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門概況
(一)單位基本情況
機構設置和人員情況:沅江市商務局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內設6個股室,分別為辦公室(政工人事)、財務審計股、市場運行調節股、市場建設股(電子商務)、外經外貿和招商投資管理股、法制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股。納入預算編制人數為91人,其中在職28人,退休57人。
(二)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內外貿易、經濟合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起草我市國內個貿易、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對外援助、對外投資和對外經濟合作配套措施和實施辦法,研究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合作、現代流進方式的發展趨勢和流通體制改革并提出建議。
2、負責推進流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流通企業改革,促進商貿服務業和社區商業發展:提出促進商貿中個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指導推動流通標準化和連鎖經營、商業特許經營、物流配送、流通領城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建設。
3、擬訂市域內貿易發展規劃、 促進城鄉市場發展:研究提出引導市域內資金投向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指導大宗產品批發市場規劃和市域內商業網點規劃、商業體系建設工作、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組織實施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
4、承擔牽頭協調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責任、擬訂規范市場快序的政策:協調全市消除地區封鐵、打破行業壟斷的有關工作、規范商貿企業交易行為:推動商務領城信用建設、指導商業信用銷售、建立市場誠信公共服務平合:按有關規定對特殊流通行業進行監督管理:承接會展業促進與管理有關工作、負責全市商務糧食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5、承擔組織實施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和重要生產資料流通管理的責任、負責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管理機制、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商品供求收況、調查分析商品價格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承擔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監測分析與統計工作:按分工負責重要消費品儲備管理和市場調控工作:按有關規定對成品油流通進行監督管理。
6、貫徹執行國家進出口商品、加工貿易管理辦法和進出口管理商品、技術目錄;擬訂促進外資增長方式轉變的措施,組織實施重要工業品、原村料和重要農產品進出口總量計劃;會同有關部門協調大宗進出口商品,指導質易促進活動和外貿促進體系建設。
7、貫徹執行我國多雙邊(含區城、自由貿易區)經貿合作戰略和政策,推進我市與其他國家(地區)的經貿往來與投資貿易的合作;承擔全市商務領域涉及世界貿局組織事務的相關工作、負責對外經濟貿易協調工作,指導我市對港、澳、合地區貿易和經貿合作活動,協調港、澳、臺投資管理工作。
8、負責組織協調反傾銷、 反補貼、保障措施及其他與進出口公平貿易相關的工作、協助開展對外貿易調查和產業損害調查、指導協調產業安全應對工作;協助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工作。
9、貫徹執行國家對外技術貿易、出口管制以及鼓勵技術和成套設備進出口的貿易政策、推進進出口貿易標準化工作;依法監督技術引進、設備進口、國家限制出口技術的工作。
10、負責全市商貿流通、糧食改制企業退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11、承辦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部門整體支出資金管理及使用情況
(一)基本支出
2022 年基本支出512.8550萬元,其中人員經費支出485.2412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伙食補助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獎勵金、住房公積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支出27.6138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公務接待費、差旅費、其他商品服務支出等。
2022年“三公”經費決算為13.6331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13.6331萬元(國內接待費13.6331萬元,共接待39批次、3408人次;國境外接待費0萬元,共接待0批次、0人次)。
2022年部門無因公出國(境)費用支出和公務用車(購置)支出。
(二)項目支出
本年度我局項目資金支出總計2060.5940萬元,其中商貿流通管理事務工作經費20萬元、全市性招商引資工作經費10萬元、維穩工作和企業改制工作經費65萬元、電子商務工作經費15萬元、駐外招商工作經費40萬元、食品總公司解困資金10萬元,省地市級專項資金1900.594萬元。
三、部門整體支出管理情況
本單位2022年度不論整體支出還是專項支出資金管理和分配都比較合理,資金撥付及時,資金使用合規,無截留、挪用、閑置現象,財務核算規范、資料齊全。經費的開支管理及費用所銷均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規定,堅持勤儉節約,確保資金的規范使用和安全,對項目資金的實施、投向和調度安排、固定資產的購置及交付使用進行有效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年度計劃、重大支出等重大事項均經過局黨組會議集體討論決定。
