林業科技員,落實到山頭地塊。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部署,從嚴、從細、從實抓好森林和濕地防火各項預防撲救措施的落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