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大力推動現代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設
1.完善了設施:完成了瓊湖街道、新灣鎮圖書分館、文化分館建設,圖書分館實行“一館辦證,通借通還”,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水平,滿足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完成了胭脂湖街道文化站、新灣鎮文化站、瓊湖街道文化站、南洞庭蘆葦場文化館的提質改造,大大提升了服務效能及群眾滿意度。完成了3個五人制社會足球場的建設。
2.升級了網絡:建成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促進文化信息資源的有效擴充,實現共享互補,促進服務形式的多樣化,有效拓展服務范圍,促進數字文化工程資源建設的開拓創新,提升服務質效。聯通了省級文旅云平臺,實現全天候服務和動態化管理,使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享受政府提供的文旅服務。
3.豐富了形式:疫情期間,因人員不能聚集,故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拓展活動形式,開展線上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文化館上線了數字文化館的——文藝戰“疫”,沅江市文化館免費每日一慕課,內容涉及歷史、文學、國學、影視、音樂、非遺等;圖書館開展“品讀經典、全民戰疫”線上閱讀活動,線上發布“戰起來、超星少兒繪本”使少兒宅在家中閱讀添樂趣,線上開展全民戰“疫”競答有獎活動、“弘揚國學,全民競答”線上讀者互動活動和開展“學習雷鋒好榜樣、一起閱讀進步”打卡活動,推出“走進家國記憶”系列無障礙電影,為視障讀者構筑一條文化上的盲道;博物館利用公眾號進行了線上展覽。
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公共圖書館服務宣傳周等為契機,在湖心路開展戶外展出宣傳活動,疫情期間盡量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
8月8日全國第12個“全民健身日”之際,在蓼葉湖廣場對前來的市民免費發放《全民健身手冊》,通過廣場舞、太極拳協會在郭家湖公園和休閑公園的集體表演、馬拉松、微馬的環城跑、自行車協會的環城騎行,宣傳車在城區的流動宣傳,把“我運動、我快樂”的全民健身理念輻射到廣大人民群眾心中。
4.開展了保護:今年初,洞庭湖全面實行退捕禁漁,漁民捕魚為生的場面將成為歷史。為趕在漁船集中破拆前有針對性地開展湘式木船的征集工作,我局上報政府并已獲得批準,下屬二級機構沅江市洞庭湖博物館作為專業的文博展覽部門成立了專項考察隊伍,于今年3月份著手開始進行文物征集。考察隊專程前往八字墻、陳家嘴、栗山村一帶,就活躍在湖湘水系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小駁船、耒古子船、倒扒子船、碳殼子船、茶陵船、寶慶船等進行搶救性目標征集。截止目前,共征集收藏湘式木船文物10件。目前在洞庭湖博物館陳列保存。
5.創作了作品:疫情期間,文化館大力開展原創作品鼓舞人心,原創抗疫歌曲作品《繡花坎肩》、《光耀大地》、花鼓戲《戰勝疫情盼她歸》選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受到一致好評,組織文化志愿者們創作并排練節目《掃黑除惡》參加了省文化和旅游廳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傳活動,原創節目《吹響民族復興的號角》益陽市“決戰脫貧 決勝小康”——2020年全市“歡樂瀟湘”精準扶貧優秀文藝節目匯演活動。
(三)開展“掃黃打非”暨安全播出檢查,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為確保意識形態安全,結合“掃黃打非”工作要求,加強新聞出版市場的日常巡查,重點打擊無證銷售出版物經營行為,打擊網吧接納未成年人行為,加強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安全播出方面,重在市場上衛星鍋銷售環節的整治。
1、“掃黃打非”專項行動。2020年,大隊結合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開展2次“護苗•綠書簽行動”;3次“清源行動 ”和“固邊行動 ”;2次“秋風行動”,共檢查實體書店300多家次,印刷廠200多家次,檢查校園周邊門店100家次,共收繳非法教輔書籍200多冊、無法提供來源書籍700多冊。9月大隊在“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聯合教育、網信、市管等部門開展了學習類APP專項整治,共梳理出沅江使用的學習類APP共有14類,均在學校和老師的指導下使用,暫未發現違法違規行為,