四、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情況
1.招大引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走出去”“請進來”并重。市級領導帶隊前往蘇州、遼寧、浙江、西安等地招商引資20余批次,蘇州招商推介會現場簽約沅江建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沅江誠德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邀請投資方來沅實地考察210批次,在線洽談900余次,成功簽約鱘魚加工三產融合、五星級酒店等2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引進長安新能源、寧德時代南大儲能等“三類500強”企業項目。
抓牢節會招商契機。成功舉辦“2022年湖南•益陽第四屆洞庭湖生態文化旅游暨水上運動節”,集中簽約13個項目,投資總額148.8億元。
“湘商回歸”擴量增效。引進霖旺養殖、南洞庭生態文旅產業等湘商回歸項目10個,累計到位資金6.15億元,新注冊湘商回歸企業4家。
2.擴大開放推動外貿穩中提質
主動深入企業調研,積極推進天下洞庭食品、億昌麻香糕中非貿易合作。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線上線下展會,借助展會平臺提高我市企業和優勢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精準捕捉國際市場需求信息,加快走出國門步伐搶占國際市場,益陽迪拜世博會上我市海荃游艇成功簽下迪拜1500萬美元訂單。積極對接中央、省、市支持外貿發展政策,加快推動企業技改,促進企業優化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為赤蜂農化爭取專項資金30萬元。
3.消費升級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加強商貿主體培育,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5家。
組織開展“美食周”“龍蝦節”“荷花節”等應季促進消費活動,通過聚人氣、營氛圍,提振市民消費熱情,激發市場消費活力,“美食周”結合現場推介、直播帶貨、網紅促銷多種方式,活動銷售總額達1207.36萬余元。組織120家次企業參加“食品餐飲博覽會”等展會活動,借助展會平臺提高我市企業和優勢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精準捕捉市場需求信息,搶占國內國際市場。
加強品牌宣傳推介和培育,推進農特產品與文旅全鏈路宣傳營銷推廣,打造“一縣一特”;深入挖掘“老字號”傳統文化和獨特技藝,延伸“老字號”品牌價值,繼“億昌麻香糕”“莎林蝦蟹”后,新增“辣妹子”“吳鳴油煉鴨”兩個“湖南老字號”;培優湘菜品牌、壯大湘菜產業,“蘆筍煮魚”“辣妹子辣椒醬”“蔡娭毑腐乳”“吉湘園沅江蘆筍”等上榜2022“味道湖南”名菜、名食材。
4.優化消費環境推進財源建設
深入開展成品油市場“打非治違”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成品油市場經營秩序,推進成品油行業財源建設,加強財稅征管,組織對涉嫌偷稅漏稅成品油企業和非法加油站(點)開展聯合執法行動13次,取締關閉非法加油站(點)2處,扣押非法流動加油車6輛,處罰沒款7.4278萬元,完成成品油行業稅收任務839.44萬元。
5.項目建設完善縣域商業體系
抓好立項爭資。主動密切對接上級部門,準確把握政策精神,全年完成立項爭資1240萬元,申報興潮食品農副產品冷庫建設及供應鏈下沉服務等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8個,補齊商業基礎設施短板,增強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動能,暢通城鄉雙向循環。
推進項目建設。中蔬聯·南洞庭農產品電商物流園項目一期市場區竣工,并于12月26日正式營業,全力打造輻射全國的新常態下農產品供應鏈生態圈。
推進綠色消費,好潤佳超市榮獲“省級綠色商場”。
6.示范創建加速農村電商發展
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全力推進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商倉儲物流分撥中心和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完善市鎮村三級物流體系,整合韻達、圓通等本地快遞企業資源,實現電商物流配送站點與電商服務站點融合,打通“城貨下鄉”和“山貨進城”雙向流通渠道,84個鎮村電商服務站點商品銷售成交轉化率達85%以上。深入開展“數商興農”專項行動,培育“互聯網+”消費新業態,打造區域品牌“江湖沅味”,電商賦能,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和溢價能力,拓寬銷售渠道,2022年,我市完成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605億元。
7.統籌其他重點工作及機關建設
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和措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全力做好農(集)貿市場、大型商場超市、成品油站(點)等重點場所和單位機關、所屬改制企業疫情防控。加強對生活必需品的市場監測,科學制定合理有效的供應保障方案,確保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
持續加大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力度,落實主體責任,立足抓長效、防反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做好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步伐,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管行業必管安全,管業務必管安全,管生產必管安全的原則,抓實商貿領域安全生產,深入開展商務領域建筑房屋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改。
加快推進企業改制進度,完成物資系統8家企業的安置分配和三眼塘食品、物資局綜合樓、陽羅食品4宗土地的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