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門概況
(一)單位基本情況
機構設置和人員情況:沅江市商務局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內設6個股室,分別為辦公室(政工人事)、財務審計股、市場運行調節股、市場建設股(電子商務)、外經外貿和招商投資管理股、法制和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股。納入預算編制人數為85人,其中在職25人,退休60人。
(二)重點工作
1.招商引資增動能
堅持“一把手”招商,市級主要領導親自上陣、帶頭招商,主動參與找項目、搶項目、推項目,集中精力搶抓優質項目落地。
2.擴大開放穩外貿
深耕對接“一帶一路”開放戰略,穩步鞏固和拓展對外合作新空間,力促“沅品”出海,加快推進海外倉、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推進縣域特色產業與外貿融合發展,我市成功入選2023年湖南省外貿特色產業(紡織)集群試點縣。
3.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
推進文旅與促進消費深度融合,搶抓重要時間節點,利用“元宵節”“油菜花節”“春季鄉村文化旅游節”“美食周”等大型節會開展應季促進消費活動,激發市場消費活力。
強化商貿主體培育,全年新增限上商貿流通企業18家,大個體1家。
4.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
爭獲上級支持縣域商業建設項目11個,加快推動我市冷鏈物流發展和供應鏈建設,中蔬聯·南洞庭農產品電商物流園一期正式營業,持續推進農貿市場提質改造,農產品上行動能不斷提升。推進綠色消費,好潤佳超市榮獲“國家級綠色商場”。
5.推進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 84 個鎮村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運營。全力打造“江湖沅味”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引導企業運用抖音、拼多多、淘寶等主流電商平臺開設店鋪,加快線上銷售新模式、新業態向農村普及。2023年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64億元。
6.推進成品油行業財源建設
持續深化成品油市場“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成品油行業違法違規行為。完成加油站數據云平臺服務設備安裝,全面推廣智慧稅控監管,全年完成成品油行業稅收1042萬元。
7.統籌推進其他事務
二、部門整體支出資金管理及使用情況
(一)基本支出
2023 年基本支出491.89萬元,其中人員經費支出406.62萬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伙食補助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獎勵金、住房公積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支出85.27萬元。主要包括:辦公費、公務接待費、差旅費、其他商品服務支出等。
2023年“三公”經費決算為23.85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23.85萬元(國內接待費23.85萬元,共接待56批次、1703人次;國境外接待費0萬元,共接待0批次、0人次)。
2023年部門無因公出國(境)費用支出和公務用車(購置)支出。
(二)項目支出
本年度我局項目資金支出總計983.88萬元,其中商貿流通管理事務工作經費16萬元、全市性招商引資工作經費8萬元、維穩工作和企業改制工作經費65萬元、電子商務工作經費12萬元、駐外招商工作經費32萬元、食品總公司解困資金10萬元、建國初期參加工作遺孀生活補助 2萬元、省地市級專項資金838.88萬元。
三、部門整體支出管理情況
本單位2023年度不論整體支出還是專項支出資金管理和分配都比較合理,資金撥付及時,資金使用合規,無截留、挪用、閑置現象,財務核算規范、資料齊全。經費的開支管理及費用所銷均嚴格執行相關制度規定,堅持勤儉節約,確保資金的規范使用和安全,對項目資金的實施、投向和調度安排、固定資產的購置及交付使用進行有效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年度計劃、重大支出等重大事項均經過局黨組會議集體討論決定。
四、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情況
1.招商引資:引進境內省外資金129.83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4.70%;引進域外省內資金7.43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1.78. %;引進外商直接投資21.4萬美元。完成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項目44、31、26個,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03%、118%。
2.外貿: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64億元,同比下降57.64%,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764.2萬美元。
3.社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74億元,同比增速7.5%,益陽市排名第二。
4. 改制:瓊湖食品公司1宗地的地調工作,完成了《沅江市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更新數據庫》各權屬范圍的登記工作,為物資危房的6戶住戶申請了公租房,對28家企業的危房進行了重點摸排工作,并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房屋進行了安全警示和封閉處理。
5. 真抓實干激勵:榮獲商務系統全省“恢復和擴大消費”真抓實干先進
五 、存在的問題
(一)招商引資方面:一是外資引進難。我市目前缺乏有針對性的外資招引政策,相較于其它地區很難形成競爭力,無法吸引高知名度、大規模的外資企業進駐沅江。二是項目落地難。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且土地報批時間周期長,受土地規劃制約,項目進展緩慢。三是招商信息少。各相關部門報來的項目少、項目質量不高、操作性不強,很多項目停留在影子項目、線索項目階段上,對項目的資源情況、市場情況、投資環境情況了解不清楚,項目無法落地。
(二)外經外貿方面:一是外貿資金不足。資金申報門檻過高,對外貿企業支持政策少。二是外貿結構不夠合理。我市外貿企業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缺少國際競爭力,企業管理模式不完善,沒有完善的外貿業務團隊,依靠原始客戶難以做大做強。三是外貿企業市場開拓能力普遍不強。信息渠道不暢、手段單一,捕捉市場信息能力薄弱;產品技術含量低,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影響較大,企業出口的積極性和產品的競爭力減弱;產品更新換代遲緩,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快速變化。四是產品競爭力低,附加值不高。雖然近年我市加工貿易結構呈多元化,但所從事勞動密集型環節,多數加工貿易企業仍只承接簡單加工組裝零部件,附加值較低的環節,產品的大量增值部分被外商所得,加工貿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對較低。五是區位不優。不論是進料加工還是來料加工,因處地域內陸,交通不便,導致運輸成本過高,本想從事加工貿易企業只能放棄,無法形成配套的供應鏈,難以形成可持續發展。
(三)企業改制方面:一是由政府主導歸城投公司收購的五家企業資產至今未予以落實。二是企業改制經費不夠,企業留守人員工資沒保障。三是企業資產處置稅費過高,用于安置企業職工的資金太少,企業改制難以推動。
六、下一步改進措施
(一)招商引資方面:一在解放思想上“求突破”。1.是加強研究對接。2.是積極主動出擊。從市級領導帶頭做起,主動走出去,上門宣傳、洽談、服務。二在營商環境上“下重拳”。1.是常懷包容之心。凡是招來的項目,不論大小,都要堅持“一碗水端平”,決不厚此薄彼,全力保障每一位企業家的合法權益。2.是營造良好氛圍。要堅持以上率下、以上促下,激勵全市各級樹立“人人都是發展環境、人人關心發展環境、人人助力發展環境”的理念,學會換位思考,用心用情當好企業“服務員”,積極搭建發展大會等溝通交流平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二)外經外貿方面:1.轉變觀念。創新加工貿易模式,進一步發展我市加工貿易。政府應該深入對加工貿易的認識,改變傳統觀念,加強制度創新,努力克服遠離沿海,物流成本過高等因素制約,傳統“兩頭在外”和“大進大出”加工貿易模式的瓶頸因素。2.抓住機遇。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以發展環保經濟建設兩型社會契機,努力發展加工貿易,正確引導資金,對企業進行機器設備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3.引進龍頭企業。增強產業集聚效應,發揮地區特長,引進有技術、有品牌、有市場的國際知名企業,從而打造一批配套的,協作能力強的本地外向型企業,可以為加工貿易提供優質低價的國產原材料和中間投入產品,促進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本土化,使得加工貿易的輻射能力和聚集效應得到充分釋放。
(三)企業改制方面:爭取獲得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