2、安全播出檢查。開展非法衛星鍋整治行動3次,檢查門店200多家次,賓館50多家次,企事業單位20多家次。針對廣播電視臺的安全播出專項檢查3次,督促沅江電視臺關停違規開播的電視頻道,保證了電視播出無事故。
3、強化在線監管。通過文網衛士、全國“掃黃打非”系統、廣電監聽監看系統在線監管,確保了市場的安全、健康發展。
(四)推進重點項目,全面開展旅游推介
1.完成一個規劃:聘請北京來也旅游規劃公司,完成《沅江市旅游發展重點項目綜合開發策劃方案》,形成“一大島、四小島、一中心”的精品旅游項目發展布局,構建陸路交通線、堤岸景觀線、水上游覽線精品旅游線路。
2、推進兩個項目:一是加快“洞庭鄉愁三眼塘”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6.27公里鄉村旅游公路道路建設,辦公場所裝修入駐,建設用地測繪和主要建筑規劃設計,簽訂了游客服務中心地塊合同;啟動生態停車場、民宿改造、玫瑰園升級改造、游艇碼頭和景區入口門樓建設,預計11月底完工。4月29日在三眼塘村部組織舉辦2020湖南春季鄉村旅游節分會場活動“洞庭鄉愁三眼塘”項目奠基儀式。二是穩步推進新灣商圣小鎮重點項目建設,2020年完成閣老風景區一期工程的文化長廊、進出道路硬化、旅游標識牌和景觀綠化建設;完成新灣村柑橘品改、千畝荷塘棧道升級改造、旅游標識牌、游客服務中心、文化墻等建設;指導新灣村開展湖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申報,并順利通過省市兩級主管部門初檢。
3.開展了多次推介:組織我市海荃游艇、非遺竹雕、辣妹子食品、億昌麻香糕、蘆筍企業等參加2020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旅游節和2020年湖南省旅游產業博覽會,宣傳推介我市文旅產品和旅游資源,組織我市旅行社參加5月19日“湖南人游湖南百萬自駕游進益陽活動”,對接省內外自駕游協會,推介我市精品旅游線路。
(五)全面助力五城同創
我局積極開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相關工作,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指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對標整改,不斷完善設施,改善其服務環境;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把網吧、KTV娛樂場所等文化市場經營場所創省級文明城市的標準細化制作成表格,一手抓疫情常態化防控,一手抓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打造創省級文明城市樣板門店,深入推動省級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全民健身服務中心全力以赴加入五城同創的陣營,對四個公益性場館、六個晨晚練點加強巡查;將疫情防控宣傳與文明旅游結合,通過宣傳標牌、文明手冊、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在全市旅行社、星級酒店、旅游景區點等布置安裝旅游文明、疫情防控宣傳標牌50塊,印制旅游文明手冊1000冊,設置旅游志愿站點6個,很好的促進我市旅游行業文明旅游和疫情防控的提升。
二、亮點成績
(一)優質高效完成我市農村應急廣播“村村響”工程省級改造工程
今年我市共投入資金341.55萬元進行農村應急廣播“村村響”升級改造建設,打通了市、鎮、村四級平臺,2020年2月,我市164個行政村社(其中29個貧困村)實現全覆蓋,全市1186個終端2237只喇叭,該建設工程完成度高,建設進度快,運行質量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政策宣傳、防汛抗災等宣傳工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為確保“村村響”長期響、優質響,2020年9月我局專門對全市“村村響”運行維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根據運行實際情況出臺了《沅江市農村廣播“村村響”系統運行維護與管理暫行辦法》。
(二)積極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今年我市“湖南省公共文化進村入戶.戲曲進鄉村”下鄉演出56場,送戲下鄉惠民工程送花鼓戲演出12場,為貧困村送戲33場,累計為基層送花鼓戲101場;為全市每個農家書屋(149個)送出價值2800元的圖書;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184場。
(三)開展“陽光娛樂節”系列活動,激活文化市場活力
通過聘請專業人士對娛樂場所從業人員、旅游從業人員及其相關人員進行服務禮儀培訓,提升文旅行業服務質量; 通過鼓勵市區上規模、有檔次、經營規范的KTV場所開通網上平臺預訂票活動,并配送優費活動卷、惠民卡,引導廣大市民積極網上預約訂票,推行親民消費,激活文化市場消費活力;通過免費上網親民服務活動和針對老年人上網的培訓活動,擴大網吧消費群體,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通過網上購票三折優惠和組織一批主旋律電影免費播放、向全市醫護人員、抗疫作出杰出貢獻人員發放免費觀影券、貧困家庭人員、中小學生、退伍殘疾軍人、五老人員等不同行業代表贈送免費觀影券,培育市民進影院消費的習慣。此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四)謀產業發展促脫貧攻堅
根據我局駐點扶貧村四季紅村的優勢和特色農業產業因地制宜,積極引進四季紅村藺草加工企業,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村集體、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多方共同受益。現已完成二期草苗移栽工作,預計到2020年11月第三期移栽草苗將達到600畝;計劃2021年6月進行投產,企業建成投產后將以委托幫扶的形式利益連接貧困戶75戶207人;確保貧困戶每人每年分紅不低于200元。
三、主要問題
(一)文旅項目建設上投入不足
在旅游開發建設上投入不足,制約了南洞庭湖濕地旅游的發展。并且旅游產業開發投資大,市場回報周期長,導致招商引資和民間投資力度較小,社會資本參與不高。建議加大招商引資與投資力度。
(二)文體活動開展整體減少
受疫情影響,免費開放人數比去年同期顯著降低,大型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次數較往年大幅度減少。
(三)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缺失
目前,我市還沒有專業的文體場館,制約了很多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四)人才缺失
一是老齡化嚴重,全局人才隊伍整體呈現“新老斷層”現象,這在文化館、博物館等單位表現突出。全系統在職人員120人,其中50歲以上的50人,占42%,41—50歲人員46人,占比38%,31—40歲人員19人,占比16%,30歲以下人員5人,僅占4%。二是高素質專業人才少,局機關缺旅游專業人員;文化館沒有專業舞蹈、專業劇本編劇、節目創作、導演人才人員;圖書館無圖書管理、數字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博物館緊缺專業考古人員;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缺乏法學專業人才;全民健身服務中心缺乏體育專業人才。
四、2021年工作思路及目標
(一)推進三個項目建設
一是做好“三眼塘洞庭鄉愁”項目建設的指導協調,協調各單位在2021年1月1日前完成部門支持任務,指導項目投資方開展完成除建設用地外的其他旅游業態建設,力爭在春節前完成項目試營業,2021年5月1日前完成一期開園。計劃創建國家3A級等級景區、湖南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力爭創建4A級等級景區。
二是做好新灣商圣小鎮的項目建設,指導新灣鎮完成文化廣場、生態田園溝渠改造,啟動閣老風景區二期工程項目建設。
三是做好小河咀畫家村建設,指導小河咀村開展旅游項目建設,協助村委聘請專業公司做好項目策劃和規劃,啟動畫院的設計和建設工作,完善村內旅游指示牌、旅游廁所、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豐富旅游業態。
(二)策劃好南洞庭湖精品旅游線路
聘請專業旅游策劃規劃公司,編制南洞庭湖精品旅游線路建設規劃,計劃以G234沅江段、樂漉線、茶草線等交通干線為軸,以胭脂湖的知青文化為起點,串聯三眼塘洞庭鄉愁文化、南洞庭萬子湖魚村的漁耕文化、五湖生態水城的水鄉文化、小河咀村畫家村的高端藝術文化、閣老風景區的廉政文化、龍虎山森林公園的康養文化、新灣商圣小鎮的商圣文化、民心生態園的農業生態文化、茶盤洲洲垸文化博物館的農墾湖垸文化等。使這些獨特的洞庭文化與旅游產業有效融合,成為帶動我市全域旅游發展軸線、自帶文化旅游審美功能的景觀線,形成“點、線、面、片”聯動發展的格局。
(三)完善旅游項目庫
在我市現有旅游項目庫的基礎上,從重點項目建設、旅游商品開發、旅游景區提檔升級、旅游公共基礎設施等方面,督促原油項目的落實、持續,推出新項目、新產品,做好專項申報工作,爭取省、市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補助和獎勵。同時按照策劃、規劃、運營為一體的原則,力爭國內一流旅游運營專業機構,來我市落戶項目。
(四)創建一批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點
在基層公共文化陣地基本建成的基礎上,創建一批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點,完善幾個文化站所的館舍改造升級,健全一批行政村的村級文化中心“七個一”標準建設。